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之经,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 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 至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 ,是动则病耳聋, ,嗌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 痛,颊痛耳后肩 肘臂外 痛,小指次指不用,盛者人迎大一倍于气口,虚者人迎反小于气口也。
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病实则肘挛,虚则不收,取之所别也。
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 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 ,上乘颔,结于角,其病当所过者,即支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 ,名曰季夏痹也。
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 ,壮者立已,老者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比新病数日已。
手少阳三焦经,从手走头,长五尺,左右共一丈,凡四十六穴。
关冲二穴(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 液门二穴(在手小指次指间陷中中渚二穴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间) 阳池二穴(一名别阳在手表腕上陷中) 外关二穴(在腕后二寸别走心主) 支沟二穴(在腕后三寸两骨之间) 会宗二穴(在腕后三寸空中一寸) 三阳络二穴(在臂上大交脉支沟上一寸) 四渎二穴(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 天井二穴(在肘外大骨后肘
上一寸陷中) 清冷渊二穴(在肘上二寸) 消泺二穴(在肩下臂外开腋斜肘分下行) 会二穴(在肩前廉去肩头三寸) 肩 二穴(在肩端 上举臂取之) 天 二穴(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际陷中) 天牖二穴(在颈大筋外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 翳风二穴(在耳后尖角陷中) 脉二穴(在耳本后鸡足青脉中) 颅息二穴(在耳后青脉中) 角孙二穴(在耳郭中间上开口有空) 丝竹空二穴(一名目 在眉后陷中) 和 二穴(在耳前兑发下陷中) 耳门二穴(在耳前起肉当耳缺者)关冲二穴,金也,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手少阳脉之所出也,为井,治喉痹舌卷口干,头痛霍乱,胸中气噎不嗜食,臂肘痛不可举,目生翳膜,视物不明,针入一分,灸一壮。
液门二穴,水也,在手小指次指间陷中,手少阳脉之所流也,为荥,治惊悸妄言,咽外肿,寒厥手臂痛,不能自上下, 疟寒热,目眩头痛,暴得耳聋,目赤涩,齿龋痛,针入二分可灸三壮。
中渚二穴,木也,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间陷中,手少阳脉之所注也,为输,治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手五指不得屈伸,针入二分,可灸三壮。
阳池二穴,一名别阳,在手表腕上陷中,手少阳脉之所过也,为原,治寒热疟,或因折伤手腕,捉物不得,肩臂痛不得举,针入二分,留三呼,不可灸。
外关二穴,手少阳络,在腕后二寸陷中,治肘臂不得屈伸,手五指尽痛,不能握物,耳聋无所闻,可灸三壮,针入三分,留七呼。
支沟二穴,火也,在腕后三寸两骨之间陷中,手少阳脉之所行也,为经,治热病汗不出,肩臂酸重,胁腋痛四肢不举,霍乱呕吐,口噤不开,暴哑不能言,可灸二七壮,针入二分。
会宗二穴,在腕后三寸空中一寸,治肌肤痛,耳聋风痫,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三阳络二穴,在臂上大交脉支沟上一寸,治嗜卧身体不欲动,耳猝聋齿龋,暴哑不能言,可灸七壮,禁不可针。
四渎二穴,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治暴气耳聋,齿龋痛,可灸三壮,针入六分。留七呼。
天井二穴,土也,在肘外大骨后,肘后上一寸两筋间陷中,屈肘得之,手少阳脉之所入也,为合,甄权云,曲肘后一寸,叉手按膝头取之,两筋骨罅,治心胸痛,咳嗽上气,唾脓不嗜食,惊悸螈 ,风痹臂肘痛,捉物不得,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清冷渊二穴,在肘上二寸,伸肘举臂取之,治 从肩臂不举,不得带衣,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消泺二穴,在肩下臂外,开腋斜肘分下行,治寒热风痹,项痛肩背急,针入六分,可灸三壮。
会二穴,一名 ,在肩前廉去肩头三寸,手阳明之络,治项瘿气瘤,臂痛不能举,气肿 痛,针入七分,留十呼,得气即泻,可灸七壮。
肩 二穴,在肩端 上陷中,举臂取之,治肩重不可举臂肘,可灸三壮,针入七分。
天 二穴,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际陷中央,手少阳阳维之会,治肩肘痛引头项急,寒热,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烦满,针入八分,可灸三壮。
天牖二穴,在颈筋间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手少阳脉气所发,治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顾,针入一寸,留七呼,不宜补之,亦不宜灸,若灸之,面肿眼合,先取,后针天牖风池,其病即瘥,若不先针 ,即难廖其疾也。
翳风二穴,在耳后陷中,按之引耳中,手足少阳之会,治耳聋,口眼 斜,失欠脱颔,口噤不开,吃不能言,颊肿牙车急痛,针入十分,可灸七壮。
脉二穴,一名资脉,在耳本后鸡足青络脉,刺出血如豆汁,不宜出血多,治头风耳鸣,小儿惊痫螈 ,呕吐泄痢无时,惊恐,眵瞢目睛不明,可灸三壮,针入一分。
颅息二穴,在耳后间青络脉,足少阳脉气所发,治身热头重,胁痛不得转侧,风痉耳聋,小儿发痫螈 ,呕吐涎沫,惊恐失精,瞻视不明,不宜针,可灸七壮。
角孙二穴,在耳郭中间上开口有空,手足少阳之会,治目生肤翳,齿龈肿,可灸三壮。
丝竹空二穴,一名目 ,在眉后陷中,足少阳脉气所发,禁不可灸,不幸使人目小,又令人目无所见,治目眩头痛,目赤视物 ,风痫目戴上不识人,眼睫毛倒,发狂吐涎沫,发即无时,针入三分,留三呼,宜泻不宜补。
和 二穴,在耳前兑发下横动脉,手少阳脉气所发,治牙车引急头重痛,耳中KTKT,颔颊肿,针入七分,可灸三壮。
耳门二穴,在耳前起肉当耳缺者,治耳有脓汁出,生疮膣耳 耳,耳鸣如蝉声 重听无所闻,齿龋,针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壮。
凡此手少阳之脉,少血多气,刺当出气恶血,其经从手走头,顺之为随,逆之为迎,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此治手少阳之法也。

- 手少阳三焦经《圣济总录》
- 手少阳三焦经《中医名词词典》
- 手少阳三焦经《中医词典》
- 手少阳三焦及臂.凡二十四穴《经穴汇解》
- 手少阳三焦经《中医基础理论》
- 手少阳三焦发穴歌《古今医统大全》
- 手少阳三焦经《普济方·针灸》
- 手少阳络脉《中医词典》
- 手少阳三焦经《脉诀汇辨》
- 手少阳井:关冲《针灸大成》
- 手少阳三焦经《秘传眼科龙木论》
- 手少阳经穴主治《针灸大成》
- 手少阳三焦经《针灸神书》
- 手少阳经筋病候《中医词典》
- 手少阳三焦经《针灸神书》
- 手少阳经筋《中医词典》
-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汇解》
- 手少阳经别《中医词典》
- 手少阳三焦经《针灸聚英》
- 手少阳经《本草求真》
- 手少阳三焦经《子午流注针经》
- 手少阳及臂凡二十四穴《针灸甲乙经》
- 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共四十六穴)《经络汇编》
- 手少阳标本《中医词典》
- 手少阳三焦经(左右手及臂凡二十四穴)《金针秘传》
- 手少阳《疡医大全》
- 手少阳三焦经病《中医词典》
- 手少阳《中医词典》
-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分寸歌《医学集成》
- 手上廉《中医词典》
- 手少阳三焦经脉歌《万病回春》
《圣济总录》
- 宋·徽宗
- 《政和圣济总录》序
-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序
- 卷第一·运气
- 甲子岁图
- 乙丑岁图
- 丙寅岁图
- 丁卯岁图
- 戊辰岁图
- 己巳岁图
- 庚午岁图
- 辛未岁图
- 壬申岁图
- 癸酉岁图
- 甲戌岁图
- 乙亥岁图
- 丙子岁图
- 丁丑岁图
- 戊寅岁图
- 己卯岁图
- 庚辰岁图
- 辛巳岁图
- 壬午岁图
- 癸未岁图
- 甲申岁图
- 乙酉岁图
- 丙戌岁图
- 丁亥岁图
- 戊子岁图
- 己丑岁图
- 庚寅岁图
- 辛卯岁图
- 壬辰岁图
- 癸巳岁图
- 卷第二·运气
- 甲午岁图
- 乙未岁图
- 丙申岁图
- 丁酉岁图
- 戊戌岁图
- 己亥岁图
- 庚子岁图
- 辛丑岁图
- 壬寅岁图
- 癸卯岁图
- 甲辰岁图
- 乙巳岁图
- 丙午岁图
- 丁未岁图
- 戊申岁图
- 己酉岁图
- 庚戌岁图
- 辛亥岁图
- 壬子岁图
- 癸丑岁图
- 甲寅岁图
- 乙卯岁图
- 丙辰岁图
- 丁巳岁图
- 戊午岁图
- 己未岁图
- 庚申岁图
- 辛酉岁图
- 壬戌岁图
- 癸亥岁图
- 卷第三·叙例
- 卷第四·治法
- 卷第五·诸风门
- 卷第六·诸风门
- 卷第七·诸风门
- 卷第八·诸风门
- 卷第九·诸风门
- 卷第十·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一·诸风门
- 卷第一十二·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三·诸风门
- 卷第一十四·诸风门
- 卷第一十五·诸风门
- 卷第一十六·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七·诸风门
- 卷第一十八·诸风门
- 卷第一十九·诸痹门
- 卷第二十·诸痹门
- 卷第二十一·伤寒门
- 卷第二十二·伤寒门
- 卷第二十三·伤寒门
- 卷第二十四·伤寒门
- 卷第二十五·伤寒门
- 卷第二十六·伤寒门
- 卷第二十七·伤寒门
- 卷第二十八·伤寒门
- 卷第二十九·伤寒门
- 卷第三十·伤寒门
- 卷第三十一·伤寒门
- 卷第三十二·伤寒门
- 卷第三十三·伤寒门
- 卷第三十四·中门
- 卷第三十四·疟病门
- 卷第三十五·疟病门
- 卷第三十六·疟病门
- 卷第三十七·疟病门
- 卷第三十八·霍乱门
- 卷第三十九·霍乱门
- 卷第四十·霍乱门
- 卷第四十一·肝脏门
- 卷第四十二·肝脏门
- 卷第四十二·胆门
- 卷第四十三·心脏门
- 卷第四十三·小肠门
- 卷第四十四·脾脏门
- 卷第四十五·脾脏门
- 卷第四十六·脾脏门
- 卷第四十七·胃门
- 卷第四十八·肺脏门
- 卷第四十九·肺脏门
- 卷第五十·肺脏门
- 卷第五十·大肠门
- 卷第五十一·肾脏门
- 卷第五十二·肾脏门
- 卷第五十三·肾脏门
- 卷第五十三·膀胱门
- 卷第五十四·三焦门
- 卷第五十五·心痛门
- 卷第五十六·心痛门
- 卷第五十七·心腹门
- 卷第五十八·消渴门
- 卷第五十九·消渴门
- 卷第六十·黄胆门
- 卷第六十一·黄胆门
- 卷第六十一·胸痹门
- 卷第六十二·膈气门
- 卷第六十三·呕吐门
- 卷第六十三·痰饮门
- 卷第六十四·痰饮门
- 卷第六十五·咳嗽门
- 卷第六十六·咳嗽门
- 卷第六十七·诸气门
- 卷第六十八·吐血门
- 卷第六十九·吐血门
- 卷第七十·鼻衄门
- 卷第七十一·积聚门
- 卷第七十二·积聚门
- 卷第七十三·积聚门
- 卷第七十四·泄痢门
- 卷第七十五·泄痢门
- 卷第七十六·泄痢门
- 卷第七十七·泄痢门
- 卷第七十八·泄痢门
- 卷第七十九·水肿门
- 卷第八十·水肿门
- 卷第八十一·脚气门
- 卷第八十二·脚气门
- 卷第八十三·脚气门
- 卷第八十四·脚气门
- 卷第八十五·腰痛门
- 卷第八十六·虚劳门
- 卷第八十七·虚劳门
- 卷第八十八·虚劳门
- 卷第八十九·虚劳门
- 卷第九十·虚劳门
- 卷第九十一·虚劳门
- 卷第九十二·虚劳门
- 卷第九十三·骨蒸传尸门
- 卷第九十四·诸疝门
- 卷第九十四·阴疝门
- 卷第九十五·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六·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七·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八·诸淋门
- 卷第九十九·九虫门
- 卷第一百·诸尸门
- 卷第一百·诸注门
- 卷第一百一·面体门
- 卷第一百一·髭发门
- 卷第一百二·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三·眼目门
- 卷第一百四·眼目门
- 卷第一百五·眼目门
- 卷第一百六·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七·眼目门
- 卷第一百八·眼目门
- 卷第一百九·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一·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二·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三·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四·耳门
- 卷第一百一十五·耳门
- 卷第一百一十六·鼻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七·口齿门
- 卷第一百一十八·口齿门
- 卷第一百一十九·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一·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二·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三·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四·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五·瘿瘤门
- 卷第一百二十六·瘰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七·瘰门
- 卷第一百二十八·痈疽门
- 卷第一百二十九·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一·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二·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三·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四·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五·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六·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七·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八·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九·金疮门
- 卷第一百四十·金疮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一·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二·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三·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三·伤折门
- 卷第一百四十五·伤折门
- 卷第一百四十六·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七·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八·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九·杂疗门
- 卷第一百五十·妇人血风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一·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二·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三·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四·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五·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六·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七·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八·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九·产难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一·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二·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三·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四·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五·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六·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七·小儿门
- 小儿统论
- 小儿初受气法
- 小儿初生法
- 论小儿初生将护法
- 小儿取吐胸中恶血法
- 初生儿服朱蜜法
- 小儿始哺法
- 拣乳母法
- 乳小儿法
- 乳母忌慎法
- 小儿相法
- 浴儿法
- 小儿口噤
- 小儿撮口
- 小儿鹅口
- 小儿重?
- 小儿脐风
- 小儿脐疮
- 小儿解颅
- 小儿囟陷
- 小儿变蒸
- 卷第一百六十八·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六十九·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一·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二·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三·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四·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五·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六·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七·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八·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九·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一·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二·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三·乳石发动门
- 卷第一百八十四·乳石发动
- 卷第一百八十五·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六·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七·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八·食治门
- 卷第一百八十九·食治门
- 卷第一百九十·食治门
- 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二·针灸门
- 奇经八脉
- 督脉
- 任脉
- 阳跷脉
- 阴跷脉
- 冲脉
- 阳维脉
- 阴维脉
- 带脉
- 九针统论
- 刺节统论
- 灸刺统论
- 治五脏中风并一切风疾灸刺法
- 治风狂灸刺法
- 治风癫灸刺法
- 治痹灸刺法
- 治热病灸刺法
- 治寒热灸法
- 治疟疾灸刺法
- 治霍乱灸法
- 治转筋灸法
- 治心腹灸刺法
- 治胸痹灸刺法
- 治胀满灸刺法
- 治消渴灸法
- 治黄胆灸刺法
- 卷第一百九十三·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四·针灸门
- 治泄痢灸刺法
- 治脱肛灸法
- 治疝灸法
- 治腰痛灸刺法
- 治虚劳失精灸刺法
- 治虚劳小便白浊灸法
- 治诸淋灸法
- 治遗溺灸法
- 治小便数灸法
- 治小便赤黄不利灸刺法(白浊附)
- 治胞转灸法
- 治中恶灸刺法(猝死客忤尸厥等附)
- 治鬼魅诸邪病灸刺法
- 治猝魇寐不寤灸法
- 治猝中五尸灸法
- 治瘿气灸法
- 治瘰痔灸刺法
- 治痔疾灸刺法
- 治痈疽疮肿灸刺法
- 治癣灸法
- 治杂病灸法
- 治妇人诸疾灸刺法
- 治小儿诸疾灸刺法
- 灸刺禁忌论
- 误伤禁穴救针法
- 卷第一百九十五·符禁门(文略)
- 卷第一百九十六·符禁门(文略)
- 卷第一百九十七·符禁门(文略)
- (以上三卷的属性俱为符咒,计删文约七万字,符三百余道)
- 卷第一百九十八·神仙服饵门
- 卷第一百九十九·神仙服饵门
- 卷第二百·神仙服饵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