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干咳
此因秋分之后,先伤乎燥,燥气侵肺,当时未发,至交闭藏之令乃发,斯为金寒水冷之咳也,名曰干咳。其症咳逆乏痰,即有痰亦清稀而少,喉痒咳甚,胸胁引疼,脉沉而劲,苔薄白少津,当用温润辛金法治之。如胸胁痛者,加旋覆、橘络;咳逆艰难者,加松子、款冬。如剧咳震动血络,喉痛吐红,脉转沉滑或沉数者,此燥气已化为火也,当用清金宁络法治之。
(歌括)
干咳咳逆秋分后,先伤乎燥肺受侵。
当时未发闭藏发,金寒水冷干咳成。
咳逆乏痰清稀少,喉痒咳甚胸胁疼。
脉沉而劲苔薄白,温润辛金法甚明。
胸胁痛加旋橘络,痰艰松子与款冬。
剧咳吐血燥化火,沉数清金宁络充。
气短咽干甚有汗,金水相生莫因循。

- 干咳《时病论歌括新编》
- 干坎艮入虎口穴法《推拿抉微》
- 干咳《时病论歌括新编》
- 干疽《中医词典》
- 干咳《中医词典》
- 干疽《中医名词词典》
- 干咳《时病论》
- 干疥候《诸病源候论》
- 干咳《医学妙谛》
- 干疥《中医词典》
- 干咳(干咳)《中医名词词典》
- 干脚气《中医词典》
- 干咳秘方《华佗神方》
- 干浆《中医词典》
- 干咳嗽《中医词典》
- 干姜粥《医学入门》
- 干咳嗽《医学纲目》
- 干姜粥《保健药膳》
- 干咳嗽论《理虚元鉴》
- 干姜炙草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干枯《医宗金鉴》
- 干姜丸《普济本事方》
- 干枯《痘疹心法要诀》
- 干姜丸《普济本事方》
- 干廓《中医词典》
- 干姜丸《备急千金要方》
- 干木瓜汤《是斋百一选方》
- 干姜汤《备急千金要方》
- 干脓散《妇人大全良方》
- 干姜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干呕《圣济总录》
《时病论歌括新编》
- 作者:周选堂 制作:“E书时空”
- 作者周选堂简介
- 序一:李序
- 序二:章序
- 序三:徐序
- 编者的话
- 正文
- 卷一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 卷二 春伤于风大意
- 卷三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
- 一、概述
- 二、分述
- (一)飧泄
- (二)洞泄
- (三)寒泻
- (四)火泻
- (五)暑泻
- (六)湿泻
- (七)痰泻
- (八)食泻(附:饮泻)
- (九)风痢
- (十)寒痢
- (十一)热痢(附:暑痢)
- (十二)湿痢
- (十三)噤口痢
- (十四)水谷痢
- (十五)休息痢
- (十六)五色痢
- 选按
- 三、拟用诸法
- 四、备用成方(计十二方)
- 卷四 夏伤于暑大意
- 卷五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大意
- 一、概述
- 二、分述
- (一)风疟
- (二)暑疟
- (三)寒疟
- (四)湿疟
- (五)温疟
- (六)瘴疟
- (七)瘅疟
- (八)牝疟
- (九)痰疟
- (十)食疟
- (十一)疫疟
- (十二)虚疟
- (十三)劳疟
- (十四)疟母
- (十五)三日疟
- (十六)伏暑
- (十七)秋暑(附:秋凉)
- 选按
- 三、拟用诸法
- 四、备用成方(计十六方)
- 卷六 秋伤于湿大意
- 卷七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
- 卷八 冬伤于寒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