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五脏中风并一切风疾灸刺法
肺中风者,其人偃卧而胸满短气,冒闷汗出,视目下鼻上两边,下至口,色白者,尚可治,急灸肺俞百壮。
肝中风者,其人但踞坐不得低头,绕两目连额上,色微青,及唇青面黄者,尚可治,急灸肝俞百壮。
心中风者,其人但得偃卧,不得倾侧,闷乱冒绝汗出,若唇正赤,尚可治,急灸心俞百壮。
脾中风者,其人但踞坐而腹满,身通黄,吐咸汁出者,尚可治,急灸脾俞百壮。
肾中风者,其人踞坐而腰痛,视胁左右,未有黄色如饼粢大者,尚可治,急灸肾俞百壮,大肠中风者,卧而肠鸣不止,灸大肠俞百壮。
猝中恶风,心闷烦毒欲死,急灸足大趾下横纹,随年壮,筋急不能行者,内踝筋急,灸内踝上四十壮,外踝筋急,灸外踝上三十壮。
若眼戴睛上视,灸目两 后二七壮。
若不能语,灸第三椎上百壮。
若不识人,灸季肋头七壮。
若眼反口噤,腹中切痛,灸阴囊下第一横纹,十四壮。
诸风发动,不自觉知,或心腹胀满,或半身不遂,或口噤不言,涎唾自出,目闭耳聋,或举身冷直,或烦闷恍惚,喜怒无常,或唇青口白,戴眼角弓反张,始觉发动,即灸神庭一处七壮,穴在当鼻直上发际。
次灸曲差二处,各一壮,穴在神庭两旁,各一寸半。
次灸上关二处,各七壮,一名客主人,穴在耳前起骨上廉陷中。
次灸下关二处,各七壮,穴在耳前下廉动脉陷中。
次灸颊车二穴,各七壮,穴在曲颊陷中。
次灸囟会一处七壮,穴在神庭上二寸。
次灸百会一处七壮,穴在当顶上正中央。
次灸本神二处,各七壮,穴在耳正直上入发际二分(又作四分)。
次灸天柱二处,各七壮,穴在项后两大筋外,入发际陷中。
次灸陶道一处七壮,穴在大椎节下间。
次灸风门二处,各七壮,穴在第二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次灸心俞二处,各七壮,穴在第五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次灸肝俞二处,各七壮,穴在第九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次灸肾俞二处,各七壮,穴在第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次灸膀胱俞二处,各七壮,穴在第十九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次灸曲池二处,各七壮,穴在两肘外曲头陷中,屈肘取之。
次灸肩 二处,各七壮,穴在两肩头正中,两骨间陷中。
次灸支沟二处,各七壮,穴在手腕后,臂外三寸两骨间。
次灸合谷二处,各七壮,穴在手大指虎口两骨间陷中。
次灸间使二处,各七壮,穴在掌后三寸两筋间。
次灸阳陵泉二处,各七壮,穴在膝下外尖骨前陷中。
次灸阳辅二处,各七壮,穴在外踝上绝骨端陷中。
次灸昆仑二处,各七壮,穴在外踝后跟骨上陷中。
次灸上星二百壮。
次灸前顶二百四十壮。
次灸脑户三百壮。
次灸风府三百壮。
风耳鸣,并百种风疾,从耳后量八分半里许有孔,灸,又两耳门前后,各灸百壮,猝病恶风,欲死不能语,及肉痹不知人,灸第五椎,名曰脏俞,百五十壮。
心风腹胀满,食不消化,吐血酸削,四肢嬴露,不欲食饮,鼻衄目 , 不明。肩头胁下痛,小腹急,灸心俞二百壮,穴在第五节,一云第七节,对心横三寸间。
风腹中雷鸣,肠 泄利,食不消化,小腹 痛,腰脊疼强,或大小便难,不能饮食,灸大肠俞百壮,穴在第十六椎,两边相去一寸半,三日一报,一切风,灸腋门,穴在腋下攒毛中一寸,一名腋间,灸五十壮。
风身重心烦,足胫疼,灸绝骨百壮,穴在外踝上三寸。
肝风口不能言,灸鼻下人中,次灸大椎,各随年壮,次灸肝俞五十壮,眼暗,灸之得明。
脾风声不出,灸手十指头,次灸人中,次灸大椎,次灸两耳门前脉,去耳门上下行一寸,次灸两大指节上下,各七壮。
偏风宜针下项七处,灸亦得。
风池 肩 曲池 支沟 五枢 阳陵泉 巨虚下廉风腰脚不遂,不能跪起,针上 环跳阳陵泉巨虚下廉穴。
偏风不得挽弓,针肩 一穴。
风猥退半身不遂,失音不语者,灸百会,随年壮,猝中风,口噤不开,灸机关二穴(千金翼名颊车)。
中风失音不能言,缓纵不遂,灸天窗五十壮,风入脏,使人喑哑,猝口眼相引,牙车急,舌不转 僻者,灸吻边横纹赤白际,逐左右,随年壮报之,至三日不瘥,更报之。
猝中风口 者,取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塞之,勿令泄气,一头纳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七壮即瘥,患右灸左,患左灸右,耳病亦灸之。
风眩心中恍惚不定,以绳横度口至两边,既得口寸数,便以其绳一头度鼻,尽其两边两孔间,得鼻寸数,中屈之,取半合于口之全度,中屈之,先觅头上回发,当回发灸之,以度度四边左右前后,当绳端灸之,前以面为正,并根据年壮多少,一年凡三灸,皆须疮瘥,又灸壮数如前,若数处回发,则灸其近当鼻者,或回发近额,亦宜灸。
中风眼上戴,及不能语者,灸第二椎并第五椎上,各二七壮,若猝中风,灸两足大趾下横纹中五壮。
热风灸两乳头,各一七壮,兼灸足外踝后一寸,各三壮,未损灸顶中旋毛,一七壮。
头风灸后顶穴,穴在百会后一寸五分,强间穴前一寸五分,灸五壮,兼治癫疾,并摇头口者。
风瘙身体瘾疹,灸曲池二穴,甲乙经云∶穴在肘外辅骨,屈肘曲骨之中,手阳明脉之所入也,各灸三壮。
风瘾疹,举体痒如虫行,搔之成疮,宜灸曲池二穴,随年壮。
风猥退脚不遂,灸巨灵上廉,二穴在三里下三寸,各灸三壮,甲乙经云∶足阳明与大肠合在三里下三寸。
风口 ,灸列缺二穴,甲乙经云∶手太阴络,去腕上一寸五分,别走阳明者,灸三壮,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大风恶疾,灸两足虎口中,各三壮,又法,灸膈俞二穴,在第七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灸五壮,主周身痹大风。
风失音不语,灸合谷穴,一名虎口,在手大指次指两骨间,甲乙经云∶手阳明之所过也,各灸三壮。
风十指筋挛,不得屈伸,灸两手踝骨上,各一七壮。
风癫灸两乳头,各三壮,次灸足大趾甲后聚毛中,各七壮。
中风狂走,欲斫刺入,或欲自杀,骂詈不息者,灸两口吻头赤肉际,各一壮,又灸两肘屈中五壮,又灸背胛中间三壮,三日报,各三壮,又云∶灸阴囊下缝,三十壮。
中风口 僻,灸口吻口横纹间,觉火热,便去艾即愈,勿尽艾,尽艾则太过,若口左僻,灸右吻,右僻灸左吻,又灸手中指节上一炷。
中风眼上睛垂,灸目两 后,三壮。
中风不识人,灸季胁头,各七壮。
中风眼反口噤,腹中切痛,灸阴囊下第一横纹,十四壮。
猝中急风,闷乱欲死,灸两足大趾下横纹中,随年壮。
风急不得行,内筋急者,灸内踝,外筋急者,灸外踝,各二十壮。
风毒脚弱,痹满上气,先灸大椎,穴在项上大节高起者,灸其上面一穴,若上气,可先灸百会五十壮,穴在头顶凹中。
次灸肩井,各一百壮,穴在两肩上近头凹处,指捏之安,令正得中穴。
次灸膻中五十壮,穴在胸前两边,对乳胸厌骨解间,指按觉气吸吸是也,一云正胸中一穴,次灸巨阙,在心厌尖凹下一寸,灸以上五穴,亦足以顺其气,若能灸百会风府胃腕,及五脏俞,益佳。
次灸风市百壮,在两髀外,平倚垂手,直掩髀上,当中指头大筋上,捏之是穴。
次灸三里二百壮,以病患手横掩,下并四指,名曰一夫,指至膝头骨,下指中节是穴。
次灸上林一百壮,穴在三里下一夫。
次灸下林一百壮,穴在上林下一夫。
次灸绝骨二百壮,在外踝上三寸余,指端取踝骨上际,屈头小凹下是。
白癜风,灸左右手中指节,去延外宛中,三壮,未瘥报之。

- 治五脏中风并一切风疾灸刺法《圣济总录》
- 治五脏五畜痫方《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治五种肠风下血《洪氏集验方》
- 治五脏疳方《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治五种肠风下血《是斋百一选方》
- 治五鼓神方《奇方类编》
- 治五种肠风痔疾《洪氏集验方》
- 治五更时溏泻一二次经年不愈方《回生集》
- 治五种牙疼《洪氏集验方》
- 治蜈蚣伤《是斋百一选方》
- 治误食桐油《是斋百一选方》
- 治无声《达生编》
- 治误吞铁石、骨刺等不下,危急者《是斋百一选方》
- 治无热虚劳《济阴纲目》
- 治误为火汤热膏所伤诸方《小品方》
- 治无名肿毒《奇方类编》
- 治洗头风《是斋百一选方》
- 治瘟疫慎用古方大寒剂论《松峰说疫》
- 治下疳《是斋百一选方》
- 治瘟疫伤寒时症或饭后气恼心口胀闷填塞不舒方《回生集》
- 治下疳疮《奇方类编》
- 治瘟疫伤寒时气方(少宰奉倩李先生传)《回生集》
- 治下疳疮洗药《是斋百一选方》
- 治瘟疫噤口痢水米不下食入即吐《奇方类编》
- 治下颏落方《奇方类编》
- 治瘟疫方《奇方类编》
- 治下利诸方《小品方》
- 治瘟疫不染病法《冯氏锦囊秘录》
- 治下利诸方《小品方》
- 治胃脘大疼方《奇方类编》
- 治下血《是斋百一选方》
《圣济总录》
- 宋·徽宗
- 《政和圣济总录》序
-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序
- 卷第一·运气
- 甲子岁图
- 乙丑岁图
- 丙寅岁图
- 丁卯岁图
- 戊辰岁图
- 己巳岁图
- 庚午岁图
- 辛未岁图
- 壬申岁图
- 癸酉岁图
- 甲戌岁图
- 乙亥岁图
- 丙子岁图
- 丁丑岁图
- 戊寅岁图
- 己卯岁图
- 庚辰岁图
- 辛巳岁图
- 壬午岁图
- 癸未岁图
- 甲申岁图
- 乙酉岁图
- 丙戌岁图
- 丁亥岁图
- 戊子岁图
- 己丑岁图
- 庚寅岁图
- 辛卯岁图
- 壬辰岁图
- 癸巳岁图
- 卷第二·运气
- 甲午岁图
- 乙未岁图
- 丙申岁图
- 丁酉岁图
- 戊戌岁图
- 己亥岁图
- 庚子岁图
- 辛丑岁图
- 壬寅岁图
- 癸卯岁图
- 甲辰岁图
- 乙巳岁图
- 丙午岁图
- 丁未岁图
- 戊申岁图
- 己酉岁图
- 庚戌岁图
- 辛亥岁图
- 壬子岁图
- 癸丑岁图
- 甲寅岁图
- 乙卯岁图
- 丙辰岁图
- 丁巳岁图
- 戊午岁图
- 己未岁图
- 庚申岁图
- 辛酉岁图
- 壬戌岁图
- 癸亥岁图
- 卷第三·叙例
- 卷第四·治法
- 卷第五·诸风门
- 卷第六·诸风门
- 卷第七·诸风门
- 卷第八·诸风门
- 卷第九·诸风门
- 卷第十·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一·诸风门
- 卷第一十二·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三·诸风门
- 卷第一十四·诸风门
- 卷第一十五·诸风门
- 卷第一十六·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七·诸风门
- 卷第一十八·诸风门
- 卷第一十九·诸痹门
- 卷第二十·诸痹门
- 卷第二十一·伤寒门
- 卷第二十二·伤寒门
- 卷第二十三·伤寒门
- 卷第二十四·伤寒门
- 卷第二十五·伤寒门
- 卷第二十六·伤寒门
- 卷第二十七·伤寒门
- 卷第二十八·伤寒门
- 卷第二十九·伤寒门
- 卷第三十·伤寒门
- 卷第三十一·伤寒门
- 卷第三十二·伤寒门
- 卷第三十三·伤寒门
- 卷第三十四·中门
- 卷第三十四·疟病门
- 卷第三十五·疟病门
- 卷第三十六·疟病门
- 卷第三十七·疟病门
- 卷第三十八·霍乱门
- 卷第三十九·霍乱门
- 卷第四十·霍乱门
- 卷第四十一·肝脏门
- 卷第四十二·肝脏门
- 卷第四十二·胆门
- 卷第四十三·心脏门
- 卷第四十三·小肠门
- 卷第四十四·脾脏门
- 卷第四十五·脾脏门
- 卷第四十六·脾脏门
- 卷第四十七·胃门
- 卷第四十八·肺脏门
- 卷第四十九·肺脏门
- 卷第五十·肺脏门
- 卷第五十·大肠门
- 卷第五十一·肾脏门
- 卷第五十二·肾脏门
- 卷第五十三·肾脏门
- 卷第五十三·膀胱门
- 卷第五十四·三焦门
- 卷第五十五·心痛门
- 卷第五十六·心痛门
- 卷第五十七·心腹门
- 卷第五十八·消渴门
- 卷第五十九·消渴门
- 卷第六十·黄胆门
- 卷第六十一·黄胆门
- 卷第六十一·胸痹门
- 卷第六十二·膈气门
- 卷第六十三·呕吐门
- 卷第六十三·痰饮门
- 卷第六十四·痰饮门
- 卷第六十五·咳嗽门
- 卷第六十六·咳嗽门
- 卷第六十七·诸气门
- 卷第六十八·吐血门
- 卷第六十九·吐血门
- 卷第七十·鼻衄门
- 卷第七十一·积聚门
- 卷第七十二·积聚门
- 卷第七十三·积聚门
- 卷第七十四·泄痢门
- 卷第七十五·泄痢门
- 卷第七十六·泄痢门
- 卷第七十七·泄痢门
- 卷第七十八·泄痢门
- 卷第七十九·水肿门
- 卷第八十·水肿门
- 卷第八十一·脚气门
- 卷第八十二·脚气门
- 卷第八十三·脚气门
- 卷第八十四·脚气门
- 卷第八十五·腰痛门
- 卷第八十六·虚劳门
- 卷第八十七·虚劳门
- 卷第八十八·虚劳门
- 卷第八十九·虚劳门
- 卷第九十·虚劳门
- 卷第九十一·虚劳门
- 卷第九十二·虚劳门
- 卷第九十三·骨蒸传尸门
- 卷第九十四·诸疝门
- 卷第九十四·阴疝门
- 卷第九十五·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六·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七·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八·诸淋门
- 卷第九十九·九虫门
- 卷第一百·诸尸门
- 卷第一百·诸注门
- 卷第一百一·面体门
- 卷第一百一·髭发门
- 卷第一百二·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三·眼目门
- 卷第一百四·眼目门
- 卷第一百五·眼目门
- 卷第一百六·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七·眼目门
- 卷第一百八·眼目门
- 卷第一百九·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一·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二·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三·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四·耳门
- 卷第一百一十五·耳门
- 卷第一百一十六·鼻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七·口齿门
- 卷第一百一十八·口齿门
- 卷第一百一十九·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一·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二·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三·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四·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五·瘿瘤门
- 卷第一百二十六·瘰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七·瘰门
- 卷第一百二十八·痈疽门
- 卷第一百二十九·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一·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二·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三·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四·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五·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六·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七·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八·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九·金疮门
- 卷第一百四十·金疮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一·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二·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三·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三·伤折门
- 卷第一百四十五·伤折门
- 卷第一百四十六·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七·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八·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九·杂疗门
- 卷第一百五十·妇人血风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一·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二·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三·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四·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五·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六·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七·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八·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九·产难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一·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二·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三·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四·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五·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六·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七·小儿门
- 小儿统论
- 小儿初受气法
- 小儿初生法
- 论小儿初生将护法
- 小儿取吐胸中恶血法
- 初生儿服朱蜜法
- 小儿始哺法
- 拣乳母法
- 乳小儿法
- 乳母忌慎法
- 小儿相法
- 浴儿法
- 小儿口噤
- 小儿撮口
- 小儿鹅口
- 小儿重?
- 小儿脐风
- 小儿脐疮
- 小儿解颅
- 小儿囟陷
- 小儿变蒸
- 卷第一百六十八·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六十九·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一·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二·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三·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四·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五·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六·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七·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八·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九·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一·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二·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三·乳石发动门
- 卷第一百八十四·乳石发动
- 卷第一百八十五·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六·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七·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八·食治门
- 卷第一百八十九·食治门
- 卷第一百九十·食治门
- 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二·针灸门
- 奇经八脉
- 督脉
- 任脉
- 阳跷脉
- 阴跷脉
- 冲脉
- 阳维脉
- 阴维脉
- 带脉
- 九针统论
- 刺节统论
- 灸刺统论
- 治五脏中风并一切风疾灸刺法
- 治风狂灸刺法
- 治风癫灸刺法
- 治痹灸刺法
- 治热病灸刺法
- 治寒热灸法
- 治疟疾灸刺法
- 治霍乱灸法
- 治转筋灸法
- 治心腹灸刺法
- 治胸痹灸刺法
- 治胀满灸刺法
- 治消渴灸法
- 治黄胆灸刺法
- 卷第一百九十三·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四·针灸门
- 治泄痢灸刺法
- 治脱肛灸法
- 治疝灸法
- 治腰痛灸刺法
- 治虚劳失精灸刺法
- 治虚劳小便白浊灸法
- 治诸淋灸法
- 治遗溺灸法
- 治小便数灸法
- 治小便赤黄不利灸刺法(白浊附)
- 治胞转灸法
- 治中恶灸刺法(猝死客忤尸厥等附)
- 治鬼魅诸邪病灸刺法
- 治猝魇寐不寤灸法
- 治猝中五尸灸法
- 治瘿气灸法
- 治瘰痔灸刺法
- 治痔疾灸刺法
- 治痈疽疮肿灸刺法
- 治癣灸法
- 治杂病灸法
- 治妇人诸疾灸刺法
- 治小儿诸疾灸刺法
- 灸刺禁忌论
- 误伤禁穴救针法
- 卷第一百九十五·符禁门(文略)
- 卷第一百九十六·符禁门(文略)
- 卷第一百九十七·符禁门(文略)
- (以上三卷的属性俱为符咒,计删文约七万字,符三百余道)
- 卷第一百九十八·神仙服饵门
- 卷第一百九十九·神仙服饵门
- 卷第二百·神仙服饵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