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斑疮入眼
论曰小儿脾肺壅热,或缘时气温病,表里俱虚,邪毒发于肌表。致生斑痘,甚者遍体,斑如玳瑁,头作 浆,毒瓦斯炎盛,上攻眼目,发于睛轮。先须于睑肤上,用药贴 ,次可调利脾肺,切不得用药点眼,点药则令斑疮溃烂,穿坏睛轮,不可不慎也。
治小儿斑疮入眼。连翘散方
连翘(去子) 芎 黄柏(去粗皮各一钱) 胡麻(三钱去油) 甘草(炙三分)
上五味,捣罗为散,用白汤调放冷,食后服。五岁以下半钱,五岁以上一钱,如眼内有白丁子者,不日退去。
治小儿热盛攻眼,及斑疮入眼。井泉石散方
井泉石(为末再研飞过) 蝉壳(去土)蛇蜕皮(炙) 甘草(炙各一两)
上四味,捣研罗为散,每服半钱,至一钱匕,蜜水调下。
治小儿斑疮入眼。柳絮散方
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 猪肝一片批开,掺药在内,以线子扎定。米泔一大盏,煮至五分,取出乘热,以汤熏眼,良久服之,日一服。
治小儿斑疮入眼,生翳膜遮睛。乌龙散方
上三味,同入沙合子内,用盐泥固济令干,烧通赤为度,取出细研,每服半钱匕。用羊子肝一具批开,掺药在内,麻缕扎定,粟米泔一盏,煮熟为度,细嚼,米饮下。
治小儿斑疮入眼,成 疮。如圣散方
上三味,以蛇皮裹皂子,更用马勃裹蛇皮,入罐子中瓦盖,黄泥裹合曝干。炭火 ,候烟欲断即止。取出油单贴入地中,出火毒一宿研细,入麝香少许再研,每服半钱匕,葱汤调下。日三服,忌一切发眼物。
治小儿斑疮入眼,及生翳。通圣散方
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用干柿一枚,生粟米泔一盏,与药同煎,水尽为度,只吃干柿。一日可二服,不计时候。若患十日以里,三五服即瘥,一月以里,十数服瘥。
治豆疮子入眼。妙应散方
蛇蜕皮(一两) 蝉壳(二十五枚)
上二味,用罐子泥固济曝干,火 过,地上出火毒一宿。研为末,蜜水调下一字匕,食后日三。
治小儿出疮子后,眼内生青膜翳晕。蛤粉散方
蛤粉(一分) 甘草(炙一握)
上二味,将甘草捣罗为末,与蛤粉同研令匀,每服一钱匕,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治小儿斑疮,入眼成白膜,但不作丁子者,服之必效。螵蛸散方
上二味,捣研为细散,每服一钱半匕,生米泔调下,临卧服。
治小儿疮疹入眼,成翳膜。蝉壳汤方
蝉壳 羊子肝
上二味,捣罗为末,每服二钱匕,用水煎羊子肝汤调下,日三。
治小儿斑疹入眼,生翳膜。方
谷精草 细蛤粉(以上各一两)
上二味,捣研为细末,每用一钱匕。猪肝二两批开,掺药在内卷了,用青竹叶裹。麻缕扎定,水一碗,煮令熟,入收口瓷瓶内,熏眼后,取肝食之,服不过十日,必瘥,日二。
治小儿斑疮入眼。轻粉散方
轻粉(一两用银器内炒令黑色)
上一味,如患左眼用纸拈缠左耳,右耳亦如之,以填满为度,如耳根痛,其膜自落。

- 小儿斑疮入眼《圣济总录》
- 小儿百嗽不止《慈幼便览》
- 小儿斑疮入眼外障《中医词典》
- 小儿白泻《中医词典》
- 小儿斑疮入眼外障《秘传眼科龙木论》
- 小儿白秃秘方《华佗神方》
- 小儿半身不遂《中医词典》
- 小儿白秃方《奇方类编》
- 小儿胞肉生疮《明目至宝》
- 小儿白喉证《白喉全生集》
- 小儿暴惊《中医词典》
- 小儿按摩《中医词典》
- 小儿悲哭不止《儒门事亲》
- 小儿爱食壁土、米炭、茶叶等类《奇效简便良方》
- 小儿鼻多浊涕《圣济总录》
- 小儿?疟《圣济总录》
- 小儿鼻疳秘方《华佗神方》
- 小儿《千金宝要》
- 小儿鼻秘方《华佗神方》
- 小儿《针灸聚英》
- 小儿鼻衄《圣济总录》
- 小儿《针灸聚英》
- 小儿鼻塞《圣济总录》
- 小儿《急救良方》
- 小儿鼻塞方四首《外台秘要》
- 小儿《瘴疟指南》
- 小儿鼻塞秘方《华佗神方》
- 小儿《广瘟疫论》
- 小儿闭证《中医词典》
- 小儿《医学三字经》
- 小儿变蒸《圣济总录》
《圣济总录》
- 宋·徽宗
- 《政和圣济总录》序
-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序
- 卷第一·运气
- 甲子岁图
- 乙丑岁图
- 丙寅岁图
- 丁卯岁图
- 戊辰岁图
- 己巳岁图
- 庚午岁图
- 辛未岁图
- 壬申岁图
- 癸酉岁图
- 甲戌岁图
- 乙亥岁图
- 丙子岁图
- 丁丑岁图
- 戊寅岁图
- 己卯岁图
- 庚辰岁图
- 辛巳岁图
- 壬午岁图
- 癸未岁图
- 甲申岁图
- 乙酉岁图
- 丙戌岁图
- 丁亥岁图
- 戊子岁图
- 己丑岁图
- 庚寅岁图
- 辛卯岁图
- 壬辰岁图
- 癸巳岁图
- 卷第二·运气
- 甲午岁图
- 乙未岁图
- 丙申岁图
- 丁酉岁图
- 戊戌岁图
- 己亥岁图
- 庚子岁图
- 辛丑岁图
- 壬寅岁图
- 癸卯岁图
- 甲辰岁图
- 乙巳岁图
- 丙午岁图
- 丁未岁图
- 戊申岁图
- 己酉岁图
- 庚戌岁图
- 辛亥岁图
- 壬子岁图
- 癸丑岁图
- 甲寅岁图
- 乙卯岁图
- 丙辰岁图
- 丁巳岁图
- 戊午岁图
- 己未岁图
- 庚申岁图
- 辛酉岁图
- 壬戌岁图
- 癸亥岁图
- 卷第三·叙例
- 卷第四·治法
- 卷第五·诸风门
- 卷第六·诸风门
- 卷第七·诸风门
- 卷第八·诸风门
- 卷第九·诸风门
- 卷第十·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一·诸风门
- 卷第一十二·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三·诸风门
- 卷第一十四·诸风门
- 卷第一十五·诸风门
- 卷第一十六·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七·诸风门
- 卷第一十八·诸风门
- 卷第一十九·诸痹门
- 卷第二十·诸痹门
- 卷第二十一·伤寒门
- 卷第二十二·伤寒门
- 卷第二十三·伤寒门
- 卷第二十四·伤寒门
- 卷第二十五·伤寒门
- 卷第二十六·伤寒门
- 卷第二十七·伤寒门
- 卷第二十八·伤寒门
- 卷第二十九·伤寒门
- 卷第三十·伤寒门
- 卷第三十一·伤寒门
- 卷第三十二·伤寒门
- 卷第三十三·伤寒门
- 卷第三十四·中门
- 卷第三十四·疟病门
- 卷第三十五·疟病门
- 卷第三十六·疟病门
- 卷第三十七·疟病门
- 卷第三十八·霍乱门
- 卷第三十九·霍乱门
- 卷第四十·霍乱门
- 卷第四十一·肝脏门
- 卷第四十二·肝脏门
- 卷第四十二·胆门
- 卷第四十三·心脏门
- 卷第四十三·小肠门
- 卷第四十四·脾脏门
- 卷第四十五·脾脏门
- 卷第四十六·脾脏门
- 卷第四十七·胃门
- 卷第四十八·肺脏门
- 卷第四十九·肺脏门
- 卷第五十·肺脏门
- 卷第五十·大肠门
- 卷第五十一·肾脏门
- 卷第五十二·肾脏门
- 卷第五十三·肾脏门
- 卷第五十三·膀胱门
- 卷第五十四·三焦门
- 卷第五十五·心痛门
- 卷第五十六·心痛门
- 卷第五十七·心腹门
- 卷第五十八·消渴门
- 卷第五十九·消渴门
- 卷第六十·黄胆门
- 卷第六十一·黄胆门
- 卷第六十一·胸痹门
- 卷第六十二·膈气门
- 卷第六十三·呕吐门
- 卷第六十三·痰饮门
- 卷第六十四·痰饮门
- 卷第六十五·咳嗽门
- 卷第六十六·咳嗽门
- 卷第六十七·诸气门
- 卷第六十八·吐血门
- 卷第六十九·吐血门
- 卷第七十·鼻衄门
- 卷第七十一·积聚门
- 卷第七十二·积聚门
- 卷第七十三·积聚门
- 卷第七十四·泄痢门
- 卷第七十五·泄痢门
- 卷第七十六·泄痢门
- 卷第七十七·泄痢门
- 卷第七十八·泄痢门
- 卷第七十九·水肿门
- 卷第八十·水肿门
- 卷第八十一·脚气门
- 卷第八十二·脚气门
- 卷第八十三·脚气门
- 卷第八十四·脚气门
- 卷第八十五·腰痛门
- 卷第八十六·虚劳门
- 卷第八十七·虚劳门
- 卷第八十八·虚劳门
- 卷第八十九·虚劳门
- 卷第九十·虚劳门
- 卷第九十一·虚劳门
- 卷第九十二·虚劳门
- 卷第九十三·骨蒸传尸门
- 卷第九十四·诸疝门
- 卷第九十四·阴疝门
- 卷第九十五·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六·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七·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八·诸淋门
- 卷第九十九·九虫门
- 卷第一百·诸尸门
- 卷第一百·诸注门
- 卷第一百一·面体门
- 卷第一百一·髭发门
- 卷第一百二·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三·眼目门
- 卷第一百四·眼目门
- 卷第一百五·眼目门
- 卷第一百六·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七·眼目门
- 卷第一百八·眼目门
- 卷第一百九·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一·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二·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三·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四·耳门
- 卷第一百一十五·耳门
- 卷第一百一十六·鼻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七·口齿门
- 卷第一百一十八·口齿门
- 卷第一百一十九·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一·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二·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三·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四·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五·瘿瘤门
- 卷第一百二十六·瘰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七·瘰门
- 卷第一百二十八·痈疽门
- 卷第一百二十九·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一·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二·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三·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四·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五·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六·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七·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八·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九·金疮门
- 卷第一百四十·金疮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一·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二·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三·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三·伤折门
- 卷第一百四十五·伤折门
- 卷第一百四十六·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七·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八·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九·杂疗门
- 卷第一百五十·妇人血风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一·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二·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三·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四·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五·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六·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七·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八·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九·产难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一·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二·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三·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四·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五·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六·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七·小儿门
- 小儿统论
- 小儿初受气法
- 小儿初生法
- 论小儿初生将护法
- 小儿取吐胸中恶血法
- 初生儿服朱蜜法
- 小儿始哺法
- 拣乳母法
- 乳小儿法
- 乳母忌慎法
- 小儿相法
- 浴儿法
- 小儿口噤
- 小儿撮口
- 小儿鹅口
- 小儿重?
- 小儿脐风
- 小儿脐疮
- 小儿解颅
- 小儿囟陷
- 小儿变蒸
- 卷第一百六十八·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六十九·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一·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二·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三·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四·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五·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六·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七·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八·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九·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一·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二·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三·乳石发动门
- 卷第一百八十四·乳石发动
- 卷第一百八十五·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六·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七·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八·食治门
- 卷第一百八十九·食治门
- 卷第一百九十·食治门
- 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二·针灸门
- 奇经八脉
- 督脉
- 任脉
- 阳跷脉
- 阴跷脉
- 冲脉
- 阳维脉
- 阴维脉
- 带脉
- 九针统论
- 刺节统论
- 灸刺统论
- 治五脏中风并一切风疾灸刺法
- 治风狂灸刺法
- 治风癫灸刺法
- 治痹灸刺法
- 治热病灸刺法
- 治寒热灸法
- 治疟疾灸刺法
- 治霍乱灸法
- 治转筋灸法
- 治心腹灸刺法
- 治胸痹灸刺法
- 治胀满灸刺法
- 治消渴灸法
- 治黄胆灸刺法
- 卷第一百九十三·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四·针灸门
- 治泄痢灸刺法
- 治脱肛灸法
- 治疝灸法
- 治腰痛灸刺法
- 治虚劳失精灸刺法
- 治虚劳小便白浊灸法
- 治诸淋灸法
- 治遗溺灸法
- 治小便数灸法
- 治小便赤黄不利灸刺法(白浊附)
- 治胞转灸法
- 治中恶灸刺法(猝死客忤尸厥等附)
- 治鬼魅诸邪病灸刺法
- 治猝魇寐不寤灸法
- 治猝中五尸灸法
- 治瘿气灸法
- 治瘰痔灸刺法
- 治痔疾灸刺法
- 治痈疽疮肿灸刺法
- 治癣灸法
- 治杂病灸法
- 治妇人诸疾灸刺法
- 治小儿诸疾灸刺法
- 灸刺禁忌论
- 误伤禁穴救针法
- 卷第一百九十五·符禁门(文略)
- 卷第一百九十六·符禁门(文略)
- 卷第一百九十七·符禁门(文略)
- (以上三卷的属性俱为符咒,计删文约七万字,符三百余道)
- 卷第一百九十八·神仙服饵门
- 卷第一百九十九·神仙服饵门
- 卷第二百·神仙服饵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