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黄帝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
黄帝曰:愿闻四时之气。岐伯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黄帝曰:有时有反者何也?岐伯曰:是不应四时之气,脏独主其病者,是必以脏气之所不胜时者甚,以其所胜时者起也。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顺天之时,而病可与期。顺者为工,逆者为麤。
黄帝曰:善,余闻刺有五变,以主五输。愿闻其数。岐伯曰:人有五脏,五脏有五变。五变有五输,故五五二十五输,以应五时。
黄帝曰:愿闻五变。岐伯曰:肝为牡藏,其色青,其时春,其音角,其味酸,其日甲乙;心为牡藏,其色赤,其时夏,其日丙丁,其音征,其味苦;脾为牝藏,其色黄,其时长夏,其日戊己,其音宫,其味甘;肺为牝藏,其色白,其音商,其时征,其日庚辛,其味辛;肾为牝藏,其色黑,其时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咸。是为五变。
黄帝曰:以主五输奈何?藏主冬,冬刺井;色主春,春刺荥;时主夏,夏刺输;音主长夏,长夏刺经;味主秋,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输。
黄帝曰:诸原安和,以致五输。岐伯曰:原独不应五时,以经合之,以应其数,故六六三十六输。
黄帝曰:何谓藏主冬,时主夏,音主长夏,味主秋,色主春。愿闻其故。岐伯曰: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命曰味主合。是谓五变也。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黄帝内经·灵枢》
- 顺气消食化痰丸《汤头歌诀》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灵枢悬解》
- 顺气消食化痰丸《医方论》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内经评文》
- 顺气消食化痰丸《医方考》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论《古今医统大全》
- 顺气消食化痰丸《医方考》
- 顺生丹《医学心悟》
- 顺气搜风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 顺时《黄帝内经太素》
- 顺气朮香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顺式作用组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顺气散《博济方》
- 顺险逆三法说《疡医大全》
- 顺气散《博济方》
- 顺养《黄帝内经太素》
- 顺气散《博济方》
- 顺摇十九法《针灸神书》
- 顺气木香丸《博济方》
- 顺医法《石室秘录》
- 顺气木香散《仁术便览》
- 顺元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顺气豁痰汤《冯氏锦囊秘录》
- 顺元散《苏沈良方》
- 顺气和中汤《仁术便览》
- 顺元散《博济方》
- 顺气和中汤《冯氏锦囊秘录》
- 顺证《中医名词词典》
- 顺气《明目至宝》
- 顺证《中医词典》
《黄帝内经·灵枢》
- 《黄帝内经》简介
- 序
- 《黄帝内经·灵枢》
- 九针十二原第一
- 本输第二
- 小针解第三
-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 根结第五
- 寿夭刚柔第六
- 官针第七
- 本神第八
- 终始第九
- 经脉第十
- 经别第十一
- 经水第十二
- 经筋第十三
- 骨度第十四
- 五十营第十五
- 营气第十六
- 脉度第十七
- 营卫生会第十八
- 四时气第十九
- 五邪第二十
- 寒热病第二十一
- 癫狂病第二十二
- 热病第二十三
- 厥病第二十四
- 病本第二十五
- 杂病第二十六
- 周痹第二十七
- 口问第二十八
- 师传第二十九
- 决气第三十
- 肠胃第三十一
-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 海论第三十三
- 五乱第三十四
- 胀论第三十五
-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 血络论第三十九
- 阴阳清浊第四十
-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 病传第四十二
-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 外揣第四十五
- 五变第四十六
- 本藏第四十七
- 禁服第四十八
- 五色第四十九
- 论勇第五十
- 背腧第五十一
- 卫气第五十二
- 论痛第五十三
- 天年第五十四
- 逆顺第五十五
- 五味第五十六
- 水胀第五十七
- 贼风第五十八
-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 玉版第六十
- 五禁第六十一
- 动输第六十二
- 五味论第六十三
-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 行针第六十七
- 上膈第六十八
-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 寒热第七十
- 邪客第七十一
- 通天第七十二
- 官能第七十三
-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 卫气行第七十六
-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 九针论第七十八
- 岁露论第七十九
- 大惑论第八十
- 痈疽第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