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二十八、鼻中隔脓肿

《临床激光治疗学》书籍目录

(一)概述

鼻中隔脓肿(abscessof nasal septum)是鼻中隔软骨膜或骨膜下胑脓,鼻中隔软骨部最易多发,且双侧发病较多,单侧发病者少见。绝大多数由鼻中隔血肿感染而致,因而常见于外伤或鼻中隔手术后。此外,邻近组织的炎症,如切牙根部感染,上唇及鼻小柱发生的疖肿、鼻咽、鼻腔或鼻窦的急性炎症也有扩展至鼻中隔引起脓肿者。

临床表现:与鼻中隔血肿相似,由于脓肿形成,细菌死亡,释放的毒素被机体吸收,作用于机体中枢产生寒战发热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患者鼻梁局部和鼻尖红肿疼痛并有触痛等。用鼻镜检查时常见鼻中隔两侧对称性膨隆,色暗红,柔软有波动,触痛明显,穿刺抽吸有脓。有的病例如脓肿自行穿破,则有血脓流出,可见在鼻中隔一侧有小瘘口。

鼻中隔脓肿时间长,张力大时使鼻中隔软骨受压及发生血循环障碍而坏死,因而可后遗鼻中隔穿孔鞍鼻畸形。脓肿如治疗或引流不及时,感染可向颅内蔓延产生严重的颅内并发病。

(二)激光术前准备

治疗用Nd:YAG激光,常用功率10W,光刀削去外保护层2mm,消毒备用。机械启动等程序参照前术章节。

(三)激光手术

患者一旦确诊,立即在行表现粘膜麻醉下切开引流。切口与处理鼻中隔血肿时相同,但应稍长,必要时于对侧部位或脓肿最低点另加一切口,充分引流。术者左手持鼻镜,右手持Nd:YAG石英光纤,在脓肿最低点切开。彻底排尽脓液后,用小刮匙取除或搔爬坏死软骨。用1%利凡诺液或抗生素液(抗生素液用前注意过敏试验),及小纱布条并打湿,用蚊式钳夹经切口进入脓腔内做腔壁反复清洗;脓肿清洗不用灌注冲洗法,因灌注及切开引流口较大,不易彻底清除脓腔内壁坏死组织。对脓肿清洗无脓液及坏死组织为止。两侧脓腔中置细碘仿纱条或细油纱条引流,引流时间视纱条填塞流出物而定,两侧鼻腔松松填塞,或用气囊扩张(压力不可过高)。如引流物无脓液改变,拆除脓腔中置放的纱条,同时用抗生素液冲洗脓腔,用气囊扩张,或双侧鼻腔内填塞油纱条对鼻中隔稍加压迫,以利继发出血再感染,加快愈合。

此外,在进行切开脓腔排脓后,大剂量抗生素及联合用药一周,给予多簇抗生素类制剂,加强支持治疗。

(四)术后处理

术后用He-Ne激光30mW,照射鼻部,每天一次或二次,一次10~15分钟,7~10天一疗程。照射时注意保护患者双眼,应戴色较深的墨镜,或用双层黑色柔软物遮盖双眼,以防照射激光功率过大时刺激眼睛。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临床激光治疗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临床激光治疗学》书籍目录
  1. 鼻中隔脓肿《临床激光治疗学》
  2. 鼻中隔穿孔《耳鼻咽喉外科学》
  3. 鼻中隔脓肿《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4. 鼻中隔穿孔《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5. 鼻中隔偏曲《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6. 鼻中出血《孙真人海上方》
  7. 鼻中隔偏曲《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8. 鼻中出水成虾《古今医统大全》
  9. 鼻中隔偏曲《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10. 鼻中臭气《奇方类编》
  11. 鼻中隔偏曲《耳鼻咽喉外科学》
  12. 鼻中病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3. 鼻中隔血肿《临床激光治疗学》
  14. 鼻窒塞气息不通候《诸病源候论》
  15. 鼻中隔血肿《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16. 鼻窒塞不通秘方《华佗神方》
  17. 鼻中隔血肿及脓肿《耳鼻咽喉外科学》
  18. 鼻窒塞不通利方七首《外台秘要》
  19. 鼻中毛出《奇方类编》
  20. 鼻痔秘方《华佗神方》
  21. 鼻中毛出长如线《古今医统大全》
  22. 鼻痔门主论《疡医大全》
  23. 鼻中起黑煤《评注产科心法》
  24. 鼻痔门主方《疡医大全》
  25. 鼻中肉坠《奇方类编》
  26. 鼻痔方《急救广生集》
  27. 鼻中肉赘《证治准绳·杂病》
  28. 鼻痔(鼻渊)《医学心悟》
  29. 鼻中生疮《圣济总录》
  30. 鼻痔《医门补要》
  31. 鼻中生疮《奇效简便良方》

《临床激光治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