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色素痣
(一)概述
临床上最为常见,色素痣(pigmentmole)是由色素细胞构成的先天良性肿瘤,大多均属良性;在后期有恶变者,色素痣一旦恶变,其恶性程度极高,转移率也最快,而且治疗效果不理想。该病均可见于皮肤各处,面颈部、胸背为好发部位。少数发生在粘膜,如口腔、阴唇、睑结膜。作者曾见龟头、冠状沟、包皮内板发病者。
临床上各型发病预后不一一般分四型:
(1)交界痣 其痣细胞和痣细胞巢主要位于皮肤表皮底层,少数见于表皮与真皮邻界部位。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多见于手掌、足底、口唇及外生殖器部位。表面平坦或者稍有突出,面积常在1~2cm之间,为淡棕、棕黑到蓝黑色,色素分布不很均匀,个别边界不甚清楚。组织病理学特征在表皮与真皮邻接点,可观察到增长活跃痔细胞并与表皮相连,有恶变倾向。
(2)皮内痣 其细胞和细胞巢都聚集在真皮层内。表面光滑,分界明显,面积小于1cm,有呈片状生长者,平坦或稍隆起,偶有成带蒂状或疣状,常伴毛发生长。颜色均匀而较深、为浅竭、深竭黑墨黑色。发生恶变率极低,主要是皮内痣没有活跃的痣细胞。
(3)混合痣 具有皮内痣及交界痣特点,痣细胞团位于表皮基底细胞层和真皮层。由于有交界痣的成分,有发生恶性变的可能。
(4)蓝痣比较少见,儿童期多发,好发于臀部、手背、足背。作者偶遇一女患者硬腭刺伤后蓝痣变,其面积达3cm,经病理确诊。颜色呈深青到蓝黑色,分界明显,表面光滑,体积在1cm以内,不伴毛发生长。病理检查示色素细胞成群而不规则集中于真皮下近三分之一处,较深。蓝色是由于存在色素细胞层浅面胶原束光反射而成,多呈良性,恶变者极少。
对某些好发交界痣部位的色素痣及有恶变征状的色素痣及时切除。以下症状者高度重视色素痣骤然增大,色泽加深;边界模糊,色素呈放射状扩展;局部发痒作痛或者毛发脱落;表面溃破、出血或形成溃疡;病灶周边色素环表现,色素小点或卫星小瘤者已可能演变成黑色素瘤。
手术适应症有:经初步确定为交界痣及有恶变前驱症状者,应一次性切除。发生于掌、足底及口唇、外阴等经常遭受磨擦的部位。皮内痣影响外貌者可一次或分期切除。
(二)激光手术
皮肤色素痣的治疗首选CO2激光。特别是颜面部皮肤色素痣,激光治疗收效比较满意。由于颜面发生色素痣机率高,为不影响美容,CO2激光可逐层去除色素痣,作细胞切割很重要,只要手术操作得当,病人康复后可不留任何痕迹或创痕轻微。Nd:YAG激光对皮肤组织损伤比CO2激光重,原因在于二者的光波不同。
麻醉:手术选用局部麻醉,常用1%~2%利多卡因,不加肾上腺素(加肾上腺素后易引起组织缺血坏死),注射于痣基底或皮下。
治疗:选用CO2激光聚集刀头,使用功率依色素痣类型,体积大小而随时调节。极表浅色素痣、突出于皮面者、光束平行于皮肤先似刀样切割、用无菌湿棉球或无菌纱布擦去炭化组织、再调整功率逐步炭化。痣细胞多,不宜把光束平行于皮肤切割的,可作短时间汽化,但必须注意汽化深度。越往下越要注意使用功率,逐层去除直至正常无色细胞。由于皮肤色素痣细胞源于皮肤解剖不同,经大量临床总结,术者只要认真操作及正确使用激光,术后不留色素,不形成创伤疤痕(疤痕素质除外),加之术后配合良好的创面保护及药物治疗,可获得很良好的疗效。对美容有极显著的作用。
(三)术后处理
皮肤痣术后为加强术面愈合快,给予大剂量VC、B1、及B2口服,维生素C每日3次,每次0.6g口服,连服2周。忌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等),注意保护术面,洗澡时注意不擦掉保护痂。术后2周痊愈。

- 色素痣《临床激光治疗学》
- 色素障碍性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色素痣《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色似胭脂症《中医词典》
- 色素痣《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色如随锦流霞邪充五内《解围元薮》
- 色随气华《中医名词词典》
- 色脉诸诊《类经》
- 色随气华《中医词典》
- 色脉诊《黄帝内经太素》
- 色鲜明《中医词典》
- 色脉合参《中医词典》
- 色现真脏预知死期二案《一得集》
- 色脉合参《中医名词词典》
- 色悻《中医名词词典》
- 色脉尺诊《黄帝内经太素》
- 色夭《中医词典》
- 色脉《诊宗三昧》
- 色以润泽为本《中医词典》
- 色厥动血《中医词典》
- 色以润泽为本《望诊遵经》
- 色厥《中医词典》
- 色泽《中医词典》
- 色戒男淫(培原五)《宜麟策》
- 色泽变化《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色觉检查《眼科学》
- 色诊《中医名词词典》
- 色合形诊法《医学摘粹》
- 色诊《中医词典》
- 色合问诊法《医学摘粹》
- 色诊《续名医类案》
《临床激光治疗学》
- 第一章 激光在临床各科中的应用概论
- 第二章 激光外科的基本原理和治疗原则
- 第一节 激光光动力学治疗恶性肿瘤
- 第二节 恶性肿瘤中光动力学诊治发展历史
- 第三节 光动力学治疗癌症的原理
- 第四节 激光外科的基本原理
- 第五节 激光外科的综合治疗原则
- 第六节 激光手术前病员机体准备和术后处理
- 第七节 激光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 第三章 普外、皮肤科疾病的激光治疗
- 一、疤痕癌
- 二、增殖性疤痕
- 三、疤痕疙瘩
- 四、黑色素瘤
- 五、皮肤癌
- 六、脂肪瘤
- 七、神经纤维瘤
- 八、纤维瘤
- 九、淋巴管瘤
- 十、多类型血管瘤
- 十一、皮肤囊肿
- 十二、老年性疣
- 十三、色素痣
- 十四、乳房纤维瘤
- 十五、乳腺癌
- 十六、湿疹样乳癌
- 十七、痔
- 十八、肛门鳞状细胞癌
- 十九、肛管直肠脱垂
- 二十、肛门基底细胞癌
- 二十一、儿童型肠息肉
- 二十二、乳头状腺瘤
- 二十三、阑尾炎
- 二十四、胃息肉
- 二十五、胃切除后缝线残留
- 二十六、胃良性肿瘤
- 二十七、纤维胃镜的结构和性能简介
- 二十九、手部滑膜瘤
- 三十、手部海棉状血管瘤
- 三十一、脓性肉芽肿
- 三十二、手部表皮样囊肿
- 三十三、胸壁软组织肿瘤
- 三十四、糖尿病人足感染的病理生理及治疗——激光术后
- 三十五、身体的伤口愈合
- 三十六、褥疮、病因学及预防
- 三十七、伤口感染
- 三十八、营养与感染
- 三十九、乳腺管内或囊内乳头状瘤
- 第四章 泌尿、生殖系疾病的激光治疗
-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激光治疗
- 一、外阴白斑(外阴白色病变)
- 二、外阴癌
- 三、尖锐湿疣
- 四、尿道肉阜
- 五、宫颈糜烂
- 六、子宫息肉
- 七、宫颈管息肉
- 八、子宫颈粘膜下肌瘤
- 九、甲亢患者治疗宫颈糜烂谨防反复大出血
- 十、子宫颈癌
- 十一、外阴乳头状瘤
- 十二、外阴色素痣
- 十三、外阴汗腺瘤
- 十四、外阴血管瘤
- 十五、前庭大腺囊肿(Bartholin Cyst)
- 十六、阴道囊肿
- 十七、阴道腺病
- 十八、阴道实质性良性肿瘤
- 十九、尿道粘膜脱垂
- 第六章 五官科疾病的激光治疗
- 一、喉部乳头状瘤
- 二、喉血管瘤
- 三、喉息肉
- 四、声带小结
- 五、鼻咽粘连
- 六、扁桃体周围脓肿
- 七、脓肿扁桃体切除术(abscess-tonsillectomy)
- 八、慢性扁桃体炎
- 九、咽角化症
- 十、悬雍垂过长
- 十一、舌扁桃体肥大
- 十二、咽扁桃体肥大
- 十三、外鼻恶性肿瘤
- 十四、鼻腔恶性肿瘤及鼻窦恶性肿瘤
- 十五、鼻窦囊肿
- 十六、鼻窦粘液囊肿
- 十七、牙源性囊肿
- 十八、成釉细胞瘤
- 十九、纤维瘤
- 二十、鼻血管瘤
- 二十一、鼻软骨瘤
- 二十二、鼻乳头状瘤
- 二十五、变态反应性鼻炎
- 二十六、上颌骨纤维组织异常增殖症
- 二十七、鼻中隔血肿
- 二十八、鼻中隔脓肿
- 二十九、鼻出血
- 三十、慢性肥厚性鼻炎
- 三十一、鼻前庭炎
- 三十二、酒渣鼻
- 三十三、外耳道狭窄与闭锁
- 三十四、鼻前孔闭锁及狭窄
- 三十五、鼻前庭囊肿
- 三十六、舌甲状腺异位
- 三十七、鼻咽纤维瘤
- 三十八、外耳道乳头状瘤
- 三十九、外耳道胆脂瘤
- 四十、外耳道外生骨疣
- 四十一、外耳血管瘤
- 四十二、外耳囊肿
- 四十三、外耳疤痕瘤(疤痕增生)
- 四十四、外耳色素痣
- 四十五、外耳耵聍腺瘤
- 四十六、外耳纤维瘤
- 四十七、外耳恶性黑瘤
- 第七章 口腔科疾病的激光治疗
- 一、口腔寻常疣
- 二、口腔内乳头状增生
- 三、鳞状细胞乳头状瘤
- 四、纤维增生症
- 五、口腔纤维瘤病
- 六、口腔化脓性肉芽肿
- 七、口腔淋巴管瘤
- 八、口腔内血管瘤
- 九、口腔肌瘤
- 十、口腔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
- 十一、巨细胞性龈瘤
- 十二、舌神经鞘瘤
- 十三、口腔内粘液囊肿
- 十四、舌下囊肿
- 十五、口腔癌
- 十六、口腔纤维肉瘤
- 十七、口腔内恶性黑色素瘤
- 十八、口腔内组织细胞增生症
- 十九、牙胚瘤
- 二十、上颌窦炎
- 二十一、舌根部恶性淋巴管瘤
- 二十二、打鼾
- 第八章 医用激光器的管理与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