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扁桃体周围脓肿

《临床激光治疗学》书籍目录

(一)概述

扁桃体周围脓肿大多为急性扁桃体炎的并发病,由于扁桃体隐窝中的炎症因引流被阻,通过或破坏隐窝底部进入扁桃体周围隙(尤其是扁桃体上窝)。由起初的炎性浸润,进而形成脓肿。常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厌氧性链球菌(脓液具恶臭味)及葡萄球菌。

病人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较急性扁桃体炎时更重,同时一侧咽痛较剧,时常放射至耳部,当咳嗽及吞咽时疼痛加剧。由于咽痛剧烈而吞咽困难,故口涎外溢。因软腭肿胀,运动失灵,言语含糊不清而鼻音较重,饮水时可向鼻腔返流,如果炎症侵入咽旁隙时有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脓肿甚大者还可影响呼吸困难

检查时病人呈急重病容,痛苦表情。患侧颈部发生疼痛性肌紧张,可呈假性僵直,运动受限。头偏向患侧并稍前倾,用手托患侧颊部,以企图减轻痛苦,舌苔厚,口臭。患侧颈淋巴结肿大。由于患侧咽部充血肿胀,舌腭弓上段及患侧软腭红肿隆起较明显,甚者将扁桃体遮盖。受炎症刺激扁桃体、悬雍垂红肿充血,可被推向内下方及对侧。脓肿若位于扁桃体后下,则患侧扁桃体被推向前方,咽腭弓显著隆起,软腭及悬雍垂则不见肿胀。

诊断根据上述症状与检查所见,典型者较易诊断。必要时可在软腭的最隆起处穿刺抽吸,有脓液吸出诊断即可自明。

激光治疗在脓肿形成前予以抗炎治疗。用15~30mw He-Ne激光散焦照射,每日1次,10~15日一疗程,每次照射15~20分钟。脓肿形成后治疗以激光切开排脓及处理脓腔内壁为主。

(二)激光术前准备

患者术前给予鲁米拉钠15~30mg口服或肌注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择局麻,用5号超长针在需切口处做浸润麻醉,咽喉为减轻手术刺激反应、喉头可做1%的卡因喷雾麻醉。准备吸引器及小吸头1支,患者取坐位头稍后仰。启动激光循环5分钟,再启动高压电源,光纤末端削去保护层2mm,外用一枪式空心金属硬管保护光纤,因光纤长时较软,给手术操作带来不便,消毒备用。术者头戴额镜,光源面对术者,助手或护理人员协助传递器械及物器并扶助患者。激光功率20~30W。

(三)激光手术

激光切口选择脓肿最隆起和最软处或穿刺获脓处进行切开。切开粘膜及浅层组织(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较大血管)后,再用一弯止血钳或直角止血钳(可自制)向后外方顺肌纤维走向分离进入脓腔,先排出脓液并用吸引器吸尽流出脓液。用直角探入脓腔,激光沿脓肿最薄弱处切开,以不损伤大血管为原则,尽可能扩开脓肿切口以利术后引流充分。在切口扩开后,调整激光输出功率10W,先用小号吸头伸入脓肿吸尽脓液,再用长止血钳夹小棉球伸入脓腔内,注意操作要轻柔,不可粗暴,否则病人难受。手术中切不可影响病人呼吸。直至棉球吸尽脓腔内脓液为止。而后用低功率激光沿脓腔内壁均匀照射,再用0.9%N.S液50mL加青霉素80万单位,再用小棉球青霉素液清洗脓腔后,脓腔内再放入0.5%利多卡因2mL的20万青霉素溶液。切口不封闭,以便自然引流。手术切开给局部用药外,应于术后给足量抗炎药及支持治疗。及He-Ne光照射手术切口。

(四)术后处理

激光术后,病人创口有分泌物流出,病人每天可用洁口剂含漱数次。术后应观察切口有否出血,对微量渗出无影响。较多渗血可再用Nd:YAG光纤止血。

病人术后摄入食物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忌食粗硬及高温饮食。对疼痛较著者除对症处理外,更忌进刺激性饮食。术后病人饮食依病人反应而逐步改善。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临床激光治疗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临床激光治疗学》书籍目录
  1. 扁桃体周围脓肿《临床激光治疗学》
  2. 扁桃体支《人体解剖学》
  3. 扁桃体周围脓肿《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4. 扁桃体炎(乳蛾)《小儿常见病单验方》
  5. 扁桃体周围脓肿《耳鼻咽喉外科学》
  6. 扁桃体炎《病理学》
  7. 扁桃体周围炎及脓肿《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8. 扁桃体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9. 扁杏仁《药性切用》
  10. 扁桃体切除术《耳鼻咽喉外科学》
  11. 扁蓄《中药炮制》
  12. 扁桃体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13. 扁蓄《本草求真》
  14. 扁桃体点(鱼际点)《手穴手纹诊治》
  15. 扁银丸《普济本事方》
  16. 扁桃体癌《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7. 扁竹《本草易读》
  18. 扁桃体《组织学与胚胎学》
  19. 匾豆《饮膳正要》
  20. 扁鹊仲景例《阴证略例》
  21. 匾蓄《本草纲目》
  22.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备急千金要方》
  23. 褊银丸《小儿药证直诀》
  24.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脉经》
  25. 卞大亨《中医词典》
  26. 扁鹊玉壶丹《中藏经》
  27. 弁首《古今医鉴》
  28. 扁鹊阴阳脉法《脉经》
  29. 弁言《市隐庐医学杂着》
  30. 扁鹊先生玉龙歌认症定穴治法继洲杨先生注解《针灸易学》
  31. 弁言《冷庐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