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鼻中隔偏曲
凡由于发育异常,外伤,鼻腔内肿物或异物的挤压,致使鼻中隔偏离中线,或部分突向一侧或两侧,并影响鼻腔生理功能且有症状者,临床上方诊断鼻中隔偏曲。因为正常人鼻中隔也常有不同程度的偏曲,但不影响鼻腔生理功能。鼻中隔偏曲常见的类型有:“S”型、“O”型、软骨前脱位、嵴突、距状突或棘突等。
【诊断】
1.症状有
(1)鼻阻:常先发生于中隔偏曲的一侧,待另侧鼻腔下甲代偿性肥大时可出现双侧鼻阻。
(2)鼻出血:因鼻中隔偏曲部粘膜较薄,由于创伤,气流的冲击和不良的挖鼻习惯均可使粘膜糜烂而出血。
(3)头痛:鼻中隔偏曲的突出部压迫下鼻甲或中鼻甲粘膜,引起患侧反射性头痛。1%麻黄素收缩或地卡因局部麻醉后可缓解。
(4)继发鼻窦炎:鼻中隔高位偏曲是窦口引流障碍所致。
2.前鼻镜检查时必须用麻黄素充分收缩鼻腔,才能正确确定鼻中隔偏曲的部位和程度。
3.鼻中隔偏曲应和下列疾病相鉴别:鼻中隔粘膜肥厚、鼻中隔骨折、鼻中隔血肿、鼻中隔脓肿、鼻中隔梅毒瘤等。
【治疗】
1.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或鼻中隔成形成是矫正鼻中隔偏曲的有效方法,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生理性偏曲者不应手术,非特殊情况18岁以前也不应手术。
2.手术适应症应是由于鼻中隔偏曲而致反复鼻出血,持续性鼻阻,鼻窦引流不畅,反射性头痛,咽鼓管功能受影响及鼻部明显畸形等。

- 鼻中隔偏曲《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鼻中隔偏曲《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鼻中隔偏曲《耳鼻咽喉外科学》
- 鼻中隔偏曲《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鼻中隔血肿《临床激光治疗学》
- 鼻中隔脓肿《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鼻中隔血肿《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鼻中隔脓肿《临床激光治疗学》
- 鼻中隔血肿及脓肿《耳鼻咽喉外科学》
- 鼻中隔穿孔《耳鼻咽喉外科学》
- 鼻中毛出《奇方类编》
- 鼻中隔穿孔《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鼻中毛出长如线《古今医统大全》
- 鼻中出血《孙真人海上方》
- 鼻中起黑煤《评注产科心法》
- 鼻中出水成虾《古今医统大全》
- 鼻中肉坠《奇方类编》
- 鼻中臭气《奇方类编》
- 鼻中肉赘《证治准绳·杂病》
- 鼻中病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鼻中生疮《圣济总录》
- 鼻窒塞气息不通候《诸病源候论》
- 鼻中生疮《奇效简便良方》
- 鼻窒塞不通秘方《华佗神方》
- 鼻中生疮《奇效简便良方》
- 鼻窒塞不通利方七首《外台秘要》
- 鼻中生疮《奇方类编》
- 鼻痔秘方《华佗神方》
- 鼻中生红线秘方《华佗神方》
- 鼻痔门主论《疡医大全》
- 鼻中生息肉《圣济总录》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第一章 鼻部疾病
- 第一节 外鼻畸形
- 第二节 先天性前、后鼻孔闭锁
- 第三节 鼻及鼻窦外伤
- 第四节 鼻前庭炎及鼻疖
- 第五节 急性鼻炎
- 第六节 慢性鼻炎
- 第七节 萎缩性鼻炎
- 第八节 变态反应性鼻炎
- 〔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1990)
- 第九节 鼻息肉
- 第十节 鼻腔异物
- 第十一节 鼻出血
- 第十二节 鼻中隔偏曲
- 第十三节 鼻中隔血肿及脓肿
- 第十四节 鼻窦普通炎症疾病
- 第十五节 鼻和鼻窦炎的并发症
- 第十六节 鼻特异感染性疾病
- 第十七节 恶性肉芽肿
- 第十八节 鼻及鼻窦囊肿
- 第十九节 鼻及鼻窦良性肿瘤
- 第二十节 鼻及鼻窦恶性肿瘤
- 第二章 咽部疾病
- 第一节 急性咽炎
- 第二节 慢性咽炎
- 第三节 腺样体肥大
- 第四节 急性扁桃体炎
- 第五节 慢性扁桃体炎
- 第六节 颈部筋膜间隙感染
- 第七节 咽部特异感染性疾病
- 第八节 全身病的咽部表现
- 第九节 爱滋病的耳鼻咽喉表现
- 第十节 咽部良性肿瘤和囊肿
- 第十一节 咽部恶性肿瘤
- 第十二节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第三章 喉部疾病
- 第一节 先天性喉畸形
- 第二节 喉外伤
- 第三节 急性会厌炎
- 第四节 急性喉炎
- 第五节 慢性喉炎
- 第六节 肥厚性声带炎
- 第七节 声带小结
- 第八节 声带息肉
- 第九节 喉阻塞
- 第十节 喉麻痹
- 第十一节 喉部特异感染性疾病
- 第十二节 喉淀粉样变
- 第十三节 喉部良性肿瘤
- 第十四节 喉癌
- 第四章 食管和气管疾病
- 第五章 耳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