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脏腑与胞宫
人体的卫、气、营、血、津、液、精、神都是脏腑所化生的,脏腑的功能活动是人体生命的根本。胞宫的行经、胎孕的生理功能是由脏腑的滋养实现的。这里通过对脏腑功能和经脉的论述阐明脏腑功能是如何作用于胞宫的。
(一)肾与胞宫
1.经络上的联系肾与胞宫有一条直通的经络联系,即《素问·奇病论》说的“胞络者,系于肾”。又肾脉与任脉交会于“关元”,与冲脉下行支相并而行,与督脉同是“贯脊属肾”,所以肾脉又通过冲、任、督三脉与胞宫相联系。
2。功能上的联系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而且精又为化血之源,直接为胞宫酌行经、胎孕提供物质基础。肾主生殖,而胞宫的全部功能就是生殖功能,由此可见肾与胞宫功能是一致的。
因此,肾与胞宫两者之间由于有密切的经络联系和功能上的一致性,所以关系最为密切。女子发育到一定时期后,肾气旺盛,肾中真阴——天癸承由先天,而逐渐生化、充实,才促成胞宫有经、孕、产、育的生理功能。
(二)肝与胞宫
1.经络上的联系肝脉与任脉交会于“曲骨”,又与督脉交会于“百会”,与冲脉交会于“三阴交”,可见肝脉通过冲、任、督三脉与胞宫相联系。
2.功能上的联系肝有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主疏泄而司血海,而胞宫行经和胎孕的生理功能,恰是以血为用的,因此,肝对胞宫的生理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三)脾与胞宫
1.经络上的联系脾脉与任脉交会于“中极”,又与冲脉交会于“三阴交”,可见脾脉通过冲、任二脉与胞宫相联系。
2.功能上的联系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内养五脏,外濡肌肤,是维护人体后天生命的根本。同时脾司中气,其气主升,对血液有收摄、控制的作用,就是后世医家所说的“统血”、“摄血”。脾司中气的主要功能在于“生血”和“统血”,而胞宫的经、孕、产、育都是以血为用的,因此,脾所生、所统之血,直接为胞宫的行经、胎孕提供物质基础。
(四)胃与胞宫
1.经络上的联系胃脉与任脉交会于“承浆”,与冲脉交会于“气冲”,可见胃脉通过冲、任二脉与胞宫相联系。
2.功能上的联系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多气多血之腑,所化生的气血为胞宫之经、孕所必需,因此,胃中的谷气盛,则冲脉、任脉气血充盛,与脾一样为胞宫的功能提供物质基础。
(五)心与胞宫
1.经络上的联系心与胞宫有一条直通的经络联系,即《素问·评热病论》所说:“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又《素问·骨空论》说:督脉“上贯心人喉,”可见心又通过督脉与胞宫相联系。
2.功能上的联系心主神明和血脉,统辖一身上下,因此,胞宫的行经、胎孕的功能正常与否,和心的功能有直接关系。
(六)肺与胞宫
1.经络上的联系《灵枢·营气》说:“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人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人脐中,上循腹里,人缺盆,下注肺中”,可见肺与督、任脉是相通的,并藉督、任二脉与胞宫相联系。
2.功能上的联系肺主一身之气,有“朝百脉”和“通调水道”而输布精微的作用,机体内的精、血、津、液皆赖肺气运行,因此,胞宫所需的一切精微物质,是由肺气转输和调节的。
上述说明了脏腑与胞宫有密切的经络联系和功能联系,胞宫的生理功能是脏腑功能作用的结果。

- 脏腑与胞宫《中医妇科学》
- 脏腑有相合三焦曰孤府《类经》
- 脏腑之风《中医词典》
- 脏腑痈疡要诀《华佗神方》
- 脏腑之官《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 脏腑应候《黄帝内经太素》
- 脏腑之间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
- 脏腑荥俞合皆以井为始《针灸素难要旨》
- 脏腑之图《针灸大成》
- 脏腑阴阳,呼吸内外,捻针补泻手法《针灸大成》
- 脏腑之一《黄帝内经太素》
- 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痰火点雪》
- 脏腑治法《四圣悬枢》
- 脏腑心肾贵贱论《冯氏锦囊秘录》
- 脏腑诸胀《类经》
- 脏腑泻火药《医旨绪余》
- 脏腑总论《医学入门》
- 脏腑泻火药《汤液本草》
- 脏腑总证《杂病广要》
- 脏腑相通《医述》
- 脏寒《中医名词词典》
- 脏腑相合《中医词典》
- 脏寒腹胀《中医词典》
- 脏腑相合《中医名词词典》
- 脏寒腹胀《症因脉治》
- 脏腑为病《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 脏寒泻《中医词典》
- 脏腑为病《推拿抉微》
- 脏行气于腑《中医名词词典》
- 脏腑旺时补泻法《证治准绳·幼科》
- 脏行气于腑《中医词典》
《中医妇科学》
- 第一章 绪言
- 第二章 女性的生殖脏器
- 第三章 女性的生理特点
- 第一节 女性的生理基础
- 第二节 女性的特殊生理
- 第四章 女性的病理特点
-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
- 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 第七章 预防与保健
- 第八章 月经病
- 第一节 月经病小论
- 第二节 月经先期
- 第三节 月经后期
- 第四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
- 第五节 月经过多
- 第六节 月经过少
- 第七节 经期延长
- 第八节 经间期出血
- 第九节 崩漏
- 第十节 闭经
- 第十一节 痛经
- 第十二节 经行发热
- 第十三节 经行头痛
- 第十四节 经行吐衄
- 第十五节 经行泄泻
- 第十六节 经行乳房胀痛
- 第十七节 经行情志异常
- 第十八节 经断前后诸证
- 第十九节 经断复来
- 第九章 带下病
- 第十章 妊娠病
- 第一节 妊娠病小论
- 第二节 妊娠恶阻
- 第三节 妊娠腹痛
- 第四节 异位妊娠
- 第五节 胎漏
- 第六节 胎动不安
- 第七节 滑胎
- 第八节 胎死不下
- 第九节 胎萎不长
- 第十节 鬼胎
- 第十一节 胎水肿满
- 第十二节 妊娠肿胀
- 第十三节 妊娠心烦
- 第十四节 妊娠眩晕
- 第十五节 妊娠痫证
- 第十六节 妊娠小便淋痛
- 第十一章 临产病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 第十三章 妇科杂病
- 第十四章 前阴病
- [附] 第十五章 妇产科基础
- [附] 第十六章 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