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质因素
人体的体质明显地表现出抗病能力的强弱,它不仅决定着上述致病因素能否损伤机体导致疾病,而且决定着导致疾病的种类、程度、转归和预后。《灵枢·百病始生》说:“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说明体质因素的重要性。同时,不同类型的体质因素,可能影响机体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吴德汉《医理辑要》说:“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劳伤者,中气必损。须知发病之日,即正气不足之时。”可见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中,体质强健者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可以不病,而体质虚弱者经受不了致病因素的攻击而发生疾病。
人体由于先天禀赋的不同,后天营养状态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可以形成不同类型酌体质。有的人素禀阳盛,经常便秘、手足心热;有的人素禀阴盛,经常便溏、畏寒肢冷。再如同样是先天不足、早婚多产、房事不节,损伤肾气,但结果不同。有的人主要是损伤了命门真火,而表现为肾阳虚衰诸证,如肾阳虚型经行泄泻、带下、子肿、不孕等;有的人主要是耗伤了阴精真水,而表现为肾阴亏损诸证,如肾阴虚型崩漏、闭经、经断前后诸证、胎动不安等。又如同样是感受湿邪,但由于体质阴阳盛衰的不同,而结果各异。有的湿邪从阳化热,表现为湿热诸证,如湿热型带下病、阴痒等;有的湿邪从阴化寒,表现为寒湿诸证,如寒湿凝滞型痛经、闭经等。此外,体质强健者,病轻而易治;体质虚弱者,病重而难愈。
由此可见,体质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的整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体质因素《中医妇科学》
- 体质因素《中医内科学》
- 体重《常见病自测》
- 体质养生《中医养生学》
- 体重《中医词典》
- 体质学说与养生《中医养生学》
- 体重《妇产科学》
- 体质学说的应用《中医基础理论》
- 剃胎头法《达生编》
- 体质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剃头《针灸大成》
- 体质的形成《中医基础理论》
- 剃头《医宗金鉴》
- 体质的疾病预测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 剃头《医述》
- 体质的基本概念《中医基础理论》
- 剃头《幼科心法要诀》
- 体质的分类《中医基础理论》
- 剃头法《幼幼新书》
- 体质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分类《中医养生学》
- 洟(yí夷)《中医词典》
- 体质《中医基础理论》
- 涕《中医词典》
- 体针麻醉《中医词典》
- 涕泪《类经》
- 体针常用穴位《中医眼科学》
- 涕泪《医经原旨》
- 体针《中医词典》
- 涕唾《张氏医通》
- 体针《中医名词词典》
- 涕唾稠粘《证治准绳·幼科》
《中医妇科学》
- 第一章 绪言
- 第二章 女性的生殖脏器
- 第三章 女性的生理特点
- 第一节 女性的生理基础
- 第二节 女性的特殊生理
- 第四章 女性的病理特点
-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
- 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 第七章 预防与保健
- 第八章 月经病
- 第一节 月经病小论
- 第二节 月经先期
- 第三节 月经后期
- 第四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
- 第五节 月经过多
- 第六节 月经过少
- 第七节 经期延长
- 第八节 经间期出血
- 第九节 崩漏
- 第十节 闭经
- 第十一节 痛经
- 第十二节 经行发热
- 第十三节 经行头痛
- 第十四节 经行吐衄
- 第十五节 经行泄泻
- 第十六节 经行乳房胀痛
- 第十七节 经行情志异常
- 第十八节 经断前后诸证
- 第十九节 经断复来
- 第九章 带下病
- 第十章 妊娠病
- 第一节 妊娠病小论
- 第二节 妊娠恶阻
- 第三节 妊娠腹痛
- 第四节 异位妊娠
- 第五节 胎漏
- 第六节 胎动不安
- 第七节 滑胎
- 第八节 胎死不下
- 第九节 胎萎不长
- 第十节 鬼胎
- 第十一节 胎水肿满
- 第十二节 妊娠肿胀
- 第十三节 妊娠心烦
- 第十四节 妊娠眩晕
- 第十五节 妊娠痫证
- 第十六节 妊娠小便淋痛
- 第十一章 临产病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 第十三章 妇科杂病
- 第十四章 前阴病
- [附] 第十五章 妇产科基础
- [附] 第十六章 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