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胎漏
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等。
本病发生在妊娠早期,类似于西医学的先兆流产。经过治疗出血迅速停止,兼症消失,多能继续妊娠。反之,若阴道流血逐渐增多,兼症加重,结合有关检查,确属胎堕难留者,切不可再行安胎,宜以去胎益母为要。本病若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则类似于西医学的前置胎盘,诊疗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病因病机]
主要机理是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常见分型有肾虚、气虚、血热等。
一、肾虚
孕妇先天肾气不足,或房事不节,损伤肾气,肾虚则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以致胎漏下血。
二、气虚
孕妇素体虚弱,或饮食劳倦伤脾,或久病伤气,气虚则冲任不固,血失统摄,致胎漏下血。
三、血热
孕妇素体阳盛,或七情郁结化热,或外感邪热,或阴虚生内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遂为胎漏。
[辨证论治]
辨证时要根据阴道流血的量、色、质及其兼症、舌脉等综合分析始能确诊。治疗大法以止血安胎为主,并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采用补肾、益气、清热等法。遣方用药时不宜过用滋腻、温燥、苦寒之品,以免影响气血的生化与运行,有碍胎儿发育。
一、肾虚型
主要证候: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
证候分析:肾气虚冲任不固,血海不藏,故孕后阴道少量下血,色淡质稀;肾虚髓海不足,则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肾虚气化失常,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为肾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肾固冲,止血安胎。
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安胎;桑寄生、续断固肾壮腰以系胎;阿胶、艾叶炭养血止血安胎。全方重在补益肾气,固摄冲任,肾气足则冲任固而胎漏自止。
二、气虚型
主要证候: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红,质稀薄,神疲肢倦,气短懒言,面色胱白,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
证候分析:气虚冲任不固,摄血无力,因而阴道不时少量下血;气虚火衰不能化血为赤,故血色淡红而质稀薄;气虚中阳不振,故神疲肢倦,气短懒言;气虚阳气不布,故面色觥白。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为气虚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养血,固冲止血。
方中人参、白术、炙甘草补中益气,固摄冲任;熟地、白芍补血以濡养胎元;阿胶、艾叶炭养血止血安胎;砂仁理气安胎,且使补而不滞。全方有益气养血,固冲止血之效。
三、血热型
主要证候:妊娠期,阴道下血,色深红或鲜红,质稠,心烦少寐,口渴饮冷,溲黄便结,面红唇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邪热内盛,热扰冲任,迫血妄行,故阴道下血而色深红或鲜红,质稠;热扰心神,故心烦少寐;热伤津液,故口渴饮冷,溲黄便结;热邪上扰,故面红唇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也为邪热内盛之征。
治疗法则: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阿胶、艾叶、生地、白芍、当归、杜仲、白术、黑栀子、侧柏叶、黄芩
方中黑栀子、侧柏叶、黄芩清热止血安胎;生地、白芍养血凉血安胎;杜仲、白术补肾健脾以固胎;阿胶、艾叶养血止血安胎。全方有清热凉血,止血安胎之效。

- 胎漏《中医妇科学》
- 胎漏《奇效简便良方》
- 胎漏《女科切要》
- 胎漏《奇效简便良方》
- 胎漏《金匮钩玄》
- 胎漏《妇人规》
- 胎漏《灸法秘传》
- 胎漏《回春录》
- 胎漏部《本草易读》
- 胎漏《竹林女科证治》
- 胎漏黄水《中医词典》
- 胎漏《医学心悟》
- 胎漏黄汁下或如豆汁《医学纲目》
- 胎漏《卫生易简方》
- 胎漏黄汁下或如豆汁《证治准绳·女科》
- 胎漏《医述》
- 胎漏黄汁下或如豆汁《女科证治准绳》
- 胎漏《女科秘旨》
- 胎漏论外方《妇人规》
- 胎漏《济生集》
- 胎漏下血《胎产秘书》
- 胎漏《产鉴》
- 胎漏下血《医学纲目》
- 胎漏《中医词典》
- 胎漏下血《冯氏锦囊秘录》
- 胎漏《四圣心源》
- 胎漏下血《济阴纲目》
- 胎漏《景岳全书》
- 胎漏下血《女科精要》
- 胎漏《中医名词词典》
- 胎漏下血(激经 胞阻 湿胞)《女科指掌》
《中医妇科学》
- 第一章 绪言
- 第二章 女性的生殖脏器
- 第三章 女性的生理特点
- 第一节 女性的生理基础
- 第二节 女性的特殊生理
- 第四章 女性的病理特点
-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
- 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 第七章 预防与保健
- 第八章 月经病
- 第一节 月经病小论
- 第二节 月经先期
- 第三节 月经后期
- 第四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
- 第五节 月经过多
- 第六节 月经过少
- 第七节 经期延长
- 第八节 经间期出血
- 第九节 崩漏
- 第十节 闭经
- 第十一节 痛经
- 第十二节 经行发热
- 第十三节 经行头痛
- 第十四节 经行吐衄
- 第十五节 经行泄泻
- 第十六节 经行乳房胀痛
- 第十七节 经行情志异常
- 第十八节 经断前后诸证
- 第十九节 经断复来
- 第九章 带下病
- 第十章 妊娠病
- 第一节 妊娠病小论
- 第二节 妊娠恶阻
- 第三节 妊娠腹痛
- 第四节 异位妊娠
- 第五节 胎漏
- 第六节 胎动不安
- 第七节 滑胎
- 第八节 胎死不下
- 第九节 胎萎不长
- 第十节 鬼胎
- 第十一节 胎水肿满
- 第十二节 妊娠肿胀
- 第十三节 妊娠心烦
- 第十四节 妊娠眩晕
- 第十五节 妊娠痫证
- 第十六节 妊娠小便淋痛
- 第十一章 临产病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 第十三章 妇科杂病
- 第十四章 前阴病
- [附] 第十五章 妇产科基础
- [附] 第十六章 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