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经行吐衄
每值经前或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或衄血者,称“经行吐衄”,又称“倒经”、“逆经”。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代偿性月经。
[病因病机]
发病机理主要为火热上炎,值月经期冲脉气盛上逆,损伤阳络而发生吐血、衄血。经血上行由口鼻而出,必致下注冲任者少,甚或全无,故经行吐衄时,月经量减少,甚或无月经。
一、阴虚肺燥
素体阴虚,或大病久病,耗损精血,阴虚内热,或忧思不解,积念在心,心火偏亢,经期冲脉气盛,气火上逆,灼肺伤津,损伤肺络,发为经行吐衄。
二、肝经郁火
素性抑郁,忿怒伤肝,肝郁化火,经期冲脉气盛,气火上逆,肝脉人颃,气火循经上犯,损伤阳络,发为经行吐衄。
[辨证论治]
本病有虚证与实证之不同,治疗以清降逆火、引血下行为大法,或滋阴降火,或清泄肝火。
一、阴虚肺燥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少,色鲜红,头晕耳鸣,手足心热,潮热干咳,咽干口渴,月经量少,或无月经,颧赤唇红,舌红或绛,苔花剥或无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素体阴虚,忧思积念,心火偏亢,经期冲脉气盛,冲气挟心火上逆,灼肺伤津,损伤肺络,以致经前期吐血、衄血,量少,色鲜红;阴虚精血耗伤,髓海失养,故头晕耳鸣;阴虚内热,故手足心热;虚热上浮,故颧赤唇红;虚热灼肺伤津,肃降失职,故咽干口渴,潮热干咳;阴虚精血亏少,冲任空虚,故月经量少或五月经。舌红或绛,苔花剥或无苔,脉细数,也为阴虚肺燥之征。
治疗法则:滋阴润肺,降火止血。
方中沙参、麦冬养阴润肺;熟地、白芍、当归养血调经;知母、丹皮、旱莲草、黑芥穗滋阴降火,凉血止血;茯苓健脾益肺。全方使阴液足而虚火清,肺燥除则吐衄自止。
二、肝经郁火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较多,色深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两胁胀痛,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经量减少,甚或无月经,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肝经郁火,伏于冲任,经前或经期冲气偏盛,冲气挟肝火循经上逆,肝脉过颃,损伤阳络,故经行吐血、衄血,色深红,量较多;经不下行而由口鼻溢出,冲任气血因而不足,血海满溢不多甚或无血可下,故经量减少或无月经;肝气郁结,故烦躁易怒,两胁胀痛;郁火上扰清窍,故头晕目眩;肝与胆相表里,肝火盛则胆也热盛,胆热液泄,故口苦咽干;火热伤津,则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也为郁火之征。
治疗法则:疏肝泻火,降逆止血。

- 经行吐衄《中医妇科学》
- 经行头痛《中医妇科学》
- 经行吐衄证治《医宗金鉴》
- 经行头痛《自我调养巧治病》
- 经行吐衄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 经行体痛属于血气不足《女科经纶》
- 经行吐泻证治《医宗金鉴》
- 经行声哑及目暗泄泻带下等证《沈氏女科辑要》
- 经行吐泻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 经行身痛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 经行吐血《中医词典》
- 经行身痛证治《医宗金鉴》
- 经行先后无定期《中医词典》
- 经行身痛《中医词典》
- 经行先后无定期(经乱)《中医名词词典》
- 经行乳房胀痛《中医妇科学》
- 经行先期《中医词典》
- 经行情志异常《中医妇科学》
- 经行先期(月经先期)《中医名词词典》
- 经行衄血《中医词典》
- 经行先期后期有血热血虚之分《女科经纶》
- 经行客热属于体虚外热之加《女科经纶》
- 经行泄泻《中医名词词典》
- 经行或先或后《胎产指南》
- 经行泄泻《中医词典》
- 经行或前或后《中医词典》
- 经行泄泻《中医妇科学》
- 经行后期(经迟)《中医名词词典》
- 经行泄泻属于脾虚多湿《女科经纶》
- 经行后期《中医词典》
- 经行泻吐《医宗金鉴》
《中医妇科学》
- 第一章 绪言
- 第二章 女性的生殖脏器
- 第三章 女性的生理特点
- 第一节 女性的生理基础
- 第二节 女性的特殊生理
- 第四章 女性的病理特点
-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
- 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 第七章 预防与保健
- 第八章 月经病
- 第一节 月经病小论
- 第二节 月经先期
- 第三节 月经后期
- 第四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
- 第五节 月经过多
- 第六节 月经过少
- 第七节 经期延长
- 第八节 经间期出血
- 第九节 崩漏
- 第十节 闭经
- 第十一节 痛经
- 第十二节 经行发热
- 第十三节 经行头痛
- 第十四节 经行吐衄
- 第十五节 经行泄泻
- 第十六节 经行乳房胀痛
- 第十七节 经行情志异常
- 第十八节 经断前后诸证
- 第十九节 经断复来
- 第九章 带下病
- 第十章 妊娠病
- 第一节 妊娠病小论
- 第二节 妊娠恶阻
- 第三节 妊娠腹痛
- 第四节 异位妊娠
- 第五节 胎漏
- 第六节 胎动不安
- 第七节 滑胎
- 第八节 胎死不下
- 第九节 胎萎不长
- 第十节 鬼胎
- 第十一节 胎水肿满
- 第十二节 妊娠肿胀
- 第十三节 妊娠心烦
- 第十四节 妊娠眩晕
- 第十五节 妊娠痫证
- 第十六节 妊娠小便淋痛
- 第十一章 临产病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 第十三章 妇科杂病
- 第十四章 前阴病
- [附] 第十五章 妇产科基础
- [附] 第十六章 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