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小论
妇女前阴(包括阴户、玉门、阴道)发生的病变,称为“前阴病”。
常见的前阴病有阴痒、阴疮等。
前阴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一部分,它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联系。肝足厥阴之脉“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足少阳之脉“入毛际,合于厥阴”。《素问·厥论》说:“前阴者,宗筋之所聚。,’足厥阴、足少阴之筋,皆“结于阴器”;足太阴、足阳明之筋,皆“聚于阴器”。冲脉“与阳明合于宗筋”;任脉出于会阴,过阴器,“以上毛际”;督脉“女子人系廷孔”,“其络循阴器”。上述表明前阴通过经络、经筋及冲、任、督三脉与肝、脾、肾等脏腑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前阴病的发病机理有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间接机理是脏腑功能失常累及前阴发生病变,如肝肾亏损,阴部筋脉或肌肤失养,可致阴痒;脾肾阳虚,湿浊下注,日久化热,湿热浸淫,可致阴痒、阴疮。直接机理是前阴局部感染邪毒、病虫,或受外伤,可致阴痒等。
前阴病的治疗,一般是内服药调理脏腑以治其本,配合局部外治法以治其标。同时,前阴病重在防护,注意前阴的清洁卫生,防止邪毒、病虫感染,对避免和减少前阴病有重要意义。

- 小论《中医妇科学》
- 小鹿骨煎《备急千金要方》
- 小瘰《中医词典》
- 小灵丹《仁术便览》
- 小络篇《外经微言》
- 小量质粒提取主要液体《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小麦《服食导饵》
- 小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小麦《本草纲目》
- 小理中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小麦《千金翼方》
- 小理《中医词典》
- 小麦《药笼小品》
- 小雷头风《中医词典》
- 小麦《长沙药解》
- 小九牯牛《滇南本草》
- 小麦《食物疗法》
- 小荆实《本草崇原》
- 小麦《饮膳正要》
- 小荆实《本草乘雅半偈》
- 小麦《新修本草》
- 小金牙散《备急千金要方》
- 小麦《本草衍义》
- 小金丹《外科全生集》
- 小麦《汤液本草》
- 小金丹《医述》
- 小麦《本草备要》
- 小结胸证七 太阳百十七《伤寒悬解》
- 小麦《本草易读》
- 小结胸《中医词典》
- 小麦《饮食须知》
《中医妇科学》
- 第一章 绪言
- 第二章 女性的生殖脏器
- 第三章 女性的生理特点
- 第一节 女性的生理基础
- 第二节 女性的特殊生理
- 第四章 女性的病理特点
-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
- 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 第七章 预防与保健
- 第八章 月经病
- 第一节 月经病小论
- 第二节 月经先期
- 第三节 月经后期
- 第四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
- 第五节 月经过多
- 第六节 月经过少
- 第七节 经期延长
- 第八节 经间期出血
- 第九节 崩漏
- 第十节 闭经
- 第十一节 痛经
- 第十二节 经行发热
- 第十三节 经行头痛
- 第十四节 经行吐衄
- 第十五节 经行泄泻
- 第十六节 经行乳房胀痛
- 第十七节 经行情志异常
- 第十八节 经断前后诸证
- 第十九节 经断复来
- 第九章 带下病
- 第十章 妊娠病
- 第一节 妊娠病小论
- 第二节 妊娠恶阻
- 第三节 妊娠腹痛
- 第四节 异位妊娠
- 第五节 胎漏
- 第六节 胎动不安
- 第七节 滑胎
- 第八节 胎死不下
- 第九节 胎萎不长
- 第十节 鬼胎
- 第十一节 胎水肿满
- 第十二节 妊娠肿胀
- 第十三节 妊娠心烦
- 第十四节 妊娠眩晕
- 第十五节 妊娠痫证
- 第十六节 妊娠小便淋痛
- 第十一章 临产病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 第十三章 妇科杂病
- 第十四章 前阴病
- [附] 第十五章 妇产科基础
- [附] 第十六章 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