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妊娠眩晕
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或伴面浮肢肿,甚者昏眩欲厥,称为“妊娠眩晕”,亦称“子眩”、“子晕”。
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轻者似妊娠高血压,重者似先兆子痛)或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妊娠眩晕较为常见,属产科重症之一,及时、正确地治疗,预后大多良好,否则病情加重,可发展为子痫。
[病因病机]
主要机理是阴虚阳亢,上扰清窍,亦可因气郁痰滞,清阳不升,或气血虚弱,清窍失养而引起眩晕。常见分型有肝肾阴虚、气郁痰滞、气血虚弱。
一、肝肾阴虚
素体阴虚,肝阳偏亢,孕后血聚养胎,阴血益感不足,阴不潜阳,肝阳愈亢,上扰清窍,而致眩晕。
二、气郁痰滞
平素郁怒不解,肝失调达,疏泄失权,或肝郁脾虚,健运失司,致气郁痰滞,孕后胎体渐大,影响气机升降,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故为眩晕。
三、气血虚弱
素体气血两虚,孕后赖气血养胎,故气血愈虚,气虚则清气不升,血虚则髓海失养,故发为眩晕。
[辨证论治]
辨证时要根据眩晕的特点和程度、兼症和舌脉分辨肝肾阴虚、气郁痰滞、气血虚弱等证型,以指导治疗。同时注意监测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的异常程度,以估计病情的轻重。妊娠眩晕的重症常是子痈的先兆。治疗大法以平肝潜阳为主,或佐以滋阴潜降,或理气化痰,或益气养血等法而分别治之。忌用辛散温燥之品,以免重伤其阴,反助风火之邪。
一、肝肾阴虚型
主要证候: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视物模糊,心中烦闷,颧赤唇红,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甚或卒然昏倒,顷刻即醒,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证候分析:素体阴虚,肝阳上扰,则头晕目眩,视物模糊;阴虚内热,则颧赤唇红,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热扰神明,则心中烦闷,甚或卒然昏倒,顷刻即醒。舌红,苔少,脉弦细数,为肝肾阴虚之征。
治疗法则: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若热象明显者,酌加知母、黄柏滋阴泻火;口苦心烦者,酌加黄芩、竹茹清热除烦;眩晕昏仆者,酌加钩藤、天麻镇肝熄风。
二、气郁痰滞型
主要证候: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胸闷心烦,两胁胀满,呕逆泛恶,时吐痰涎,面浮肢肿,倦怠嗜卧,甚则视物昏花,不能站立,苔白腻,脉弦滑而缓。
证候分析:气郁痰滞,清阳不升,故妊娠头晕目眩,甚则视物昏花,不能站立;气郁痰滞,肝失条达,则胸闷心烦,两胁胀满;气郁痰滞,胃失和降,则呕逆泛恶,时吐痰涎;痰饮泛溢,则面浮肢肿;痰浊困脾,阳气不振,则倦怠嗜卧。苔白腻,脉弦滑而缓,为气郁痰滞之征。
治疗法则:健脾理气化痰。
方药举例:半夏白术天麻汤。
若痰郁化火,兼头目胀痛,心烦口苦,苔黄腻者,用清痰四物汤(,《女科秘诀大全》)。
方中半夏、陈皮、白术祛痰理气,健脾燥湿;四物补血安胎;黄芩、黄连清热降火。
三、气血虚弱型
主要证候:妊娠中晚期,头晕眼花,心悸健忘,少寐多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脉细弱。
证候分析:血气不足,清气不升,髓海失养,故孕后头昏眼花;血虚心神失养,则心悸健忘,少寐多梦;气虚中阳不振,则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气血不足,不能充养荣润于面,故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脉细弱,为气血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养血。
方药举例:八珍汤。

- 妊娠眩晕《中医妇科学》
- 妊娠眩晕《中医词典》
- 妊娠血块痛《竹林女科证治》
- 妊娠虚烦懊热《圣济总录》
- 妊娠咽喉身体着毒肿候《诸病源候论》
- 妊娠须知调护《竹林女科证治》
- 妊娠咽喉痛《中医词典》
- 妊娠胸胁支满候《诸病源候论》
- 妊娠咽痛《中医词典》
- 妊娠胸腹刺痛属忿怒忧思《女科经纶》
- 妊娠咽痛《竹林女科证治》
- 妊娠胸痹候《诸病源候论》
- 妊娠眼昏《中医词典》
- 妊娠心痛属风邪痰饮《女科经纶》
- 妊娠阳明证《中医词典》
- 妊娠心痛秘方《华佗神方》
- 妊娠养胎候《诸病源候论》
- 妊娠心痛候《诸病源候论》
- 妊娠养血安胎《卫生宝鉴》
- 妊娠心痛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 妊娠腰背痛《中医词典》
- 妊娠心痛方九首《外台秘要》
- 妊娠腰腹及背痛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 妊娠心痛《竹林女科证治》
- 妊娠腰腹疼渴汗燥狂即子狂《傅青主女科》
- 妊娠心痛《产鉴》
- 妊娠腰腹痛《产鉴》
- 妊娠心痛《中医词典》
- 妊娠腰腹痛候《诸病源候论》
- 妊娠心痛《圣济总录》
- 妊娠腰痛《中医词典》
《中医妇科学》
- 第一章 绪言
- 第二章 女性的生殖脏器
- 第三章 女性的生理特点
- 第一节 女性的生理基础
- 第二节 女性的特殊生理
- 第四章 女性的病理特点
-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
- 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 第七章 预防与保健
- 第八章 月经病
- 第一节 月经病小论
- 第二节 月经先期
- 第三节 月经后期
- 第四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
- 第五节 月经过多
- 第六节 月经过少
- 第七节 经期延长
- 第八节 经间期出血
- 第九节 崩漏
- 第十节 闭经
- 第十一节 痛经
- 第十二节 经行发热
- 第十三节 经行头痛
- 第十四节 经行吐衄
- 第十五节 经行泄泻
- 第十六节 经行乳房胀痛
- 第十七节 经行情志异常
- 第十八节 经断前后诸证
- 第十九节 经断复来
- 第九章 带下病
- 第十章 妊娠病
- 第一节 妊娠病小论
- 第二节 妊娠恶阻
- 第三节 妊娠腹痛
- 第四节 异位妊娠
- 第五节 胎漏
- 第六节 胎动不安
- 第七节 滑胎
- 第八节 胎死不下
- 第九节 胎萎不长
- 第十节 鬼胎
- 第十一节 胎水肿满
- 第十二节 妊娠肿胀
- 第十三节 妊娠心烦
- 第十四节 妊娠眩晕
- 第十五节 妊娠痫证
- 第十六节 妊娠小便淋痛
- 第十一章 临产病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 第十三章 妇科杂病
- 第十四章 前阴病
- [附] 第十五章 妇产科基础
- [附] 第十六章 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