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癸的生理基础与作用
天癸,作为中医学术语,最早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天癸由于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使其在中医妇产科学的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天癸的生理基础天癸,源于先天,藏之于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人体发育到一定时期,肾气旺盛,肾中真阴不断得到充实,天癸逐渐成熟。根据《内经》的记载,男女都有天癸。《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七八……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说明天癸不仅是男女皆有,并直接参与男女的生殖生理活动。同时在天癸“至”与。竭”的过程中,人体发生了生、长、壮、老的变化。因此,可以认为天癸是一种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
在诸医家论述中,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灵枢注证发微》说:“天癸者,阴精也,盖肾属水,癸亦属水,由先天之气蓄极而生,故谓阴精为天癸也。”明·张景岳《类经》说:“天癸者,言天一之阴气耳,气化为水,因名天癸,此先圣命名之精而诸贤所未察者。其在人身,是为元阴,亦曰元气。人之未生,则此气蕴于父母,是为先天之元气;人之既生,则此气化于吾身,是为后天之元气。第气之初生,真阴甚微,及其既盛,精血乃王(旺),故女必二七、男必二八而后天癸至。天癸既至,在女子则月事以时下,在男子则精气溢泻,盖必阴气足而后精血化耳。”这里进一步说明了天癸即先天之精。又《内经》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所以肾中之天癸也受后天水谷之精的滋养。对天癸属阴精的物质性来说,.可以理解为“元阴”;对天癸的功能上的动力作用,可以理解为“元气”,明确了天癸是物质与功能的统一体。
(二)天癸的生理作用对女性来说,天癸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对冲任、胞宫的作用方面。“天癸至”则“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天癸竭,则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天癸是促成月经产生和孕育胎儿的重要物质,即在天癸“至”与“竭”的生命过程中,天癸始终存在,并对冲任、胞宫起作用。因此天癸通达于冲、任经脉,不仅促使胞宫生理功能出现,而且是维持胞宫行经、胎孕正常的物质。
综上所述,天癸源于先天,为先天之精,藏之于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人体发育到一定时期,肾气旺盛,肾中真阴不断得到充实,天癸逐渐成熟,在妇女生理活动中,始终对冲任、胞宫起作用。

- 天癸的生理基础与作用《中医妇科学》
- 天癸《本草撮要》
- 天癸过期《医述》
- 天癸《中医词典》
- 天癸确论《竹泉生女科集要》
- 天癸《中医名词词典》
- 天癸水至《中医词典》
- 天干阴阳配合化为五运《松峰说疫》
- 天癸月经之原《医宗金鉴》
- 天干十二经表里歌《刺灸心法要诀》
- 天癸月经之原《妇科心法要诀》
- 天干十二经表里歌《医宗金鉴》
- 天行《中医词典》
- 天干配属脏腑经络与五季《手掌与疾病》
- 天行斑疮《奇方类编》
- 天干配属五运《手掌与疾病》
- 天行暴赤《中医词典》
- 天干化气《灵素节注类编》
- 天行病发汗等方四十二首《外台秘要》
- 天干的阴阳五行属性与方位《手掌与疾病》
- 天行病发黄候《诸病源候论》
- 天盖《中医词典》
- 天行病方七首《外台秘要》
- 天府《针灸学》
- 天行瘥后禁忌《伤寒总病论》
- 天府《中医词典》
- 天行瘥后禁忌方二首《外台秘要》
- 天府《针灸大成》
- 天行瘥后劳发方五首《外台秘要》
- 天符太乙天符岁会同天符同岁会歌《运气要诀》
- 天行赤目《中医名词词典》
《中医妇科学》
- 第一章 绪言
- 第二章 女性的生殖脏器
- 第三章 女性的生理特点
- 第一节 女性的生理基础
- 第二节 女性的特殊生理
- 第四章 女性的病理特点
-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
- 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 第七章 预防与保健
- 第八章 月经病
- 第一节 月经病小论
- 第二节 月经先期
- 第三节 月经后期
- 第四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
- 第五节 月经过多
- 第六节 月经过少
- 第七节 经期延长
- 第八节 经间期出血
- 第九节 崩漏
- 第十节 闭经
- 第十一节 痛经
- 第十二节 经行发热
- 第十三节 经行头痛
- 第十四节 经行吐衄
- 第十五节 经行泄泻
- 第十六节 经行乳房胀痛
- 第十七节 经行情志异常
- 第十八节 经断前后诸证
- 第十九节 经断复来
- 第九章 带下病
- 第十章 妊娠病
- 第一节 妊娠病小论
- 第二节 妊娠恶阻
- 第三节 妊娠腹痛
- 第四节 异位妊娠
- 第五节 胎漏
- 第六节 胎动不安
- 第七节 滑胎
- 第八节 胎死不下
- 第九节 胎萎不长
- 第十节 鬼胎
- 第十一节 胎水肿满
- 第十二节 妊娠肿胀
- 第十三节 妊娠心烦
- 第十四节 妊娠眩晕
- 第十五节 妊娠痫证
- 第十六节 妊娠小便淋痛
- 第十一章 临产病
- 第十二章 产后病
- 第十三章 妇科杂病
- 第十四章 前阴病
- [附] 第十五章 妇产科基础
- [附] 第十六章 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