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太阴病坏证桂枝加芍药汤及桂枝加大黄汤证

《医学衷中参西录》书籍目录

太阴之证,不必皆由少阳传来也,又间有自太阳传来者。然自少阳传来,为传经次第之正传,自太阳传来则为误治之坏证矣。

伤寒论》原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太阳病误下之后,外感之邪固可乘虚而入太阴,究之,脾土骤为降下所伤,肝木即乘虚而侮脾土,腹中之满而且痛,实由肝脾之相龃龉也。桂枝原为平肝、和脾(气香能醒脾,辛温之性,又善开脾瘀)之圣药,而辅以芍药甘草、姜、枣,又皆为柔肝扶脾之品,是桂枝汤一方,若免去啜粥,即可为治太阴病之正药也。

至于本太阳证,因误下病陷太阴,腹满时痛,而独将方中芍药加倍者,因芍药善治腹痛也。试观仲景用小柴胡汤,腹痛者去黄芩加芍药,通脉四逆汤腹痛者,去葱加芍药此明征也。若与甘草等分同用,为甘草芍药汤,原为仲景复阴之方,愚尝用之以治外感杂证、骤然腹痛(须审其腹痛非凉者),莫不随手奏效。惟其所用之分量,芍药倍于甘草是为适宜,盖二药同用原有化合之妙,此中精微固不易窥测也。且二药如此并用,大有开通之力,则不惟能治腹痛,且能除腹满也。

惟此方中芍药加倍为六两,甘草仍为二两,似嫌甘草之力薄弱,服后或难速效,拟将甘草亦加重为三两,应无药性偏重之弊欤。

桂枝加芍药汤方】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桂枝加大黄汤方】即前方加大黄二两。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衷中参西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衷中参西录》书籍目录
  1. 太阴病坏证桂枝加芍药汤及桂枝加大黄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2. 太阴病桂枝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3. 太阴病机《思考中医》
  4. 太阴病纲要《思考中医》
  5. 太阴病解《伤寒法祖》
  6. 太阴病《医学纲目》
  7. 太阴病时相《思考中医》
  8. 太阴病《中医名词词典》
  9. 太阴病提纲《思考中医》
  10. 太阴本义《思考中医》
  11. 太阴病提纲及意义《医学衷中参西录》
  12. 太阴本病述古《伤寒指掌》
  13. 太阴病宜四逆辈诸寒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14. 太阴〔全〕篇《伤寒恒论》
  15. 太阴病愈期一条《伤寒贯珠集》
  16. 太阴《医学三字经》
  17. 太阴病状《千金翼方》
  18. 太阴《时方妙用》
  19. 太阴藏义《思考中医》
  20. 太阴《中医词典》
  21. 太阴的位性特征《思考中医》
  22. 太阴《中医名词词典》
  23. 太阴二方《本草乘雅半偈》
  24. 太乙追命丸《备急千金要方》
  25. 太阴发《外科启玄》
  26. 太乙种子丸《奇方类编》
  27. 太阴发门主论《疡医大全》
  28. 太乙余粮《神农本草经》
  29. 太阴方总论《伤寒附翼》
  30. 太乙玄精石《得配本草》
  31. 太阴伏暑《中医词典》

《医学衷中参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