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肝气郁兼胃气不降

《医学衷中参西录》书籍目录

天津姚××,年五十二岁,得肝郁胃逆证。

病因 劳心太过,因得斯证。

证候 腹中有气,自下上冲,致胃脘满闷,胸中烦热,胁下胀疼,时常呃逆,间作呕吐。大便燥结,其脉左部沉细,右部则弦硬而长,大于左部数倍。

诊断 此乃肝气郁结,冲气上冲,更迫胃气不降也。为肝气郁结,是以左脉沉细,为冲气上冲,是以右脉弦长,冲脉上隶阳明,其气上冲不已,易致阳明胃气不下降。此证之呕吐呃逆,胃脘满闷,胸间烦热,皆冲胃之气相并冲逆之明征也。其胁下胀疼,肝气郁结之明征也。其大便燥结者,因胃气原宜息息下行,传送饮食下为二便,今其胃气既不下降,是以大便燥结也。拟治以舒肝降胃安冲之剂。

处方赭石(一两轧细) 生怀山药(一两) 天冬(一两) 寸麦冬(六钱去心)清半夏(四钱水洗三次) 碎竹茹(三钱) 生麦芽(三钱) 茵陈(二钱)川续断(二钱)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甘草(钱半)

煎汤一大盅,温服。

方解 肝主左而宜升,胃主右而宜降,肝气不升则先天之气化不能由肝上达,胃气不降则后天之饮食不能由胃下输,此证之病根,正因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也。故方中以生麦芽茵陈以升肝;生赭石半夏竹茹以降胃,即以安冲;用续断者,因其能补肝,可助肝气上升也;用生山药二冬者,取其能润胃补胃,可助胃气下降也,用鸡内金者,取其能化瘀止疼,以营运诸药之力也。

复诊 上方随时加减,连服二十余剂,肝气已升,胃气已降,左右脉均已平安,诸病皆愈。惟肢体乏力,饮食不甚消化,拟再治以补气健胃之剂。

处方 野台参(四钱) 生怀山药(一两) 生赭石(六钱轧细) 天冬(六钱)寸麦冬(六钱) 生鸡内金(三钱黄色的捣) 生麦芽(三钱) 甘草(钱半)

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 将药煎服三剂,饮食加多,体力渐复。于方中加枸杞五钱,白术三钱,俾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帮助 身之气化,原左升右降,若但知用赭石降胃,不知用麦芽升肝,久之,肝气将有郁遏之弊,况此证之肝气原郁结乎?此所以方中用赭石,即用麦芽,赭石生用而麦芽亦生用也。

且诸家本草谓麦芽炒用者为丸散计也,若入汤剂何须炒用,盖用生者煮汁饮之,则消食之力愈大也。

或问 升肝之药,柴胡最效,今方中不用柴胡而用生麦芽者,将毋别有所取乎?答曰∶柴胡升提肝气之力甚大,用之失宜,恒并将胃气之下行者提之上逆。曾有患阳明厥逆吐血者,初不甚剧。医者误用柴胡数钱即大吐不止,须臾盈一痰盂,有危在顷刻之惧,取药无及,适备有生赭石细末若干,俾急用温开水送下,约尽两半,其血始止,此柴胡并能提胃气上逆之明征也。况此证之胃气原不降乎?

至生麦芽虽能升肝,实无妨胃气之下降,盖其萌芽发生之性,与肝木同气相求,能宣通肝气之郁结,使之开解而自然上升,非若柴胡之纯于升提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衷中参西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衷中参西录》书籍目录
  1. 肝气郁兼胃气不降《医学衷中参西录》
  2. 肝气虚《中医词典》
  3. 肝气郁结不孕《中医词典》
  4. 肝气虚《中医名词词典》
  5. 肝气作痛《校注医醇剩义》
  6. 肝气胁痛《中医词典》
  7. 肝热《中医名词词典》
  8. 肝气胃寒《凌临灵方》
  9. 肝热《儿科萃精》
  10. 肝气为湿热所遏 痘不化浆《景景医话》
  11. 肝热《小儿药证直诀》
  12. 肝气痰饮《凌临灵方》
  13. 肝热恶阻《中医词典》
  14. 肝气实《中医词典》
  15. 肝热篇《中医词典》
  16. 肝气盛《中医词典》
  17. 肝热痿软《中医词典》
  18. 肝气热《中医词典》
  19. 肝热痿软《症因脉治》
  20. 肝气扰动痰饮《凌临灵方》
  21. 肝热眼赤秘方《华佗神方》
  22. 肝气逆证《中医词典》
  23. 肝热证《中医词典》
  24. 肝气逆面青多怒《圣济总录》
  25. 肝热证《灵素节注类编》
  26. 肝气逆《中医名词词典》
  27. 肝热自汗《中医词典》
  28. 肝气脉案《类证治裁》
  29. 肝若嘘兮自睁睛《痰火点雪》
  30. 肝气肝阳案《丁甘仁医案》
  31. 肝疝《中医词典》

《医学衷中参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