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虚劳咳嗽兼外感实热证

《医学衷中参西录》书籍目录

抚顺一童,九岁,因有外感实热久留不去,变为虚劳咳嗽证。

病因 从前曾受外感,热入阳明。医者纯用甘寒之药清之,致病愈之后,犹有些些余热稽留脏腑,久之阴分亏耗,浸成虚劳咳嗽证。

证候 心中常常发热,有时身亦觉热,懒于饮食,咳嗽频吐痰涎,身体瘦弱。屡服清热宁嗽之药,即稍效病仍反复,其脉象弦数,右部尤弦而兼硬。

诊断 其脉象弦数者,热久涸阴血液亏损也。其右部弦而兼硬者,从前外感之余热,犹留滞于阳明之腑也。至其咳嗽吐痰,亦热久伤肺之现象也。欲治此证,当以清其阳明余热为初步,热清之后,再用药滋养其真阴,病根自不难除矣。

处方 生石膏(两半捣细) 大潞参(三钱) 玄参(五钱) 生怀山药(五钱) 鲜茅根(三钱) 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盅半,分两次温饮下。若无鲜茅根时,可用鲜芦根代之。

方解 此方即白虎加人参汤玄参知母,生山药粳米,而又加鲜茅根也。盖阳明久郁之邪热,非白虎加人参汤不能清之,为其病久阴亏,故又将原方少为变通,使之兼能滋阴也。加鲜茅根者,取其具有升发透达之性,与石膏并用,能清热兼能散热也。

复诊 将药煎服两剂,身心之热大减,咳嗽吐痰已愈强半,脉象亦较前和平。知外邪之热已清,宜再用药专滋其阴分,俾阴分充足自能尽消其余热也。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八钱) 生怀地黄(五钱) 玄参(四钱)

沙参(四钱) 生杭芍(三钱) 生远志(二钱) 白术(二钱)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盅温服。

效果 将药连服三剂,饮食加多,诸病皆愈。

方解 陆九芝谓∶“凡外感实热之证,最忌但用甘寒滞泥之药治之。其病纵治愈,亦恒稽留余热;永锢闭于脏腑之中,不能消散,致热久耗阴,浸成虚劳,不能救药者多矣。”此诚见道之言也。而愚遇此等证,其虚劳不至过甚,且脉象仍有力者,恒治以白虎加人参汤,复略为变通,使之退实热兼能退虚热,约皆可随手奏效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衷中参西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衷中参西录》书籍目录
  1. 虚劳咳嗽兼外感实热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2. 虚劳咳嗽候《诸病源候论》
  3. 虚劳咳嗽拯阴蠲《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4. 虚劳咳嗽《圣济总录》
  5. 虚劳咳嗽拯阴蠲《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6. 虚劳九《金匮悬解》
  7. 虚劳咳唾脓血《圣济总录》
  8. 虚劳精血出候《诸病源候论》
  9. 虚劳客热候《诸病源候论》
  10. 虚劳惊悸候《诸病源候论》
  11. 虚劳口干燥《圣济总录》
  12. 虚劳惊悸《圣济总录》
  13. 虚劳口干燥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14. 虚劳筋挛候《诸病源候论》
  15. 虚劳口干燥候《诸病源候论》
  16. 虚劳兼目疾论《银海指南》
  17. 虚劳羸瘦《圣济总录》
  18. 虚劳兼痢候《诸病源候论》
  19. 虚劳羸瘦方五首《外台秘要》
  20. 虚劳兼痢《圣济总录》
  21. 虚劳羸瘦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22. 虚劳兼劳碌过度《医学衷中参西录》
  23. 虚劳羸瘦候《诸病源候论》
  24. 虚劳瘕候《诸病源候论》
  25. 虚劳里急《圣济总录》
  26. 虚劳积聚候《诸病源候论》
  27. 虚劳里急方六首《外台秘要》
  28. 虚劳积聚《圣济总录》
  29. 虚劳里急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30. 虚劳候《诸病源候论》
  31. 虚劳里急候《诸病源候论》

《医学衷中参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