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少阴病真武汤证
《伤寒论》原文∶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罗东逸曰∶夫人一身制水者脾,主水者肾也。肾为胃关,聚水而从其类,倘肾中无阳,则脾之枢机虽运,而肾之关门不开,水即欲行以无主制,故泛溢妄行而有是证也。用附子之辛温壮肾之元阳,则水有所主矣。白术之温燥,创建中土,则水有所制矣。生姜之辛散,佐附子以补阳,于补水中寓散水之意。茯苓之渗淡,佐白术以建土,于制水中寓利水之道焉。而尤重在芍药之苦降,其旨甚微。盖人身阳根于阴,若徒以辛热补阳,不少佐以苦降之品,恐真阳飞越矣。芍药为春花之殿,交夏而枯,用之以极亟收散漫之阳气而归根。下利减芍药者,以其苦降涌泻也。加干姜者,以其温中胜寒也。水寒伤肺则咳,加细辛、干姜者,胜水寒也。加五味子者,收肺气也。小便利者,去茯苓,恐其过利伤肾也。呕者,去附子倍生姜,以其病非下焦,水停于胃,所以不须温肾以行水,只当温胃以散水,且生姜功能止呕也。

- 少阴病真武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少阴病形《思考中医》
- 少阴病状《千金翼方》
- 少阴病吴茱萸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少阴方总论《伤寒附翼》
- 少阴病通脉四逆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少阴甘桔汤《重楼玉钥》
- 少阴病提纲及意义《医学衷中参西录》
- 少阴感风《竹林女科证治》
- 少阴病提纲《思考中医》
- 少阴后篇 计八方《伤寒恒论》
- 少阴病桃花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少阴见证《扁鹊心书》
- 少阴病时相《思考中医》
- 少阴解期一 少阴四十六《伤寒悬解》
- 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少阴解义《思考中医》
- 少阴病苦酒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少阴经《松峰说疫》
- 少阴病禁四条《伤寒贯珠集》
- 少阴经传热症《伤寒捷诀》
- 少阴病解《伤寒法祖》
- 少阴经见证法《伤寒六书》
- 少阴病黄连阿胶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少阴经脚气《中医词典》
- 少阴病当灸及附子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少阴经提纲《医学摘粹》
- 少阴病大承气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少阴经提纲一 少阴一《伤寒悬解》
- 少阴病白通汤证及白通加猪胆汁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少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