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参麦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书籍目录

治阴分亏损已久,浸至肺虚有痰,咳嗽劳喘,或兼肺有结核者。

人参(三钱) 干麦冬(四钱,带心) 生山药(六钱) 清半夏(二钱) 牛蒡子(三钱,炒,捣) 苏子(二钱,炒,捣)生杭芍(三钱) 甘草(钱半)

人参为补肺之主药,而有肺热还伤肺之虞,有麦冬以佐之,则转能退热。麦冬为润肺之要品,而有咳嗽忌用之说,有半夏以佐之,则转能止嗽。至于山药,其收涩也能助人参以补气,其粘润也,能助麦冬以滋液。虽多服久服,或有壅滞,而牛蒡子之滑利,实又可以相济。且牛蒡子能降肺气之逆,半夏能降胃气、冲气之逆,苏子与人参同用,又能降逆气之因虚而逆。平其逆气,则喘与嗽不治自愈矣。用白芍者,因肝为肺之对宫,肺金虚损,不能清肃下行以镇肝木,则肝火恒恣横而上逆,故加芍药以敛戢其火。且芍药与甘草同用,甘苦化合味近人参,即功近人参,而又为补肺之品也。

按∶古方多以麦冬治肺虚咳嗽,独徐灵胎谓嗽者断不宜用。盖以其汁浆胶粘太甚,肺中稍有客邪,即可留滞不散,惟济以半夏之辛燥开通,则不惟治嗽甚效。即治喘亦甚效。故仲景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有竹叶石膏汤,麦冬与半夏同用。治火逆上气,有麦门冬汤,以麦冬为君,亦佐以半夏也。又肺虚劳嗽者,医者多忌用半夏,是未知半夏之性者也。徐灵胎曰∶“肺属金喜敛而不喜散。”盖敛则肺叶垂而气顺,散则肺叶张而气逆。半夏之辛,与姜、桂之辛迥别,入喉则闭不能言,涂金疮则血不复出,辛中滞涩,故能疏又能敛也。又辛之敛与酸之敛不同,酸则一主于敛,辛则敛中有发散之意,尤与肺投合也。又喻嘉言赞麦门冬汤中用半夏曰∶“于大建中气,大生津液药中,增入半夏之辛温一味,以利咽下气,此非半夏之功,实善用半夏之功也。”愚对于此证,悉心研究,知其治法,当细分为数种。肾传肺者,以大滋真阴之药为主,以清肺理痰之药为佐,若拙拟之醴泉饮是也;肺传肾者,以清肺理痰之药为主,以滋补真阴之药为佐,若此参麦汤是也;其因肺肾俱病,而累及脾胃者,宜肺肾双补,而兼顾其脾胃,若拙拟之滋培汤珠玉二宝粥是也。如此分途施治,斟酌咸宜,而又兼服阿斯匹林,凡其脉之稍有根柢可挽回者,需以时日皆愈也。至于但肺有结核,而未累及他脏者,可于斯编治肺病方中,酌其治法(论肺病治法,实合虚劳肺病详细论之也,凡治虚劳及肺病者皆宜参观)

阿斯匹林,其性凉而能散,善退外感之热,初得外感风热,服之出凉汗即愈。兼能退内伤之热,肺结核者,借之以消除其热,诚有奇效。又善治急性关节肿疼,发表痘毒、麻疹及肠胃炎、肋膜炎诸证,西药中之最适用者也。

特其发汗之力甚猛。若结晶坚而大者,以治外感,半瓦即可出汗;若当天气寒凉,或近寒带之地,须服至一瓦,或至瓦半。若其略似白粉,微有结晶者,药力薄弱,服至一瓦方能出汗,多可服至瓦半或二瓦。是在临证者,相其药力之优劣,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也。

至用阿斯匹林治内伤,其分量尤须少用。因内伤发热之人,阴虚阳浮,最易发汗。西人用治肺结核之热,日服三瓦,其在欧洲地寒,且其人自幼多肉食,脏腑营卫壮固,或者犹可,在吾中华则定然不可。是以丁仲祜用阿斯匹林治肺结核,一日三次共服一瓦半,则视西人所用之愚用阿斯匹林治肺结核,视西人所用之数,则减之又减。曾治一少年,染肺结核,咳嗽食少,身体羸弱,半载不愈,求为延医。遂投以理肺清痰、健胃滋阴之药,又于晚间临睡时,用白蔗糖冲水,送服阿斯匹林三分之一瓦。须臾周身即得大汗,过三点钟其汗始止,翌日觉周身酸懒,盖因汗太过也。而咳嗽则较前见轻,食欲亦少振,继服滋补之药数剂,每日只用阿斯匹林六分之一瓦,作一次服下,或出微汗,或不出汗,从此精神渐渐清爽,调治月余而愈。自此以后,用阿斯匹林治肺结核,必先少少试服,初次断不敢稍多也。

至西人谓防其出汗,可与止汗之药同服,亦系善法。然仍恐服后止汗之药不效,而阿斯匹林之发汗,仍然甚效也。愚治肺结核证,若一日用至一瓦,或一瓦强,恒作十次,或十余次服下。勿须用止汗之药,亦可不出汗。即有时微见汗,亦系佳兆。

凡劳瘵阴虚之证,其脉之急数者,无论肺结核与不结核,于每服滋补剂外,皆宜服阿斯匹林,或半瓦,或至一瓦。恐其出汗多,分几次服下,其初日服之俾微见汗,后日日常服,以或出汗或不出汗为适宜。如此旬日之间,脉之数者可渐和缓。

附录∶

广西柳州宾××来函∶

治一妇人,年四十三岁,素因家务劳心,又兼伤心,遂患吐血。后吐血虽愈,而喘嗽殊甚,夜不能卧。诸医率用枇杷叶款冬花杏仁紫菀贝母等药治之。其后右边面颧淡红肿起,嗽喘仍不少愈。后仆为延医,先投以王清任少腹逐瘀汤加苏子沉香二剂,继服书中参麦汤八剂,喘嗽皆愈。

又∶治一男子,年四十六岁,心中发热作喘,医治三年无效。仆为诊视,先投以书中首方资生汤,遵注加生地黄六钱。

一剂见轻,数剂病愈强半。继用参麦汤数剂,病愈十之八九。然病已数年,身体羸弱,非仓猝所能撤消;望先生赐惠,为拟一善后之方,则幸甚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衷中参西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衷中参西录》书籍目录
  1. 参麦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2. 参芦散《医方论》
  3. 参麦自然饮《目经大成》
  4. 参芦散《退思集类方歌注》
  5. 参末散《外科传薪集》
  6. 参苓壮脾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 参芪清蒸羊肉《保健药膳》
  8. 参苓造化糕《医学入门》
  9. 参芪砂锅鱼头《保健药膳》
  10. 参苓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1. 参芪术茶《茶饮保健》
  12. 参苓平胃散《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13. 参芪鸭条《保健药膳》
  14. 参苓琥珀汤《医方考》
  15. 参杞鸡棒《保健药膳》
  16. 参苓琥珀汤《冯氏锦囊秘录》
  17. 参杞烧肚片《保健药膳》
  18. 参苓白朮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9. 参杞烧海参《保健药膳》
  20. 参苓白术丸《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21. 参乳丸《冯氏锦囊秘录》
  22. 参苓白术散《瘴疟指南》
  23. 参乳丸《医方论》
  24. 参苓白术散《医方论》
  25. 参三七《中药学》
  26. 参苓白术散《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27. 参三七《本草便读》
  28. 参苓白术散《奇方类编》
  29. 参三七《药性切用》
  30. 参苓白术散《仁术便览》
  31. 参砂丸《冯氏锦囊秘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