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阅刘华封《烂喉痧证治辨异》书后
丙寅中秋后,接到刘华封自济南寄赠所着《烂喉痧证治辨异》一书。细阅一过,其辩证之精,用药之妙,立论之通,于喉证一门实能令人起观止之叹。咽喉为人身紧要之处,而论喉证之书向无善本。自耐修子托之鸾语,着《白喉忌表抉微》,盛行于一时,初则用其方效者甚多,继而用其方者有效有不效,更有用之不惟不效而病转增剧者。于斯议论纷起,有谓白喉不忌表散,但宜表以辛凉,而不可表以温热者。又有谓白喉原宜表散,虽麻黄亦可用,但不可与升提之药并用者。按其人或有严寒外束不得汗,咽喉疼而不肿者,原可用麻黄汤解其表。然麻黄可用,桂枝不可用。若用麻黄汤时,宜去桂枝,加知母、连翘。至升提之药,惟忌用升麻。若桔梗亦升提之药,而《伤寒论》有桔梗汤治少阴病咽痛,因其能开提肺气散其咽喉郁热也。若与凉药并用,又能引凉药之力至咽喉散热。惟咽喉痛而且肿者,似不宜用。又有于《白喉忌表抉微》一书痛加诋毁,谓其毫无足取者。而刘华封则谓白喉证原分两种,耐修子所谓白喉忌表者,内伤之白喉也。其病因确系煤毒、纸烟及过服煎炒辛热之物,或贪色过度,以致阴液亏损虚火上炎所致,用药养阴清肺原为正治。
其由外感传染者,为烂喉痧,喉中亦有白腐,乃系天行时气入于阳明,上蒸于肺,致咽喉溃烂,或兼有疹子,正是温热欲出不得所致,正宜疏通发表使毒热外出。二证之辨∶白喉则咽中干,喉痧则咽中多痰涎。白喉止五心烦热,喉痧则浑身大热云云。诚能将此二证,一内因,一外因,辨别极精。及至后所载治喉痧诸方,详分病之轻重浅深,而措施咸宜,洵为喉科之金科玉律也。惟其言今日之好人参难得,若用白虎加人参汤及小柴胡汤,方中人参可以沙参代之,似非确论。盖小柴胡汤中之人参或可代以沙参,若当下后小柴胡汤证仍在者,用小柴胡汤时,亦不可以沙参代人参。至白虎加人参汤,若其热实脉虚者,以沙参代人参其热必不退,此愚由经验而知,非想当然尔之谈也。且古方中人参即系今之党参,原非难得之物。若恐人工种植者不堪用,凡党参之通体横纹者(若胡莱菔之纹)皆野生之参也。至其后论喉证原有因下焦虚寒迫其真阳上浮致成喉证者,宜治以引火归原之法,洵为见道之言。

- 阅刘华封《烂喉痧证治辨异》书后《医学衷中参西录》
- 岳美中(1900-1982年)《中医词典》
- 悦人面《千金翼方》
- 岳坤宗(1797-1874年)《中医词典》
- 悦泽面容《女科切要》
- 岳含珍《中医词典》
- 越《周慎斋遗书》
- 岳甫嘉《中医词典》
- 越婢加半夏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岳昌源《中医词典》
- 越婢加半夏汤《金匮悬解》
- 月运《中医词典》
- 越婢加半夏汤《医宗金鉴》
- 月月红《本草分经》
- 越婢加半夏汤《删补名医方论》
- 月元干支推算法《手掌与疾病》
- 越婢加半夏汤《冯氏锦囊秘录》
- 月游胎杀《妇人大全良方》
- 越婢加半夏汤(加味越婢加半夏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 月饮疮《中医词典》
- 越婢加半夏汤方《伤寒杂病论》
- 月宜篇《养生导引秘籍》
- 越婢加半夏汤方《医宗金鉴》
- 月汛《中医词典》
- 越婢加术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月信信号的临床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 越婢加术汤《金匮悬解》
- 月信信号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 越婢加术汤方《伤寒杂病论》
- 月信信号《中医疾病预测》
- 越婢加术汤方《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