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温病兼冲气上冲

《医学衷中参西录》书籍目录

奉天郑××,年五十二岁,于季春得温病,兼冲气自下上冲。

病因 其人素有痰饮,偶有拂意之事,肝火内动,其冲气即挟痰饮上涌,连连呕吐痰水。季春之时,因受感冒成温病。温热内传,触动冲气又复上冲。

证候 表里俱壮热,嗜饮凉水,痰涎上泛,屡屡咳吐,呃逆哕气,连连不除,两胁作胀。舌苔白浓,而中心微黄。大便三日未行。其脉左部弦硬而长,右部洪滑而长,皆重按有力。

此温病之热,已入阳明之府,又兼肝火挟冲气上冲也。是以其左脉弦硬为肝火炽盛,其弦硬而长即为冲脉上冲之现象也;其右脉洪滑,为温热已入阳明胃腑,其洪滑而长,亦冲气上冲之现象也。因冲脉虽居于上,而与阳明厥阴皆有连带之关系也。欲治此证,当重用白虎汤以清阳明之热,而以泻肝降冲理痰之品辅之。

处方 生石膏(三两捣细) 生赭石(一两轧细) 生龙骨(八钱捣碎) 生牡蛎(八钱捣碎)白知母(八钱) 生杭芍(六钱) 清半夏(三钱) 浓朴(钱半)甘草(二钱) 粳米(四钱)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饮下。

效果 将药分三次服完,热退气平,痰涎亦减十之七八,脉象亦近平和。其大便犹未通下,遂即原方将石膏龙骨牡蛎各减半,再煎服一剂,大便通下,病全愈。

帮助 方书用石膏未有与赭石并用者,即愚生平用石膏亦未尝与赭石并用,恐其寒凉之性与赭石之重坠者并用,而直趋下焦也。然遇有当用之病则病当之,非人当之。有如此证,不重用石膏则阳明之大热不除,不重用赭石则上逆之冲气莫制,此所以并用之而无妨碍也。设若此证,但阳明热实而无冲气上逆,服此药后其大盒饭即通下,或更至于滑泻。而阳明胃腑之热转难尽消,为其兼有冲气上逆,故必俟服之第二剂大便始能通下,此正所谓病当之,非人当之之明征也。龙骨、牡蛎之性,皆善镇肝敛冲,以之治痰原非所长,而陈修园谓龙骨、牡蛎同用,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下归其宅,为治痰之神品。其所谓痰,皆逆上之火泛滥之水所成,即此证之冲气上冲痰饮上泛者是也。是以方中龙骨、牡蛎各重用八钱,辅翼赭石以成降逆消痰之功,而非可泛以之治痰也。至于二药必生用者,非但取其生则性凉能清热也,《伤寒论》太阳篇用龙骨、牡蛎者三方,皆表证未罢,后世解者谓,龙骨、牡蛎,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是以仲师于表证未罢者亦用之。然三方中之龙骨、牡蛎下皆未注有 字,其生用可知,虽其性敛正气不敛邪气,若 之则其性过涩,亦必于外感有碍也。且 之则其气轻浮不能沉重下达以镇肝敛冲,更可知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衷中参西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衷中参西录》书籍目录
  1. 温病兼冲气上冲《医学衷中参西录》
  2. 温病忌发汗何以温病非得汗不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3. 温病兼喘胀《医学衷中参西录》
  4. 温病哕候《诸病源候论》
  5. 温病兼大气下陷《医学衷中参西录》
  6. 温病哕方四首《外台秘要》
  7. 温病兼喉痧痰喘《医学衷中参西录》
  8. 温病哕方论《伤寒总病论》
  9. 温病兼喉疼《医学衷中参西录》
  10. 温病候《诸病源候论》
  11. 温病兼劳力过度《医学衷中参西录》
  12. 温病候《诸病源候论》
  13. 温病兼脑膜炎《医学衷中参西录》
  14. 温病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15. 温病兼衄血便血《医学衷中参西录》
  16. 温病汗下之过《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7. 温病兼呕吐《医学衷中参西录》
  18. 温病根原《四圣悬枢》
  19. 温病兼呕吐《医学衷中参西录》
  20. 温病风温温疫湿温温毒温疟之异《医学读书记》
  21. 温病兼气虚气郁《医学衷中参西录》
  22. 温病方五道《温热暑疫全书》
  23. 温病兼痧疹《医学衷中参西录》
  24. 温病方论《温热暑疫全书》
  25. 温病兼吐泻腿抽《医学衷中参西录》
  26. 温病反常《医门补要》
  27. 温病兼吐血《医学衷中参西录》
  28. 温病烦候《诸病源候论》
  29. 温病兼下痢《医学衷中参西录》
  30. 温病发斑治法(小儿证附)《伤寒总病论》
  31. 温病兼下痢《医学衷中参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