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盂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书籍目录

治瘟疫表里俱热,头面肿疼,其肿或连项及胸。亦治阳毒发斑疹

荷叶(一个用周遭边浮水者良鲜者尤佳) 生石膏(一两,捣细) 真羚羊角(二钱,另煎兑服)知母(六钱) 蝉蜕(三钱,去足土) 僵蚕(二钱) 金线重楼(二钱,切片) 粉甘草(钱半)

荷叶禀初阳上升之气,为诸药之舟楫,能载清火解毒之药上至头面,且其气清郁,更能解毒逐秽,施于疫毒诸证尤宜也。至于叶宜取其浮水者,以贴水而生,得水面轻气最多,故善发表。

浮萍之生于水面,而善发汗也。

金线重楼,一名蚤休,一名紫河车草。味甘而淡,其解毒之功,可仿甘草。然甘草性温,此药性凉,以解一切热毒,尤胜于甘草,故名蚤休。言若中一切蛊毒,或蝎螫蛇咬、或疮疡用之而皆可早早止住。古蚤与早,原相通也。古谚赞蚤休曰∶“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疽遇着我,一似手捻拿。”盖此物七叶对生茎腰,状如莲花一朵,自叶中心出茎,至巅开花一朵,形扁而黄,花上有黄丝下垂,故又名金线重楼。重楼者,其叶与花似各作一层也。其名紫河车草者,盖紫河为初生之地点,其处蕃多,可采之盈车,俗名为草河车误矣。其形状皮色皆如干姜。若皮不黄,而微带紫色者,其味必微辣而不甘,含毒性,即不可用。若无佳者,方中不用此味亦可。

羚羊角与犀角,皆性凉而解毒。然犀禀水土之精气而生,为其禀土之精,故能入胃,以消胃腑之实热。为其禀水之精,故又能以水胜火兼入心中,以消心脏本体之热力。而疫邪之未深入者,转因服犀角后,心气虚冷,不能捍御外邪,致疫邪之恣横,竟犯君主之宫,此至紧要之关系,医者不可不知。羚羊角善清肝胆之火,兼清胃腑之热。其角中天生木胎,性本条达,清凉之中,大具发表之力。与石膏之辛凉,荷叶、连翘之清轻升浮者并用,大能透发温疫斑疹之毒火郁热,而头面肿处之毒火郁热,亦莫不透发消除也。曾治一六岁孺子,出疹三四日间,风火内迫,喘促异常。单投以羚羊角三钱,须臾喘止,其疹自此亦愈。夫疹之毒热,最宜表散清解,乃至用他药表散清解无功,势已垂危,而单投以一味羚羊角,即能挽回,其最能清解而兼能表散可知也。且其能避蛊毒,《神农本草经》原有明文。疫病发斑,皆挟有毒疠之气也。

僵蚕乃蚕将脱皮时,因受风不能脱下,而僵之蚕。因其病风而僵,故能为表散药之向导,而兼具表散之力。是以痘疹不出者,僵蚕最能表出之。不但此也,僵蚕僵而不腐,凡人有肿疼之处,恐其变为腐烂,僵蚕又能治之,此气化相感之妙也。

疫与寒温不同。寒温者,感时序之正气。因其人卫生之道,于时序之冷暖失宜,遂感其气而为病。其病者,偶有一二人,而不相传染。疫者,感岁运之戾气。因其岁运失和,中含毒瓦斯,人触之即病。《内经》刺法论所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者是也。其病者,挨户挨村,若摇役然,故名曰疫,且又互相传染也。《内经》本病论有五疫之名,后世约分为寒疫、温疫。治温疫,世习用东垣普济消毒饮。治寒疫,世习用巢谷世圣散子

然温疫多而寒疫少,拙拟之清盂汤,实专为治温疫设也。

一妇人,年四十许,得大头瘟证。头面肿大疼痛,两目肿不能开,上焦烦热,心中怔忡。彼家误为疮毒,竟延疡医治疗。医者自出药末,敷头面,疼稍愈。求其出方治烦热怔忡,彼言专习外科,不管心中之病。时愚应他家延请,适至其村,求为延医。其脉洪滑有力,关前益甚,投以清盂汤,将方中石膏改用二两,煎汁两茶盅,分二次温饮下,尽剂而愈。

一人,年二十余,得温疫。三四日间头面悉肿,其肿处,皮肤内含黄水,破后且溃烂。身上间有斑点,闻人言,此证名大头瘟。其溃烂之状,又似瓜瓤瘟,最不易治。惧甚,求为诊视。其脉洪滑而长,舌苔白而微黄。问其心中,惟觉烦热,嗜食凉物。遂晓之曰,此证不难治。头面之肿烂,周身之斑点,无非热毒入胃而随胃气外现之象。能放胆服生石膏,可保全愈。遂投以青盂汤,方中石膏改用三两,知母改用八钱,煎汁一大碗,分数次温饮下。一剂病愈强半。翌日,于方中减去荷叶、蝉蜕,又服一剂全愈。

按∶发斑之证异于疹者,以其发处不高,以手拂之,与肤平也。其证有阳毒、阴毒之分。阳毒发斑,系阳明毒热伤血所致。

阴毒发斑,或为寒疫之毒,或因汗吐下后中气虚乏,或因过服凉药,遂成阴证,寒伏于下,逼其无根之火上独熏肺而发斑。其色淡红,隐隐见于肌表,与阳证发斑色紫赤者不同。愚生平所治发斑,皆系阳证。至阴证实未之见,其证之甚少可知。然正不可因阴证者甚少,而阴阳之际不详辨也。今采古人阳毒阴毒发斑治验之案数条于下,以备参观。庶几胸有定见,临证时不至误治也。

吕沧洲云∶一人伤寒十余日,身热而静,两手脉尽伏。医者以为坏证,弗与药。余诊之,三部脉举按皆无,舌苔滑,两颧赤如火,语言不乱,因告之曰∶此子必大发赤斑,周身如锦纹。夫血脉之波澜也,今血为邪热所搏,掉而为斑,外现于皮肤,呼吸之气无形可倚,犹沟渠之水虽有风不能成波澜也,斑消则脉出矣。及揭其衾,而赤斑烂然。与白虎加人参汤,化其斑脉乃复常。按∶发斑至于无脉,其证可谓险矣。即遇有识者,细诊病情,以为可治,亦必谓毒火郁热盘踞经络之间以阻塞脉道之路耳。而沧洲独断为发斑则伤血,血伤则脉不见。是诚沧洲之创论,然其言固信而有征也。忆己亥春,尝治一少年吐血证。其人大口吐血,数日不止,脉若有若无,用药止其血后,脉因火退,转分毫不见。愚放胆用药调补之,竟得无恙(此证详案在寒降汤下)。夫吐血过多可至无脉,以征沧洲血伤无脉之说确乎可信。此阳毒发斑也。

许叔微治一人,内寒外热而发斑。六脉沉细,肩背胸胁斑出数点,随出随隐,旋更发出,语言狂乱,非谵语也,肌表虽热,以手按之,须臾冷透如冰。与姜附等药数服后,得大汗而愈。此阴毒发斑也。

吴仁斋治一人,伤寒七八日,因服凉药太过,遂变身冷,手足厥逆,通身黑斑,惟心头温暖,乃伏火也。

诊其六脉沉细,昏沉不知人事,亦不能言语,状似尸厥。遂用人参三白汤,加熟附子半枚、干姜二钱,水煎服下。待一时许,斑色渐红,手足渐暖。

而苏醒后,复有余热不清,此伏火后作也。以黄连解毒汤竹叶石膏汤调之而愈。此阴毒发斑中有伏阳也。

虞天民曰∶有内伤证,亦出斑疹,但微见红。此胃气极虚,一身之火游行于外。当补益气血,则中有主而气不外游,荣有养而血不外散,此证尤当慎辨。洪吉人解之曰∶按此证与阳毒发斑不同,亦与阴毒发斑不同,其方当用补中益气汤,加归、芍之类。

瘟毒之病,有所谓羊毛瘟者(亦名羊毛疹),其证亦系瘟疫,而心中兼有撩乱之证。若视其前后对心处有小痤(俗名疙瘩),以针鼻点之,其顶陷而不起,其中即有白毛,当以针挑出之。若恐挑之不净,可用发面馍馍去皮,杂以头发,少蘸香油,周身搓擦。再审其证之虚实凉热,投以治疫病之药,即愈。此证古书不载,而今人患此证者甚多,其白毛,即周身之汗毛,大抵因有汗受风闭其毛孔,而汗毛不能外出,因不外出,所以作白色(若用黄酒荞麦面擦之更好)。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衷中参西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衷中参西录》书籍目录
  1. 青盂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2. 青液散《冯氏锦囊秘录》
  3. 青鱼《本草纲目》
  4. 青液散《冯氏锦囊秘录》
  5. 青鱼《食物疗法》
  6. 青腰虫《证类本草》
  7. 青鱼《饮膳正要》
  8. 青杨《本草易读》
  9. 青鱼《食疗本草》
  10. 青羊脂膏《备急千金要方》
  11. 青鱼《医学入门》
  12. 青羊肝《本草易读》
  13. 青鱼《证类本草》
  14. 青羊肝《玉楸药解》
  15. 青鱼《本草求真》
  16. 青羊胆《名医别录》
  17. 青鱼《本经逢原》
  18. 青羊胆《千金翼方》
  19. 青鱼《本草分经》
  20. 青盐丸《普济本事方》
  21. 青鱼《滇南本草》
  22. 青盐《本草择要纲目》
  23. 青鱼胆《玉楸药解》
  24. 青盐《本草分经》
  25. 青鱼胆《本草备要》
  26. 青盐《本草分经》
  27. 青鱼胆《本草易读》
  28. 青盐《本草便读》
  29. 青鱼胆《本草从新》
  30. 青盐《得配本草》
  31. 青鱼胆《本草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