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附子、乌头、天雄解

《医学衷中参西录》书籍目录

附子∶味辛,性大热。为补助元阳之主药,其力能升能降,能内达能外散,凡凝寒锢冷之结于脏腑、着于筋骨、痹于经络血脉者,皆能开之,通之。而温通之中,又大具收敛之力,故治汗多亡阳(汗多有亡阳亡阴之殊,亡阳者身凉,亡阴者身热,临证时当审辨。凉亡阳者,宜附子萸肉人参并用;热亡阴者,宜生地与萸肉、人参并用),肠冷泄泻,下焦阳虚阴走,精寒自遗,论者谓善补命门相火,而服之能使心脉跳动加速,是于君相二火皆能大有补益也。

附子于地,其当年旁生者为附子,其原种之附子则成乌头矣。乌头之热力减于附子,而宣通之力较优,故《金匮》治历节风有乌头汤;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有乌头赤石脂丸,治寒疝有乌头煎乌头桂枝汤等方。

若种后不旁生附子,惟原种之本长大,若蒜之独头无瓣者,名谓天雄,为其力不旁溢,故其温补力更大而独能称雄也。今药局中所鬻之乌附子,其片大而且圆者即是天雄,而其黑色较寻常附子稍重,盖因其力大而色亦稍变也。附子、乌头、天雄,皆反半夏

【附案】一少妇上焦满闷烦躁,不能饮食,绕脐板硬,月信两月未见。其脉左右皆弦细。仲景谓双弦者寒,偏弦者饮,脉象如此,其为上有寒饮、下有寒积无疑。其烦躁者腹中寒气充溢,迫其元阳浮越也。投以理饮汤,去桂枝加附子三钱,方中芍药改用五钱,一剂满闷烦躁皆见愈。又服一剂能进饮食,且觉腹中凉甚,遂去芍药将附子改用五钱,后来又将干姜减半,附子加至八钱,服逾十剂,大便日行四五次,所下者多白色冷积,汤药仍日进一剂,如此五日,冷积泻尽,大便自止。再诊其脉,见有滑象,尺部较甚,疑其有妊,俾停药勿服,后至期果生子。夫附子原有殒胎之说,此证服附子如此之多,而胎固安然无恙,诚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衷中参西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衷中参西录》书籍目录
  1. 附子、乌头、天雄解《医学衷中参西录》
  2. 附子、天雄、乌头《本草思辨录》
  3. 附子八物汤《妇人大全良方》
  4. 附子(乌头、草乌)《中药学》
  5. 附子八物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6. 附子(热)《本草分经》
  7. 附子八物汤《外科理例》
  8. 附子《本草乘雅半偈》
  9. 附子半夏汤《扁鹊心书》
  10. 附子《药征》
  11. 附子饼《外科理例》
  12. 附子《瘴疟指南》
  13. 附子仓米汤《是斋百一选方》
  14. 附子《药鉴》
  15. 附子茶《茶饮保健》
  16. 附子《侣山堂类辩》
  17. 附子防风散《妇人大全良方》
  18. 附子《本草撮要》
  19. 附子梗米汤方《医宗金鉴》
  20. 附子《本草择要纲目》
  21. 附子黄草果饮《是斋百一选方》
  22. 附子《本草分经》
  23. 附子茴香散《仁术便览》
  24. 附子《本草分经》
  25. 附子姜甘茶《茶饮保健》
  26. 附子《名医别录》
  27. 附子粳米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8. 附子《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29. 附子粳米汤《金匮悬解》
  30. 附子《本草经解》
  31. 附子粳米汤《备急千金要方》

《医学衷中参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