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伤寒兼脑膜炎

《医学衷中参西录》书籍目录

盐山李××,年六旬,于季冬患伤寒兼脑膜生炎。

病因 素有头昏证,每逢上焦有热,精神即不清爽,腊底偶冒风寒病传阳明,邪热内炽,则脑膜生炎,累及神明失其知觉。

证候 从前医者治不如法,初得时未能解表,遂致伤寒传里,阳明腑实,舌苔黄而带黑,其干如错,不能外伸,谵语不休,分毫不省人事,两目直视不瞬。诊其脉两手筋惕不安,脉象似有力而不实,一息五至,大便四日未行,小便则溺时不知。

诊断 此乃病实脉虚之证,其气血亏损难抗外邪,是以有种种危险之象。其舌苔黑而干者,阳明热实津液不上潮也;其两目直视不瞬者,肝火上冲而目发胀也;其两手筋惕不安者,肝热血耗而内风将动也;其谵语不省人事者,固有外感之邪热过盛,昏其神明,实亦由外感之邪热上蒸,致脑膜生炎,累及脑髓神经也。拟用白虎加人参汤,更辅以滋补真阴之品,庶可治愈。

处方 生石膏(五两捣细) 生怀地黄(二两) 野台参(八钱) 天花粉(八钱)北沙参(八钱) 知母(六钱) 生杭芍(六钱) 生怀山药(六钱)甘草(四钱) 荷叶边(一钱)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服下,每服一盅调入生鸡子黄两枚。方中不用粳米者,以生山药可代粳米和胃也;用生鸡子黄者,以其善熄肝风之内动也;用荷叶者,以善引诸凉药之力直达脑中以清脑膜之炎也。

再诊 将药如法煎服,翌晨下大便一次,舌苔干较愈,而仍无津液,精神较前明了而仍有谵语之时,其目已不直视而能瞬,诊其脉筋惕已愈强半,至数较前稍缓,其浮分不若从前有力,而重按却比从前有根底,此皆佳兆也。拟即前方略为加减,清其余热即以复其真阴,庶可全愈。

处方石膏(四两捣细) 生怀地黄(二钱) 野台参(八钱) 大甘枸杞(一两)生怀山药(一两) 天花粉(八钱) 北沙参(八钱) 知母(六钱)生杭芍(六钱) 甘草(四钱)

共煎汤三盅。为其大便已通,俾分多次徐徐温饮下,一次只饮一大口。

效果 阅十点钟将药服完,精神清爽,诸病皆愈。

帮助 按治脑膜炎证,羚羊角最佳,而以治筋惕不安亦羚羊角最效,以其上可清头脑下可熄肝风之萌动也。然此药价太昂,僻处药局又鲜真者,是以方中未用,且此证虽兼有脑膜炎病,实因脏腑之邪热上蒸,清其邪热则脑膜炎自愈,原不必注重于清脑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衷中参西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衷中参西录》书籍目录
  1. 伤寒兼脑膜炎《医学衷中参西录》
  2. 伤寒兼目疾论《银海指南》
  3. 伤寒兼痧《痧胀玉衡》
  4. 伤寒兼惊候《诸病源候论》
  5. 伤寒兼食毒《圣济总录》
  6. 伤寒兼惊《中医词典》
  7. 伤寒兼有伏热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8. 伤寒夹食夹色《奇效简便良方》
  9. 伤寒兼症《医学心悟》
  10. 伤寒夹食《冯氏锦囊秘录》
  11. 伤寒见风(伤寒门 下)《古今医统大全》
  12. 伤寒夹食《中医词典》
  13. 伤寒见风脉中风见寒脉歌《伤寒百证歌》
  14. 伤寒夹惊夹食《保婴撮要》
  15. 伤寒见血非弱症《理虚元鉴》
  16. 伤寒夹惊夹食《张氏医通》
  17. 伤寒交接劳复候《诸病源候论》
  18. 伤寒夹惊变惊《冯氏锦囊秘录》
  19. 伤寒结胸《圣济总录》
  20. 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伤寒六书》
  21. 伤寒结胸《幼幼新书》
  22. 伤寒挟实壮热候《诸病源候论》
  23. 伤寒结胸方七首《外台秘要》
  24. 伤寒悸候《诸病源候论》
  25. 伤寒结胸候《诸病源候论》
  26. 伤寒急取汗五十八法《针灸神书》
  27. 伤寒结胸秘方《华佗神方》
  28. 伤寒即伤藏《思考中医》
  29. 伤寒结胸痞满辩(详见琐言中)《伤寒六书》
  30. 伤寒极热《儒门事亲》
  31. 伤寒解肌发汗候《诸病源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