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温病(二)

《医学衷中参西录》书籍目录

武清县孙××,年三十三岁,于孟秋时得温病。

病因 未病之前,心中常觉发热,继因饭后有汗,未暇休息,陡有急事冒风出门,致得温病。

证候 表里俱觉壮热,嗜饮凉水、食凉物,舌苔白浓,中心已黄,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脉象洪长有力,左右皆然,一分钟七十八至。

诊断 此因未病之先已有伏气化热,或有暑气之热内伏,略为外感所激,即表里陡发壮热,一两日间阳明府热已实,其脉之洪长有力是明征也。拟投以大剂白虎汤,再少佐以宣散之品。

处方 生石膏(四两捣细) 知母(一两) 鲜茅根(六钱) 青连翘(三钱)甘草(三钱) 粳米(三钱)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服下。

复诊 将药分三次服完,表里之热分毫未减,脉象之洪长有力亦仍旧,大便亦未通下。此非药不对证,乃药轻病重药不胜病也。夫石膏之性《神农本草经》原谓其微寒,若遇阳明大热之证,当放胆用之。拟即原方去连翘加天花粉,再将石膏加重。

处方 生石膏(六两) 知母(一两) 天花粉(一两) 鲜茅根(六钱)甘草(四钱) 粳米(四钱)

共煎汤三大盅,分三次温服下。

复诊 将药分三次服完,下燥粪数枚,其表里之热仍然不退,脉象亦仍有力。愚谓孙××曰∶余生平治寒温实热证,若屡次治以大剂白虎汤而其热不退者,恒将方中石膏研极细,将余药煎汤送服即可奏效。今此证正宜用此方,孙××亦以为然。

处方 生石膏(二两研极细) 生怀山药(二两) 甘草(六钱)

山药甘草煎汤一大碗,分多次温服。每次送服石膏末二钱许,热退勿须尽剂,即其热未尽退,若其大便再通下一次者,亦宜将药停服。

效果 分六次将汤药饮完,将石膏送服强半,热犹未退,大便亦未通下,又煎渣取汤两盅,分数次送服石膏末,甫完,陡觉表里热势大增。时当夜深,不便延医。孙××自持其脉弦硬异常,因常阅《衷中参西录》,知脉虽有力而无洪滑之象者,用白虎汤时皆宜加人参,遂急买高丽参五钱,煮汤顿饮下,其脉渐渐和缓,热亦渐退,至黎明其病霍然全愈矣。

帮助伤寒定例,凡用白虎汤若在汗吐下后及渴者,皆宜加人参。细询此证之经过始知曾发大汗一次,此次所服之药虽非白虎汤原方,实以山药代粳米,又以石膏如此服法,其力之大,可以不用知母是其方亦白虎汤也。若早加党参数钱,与山药、甘草同煎汤以送服石膏,当即安然病愈。乃因一时疏忽,并未见及,犹幸病者自知医理以挽回于末路。此虽白虎汤与人参前后分用之,仍不啻同时并用之也。

此证加人参于白虎汤中其益有三∶发汗之后人之正气多虚,人参大能补助正气,俾正气壮旺自能运化药力以胜邪,其为益一也;又发汗易伤津液,津液伤则人之阴分恒因之亏损。人参与石膏并用,能于邪热炽盛之时滋津液以复真阴,液滋阴复则邪热易退,其为益二也;又用药之法,恒热因凉用凉因热用,《内经》所谓伏其所因也。此证用山药、甘草煎汤送服石膏之后,病则纯热,药则纯凉,势若冰炭不兼容,是以其热益激发而暴动。加人参之性温者以为之作引,此即凉因热用之义,为凉药中有热药引之以消热,而后热不格拒转与化合,热与凉药化合则热即消矣,此其为益三也。统此三益观之,可晓然于此病之所以愈,益叹仲圣制方之妙。即约略用之,亦可挽回至险之证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衷中参西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衷中参西录》书籍目录
  1. 温病(二)《医学衷中参西录》
  2. 温病 一章《伤寒悬解》
  3. 温病(伤寒门 下)《古今医统大全》
  4. 温病《金匮钩玄》
  5. 温病(一)《医学衷中参西录》
  6. 温病《幼科心法要诀》
  7. 温病、热病《伤寒心法要诀》
  8. 温病《友渔斋医话》
  9. 温病八日候《诸病源候论》
  10. 温病《时病论》
  11. 温病本气篇导言《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2. 温病《推拿抉微》
  13. 温病鼻衄候《诸病源候论》
  14. 温病《伤寒大白》
  15. 温病变成黄候《诸病源候论》
  16. 温病《丹台玉案》
  17. 温病辨《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18. 温病《续名医类案》
  19. 温病辨脉《温病正宗》
  20. 温病《幼幼新书》
  21. 温病辩《伤寒六书》
  22. 温病《医学纲目》
  23. 温病瘥后诸病候《诸病源候论》
  24. 温病《推求师意》
  25. 温病出疹之关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6. 温病《中医词典》
  27. 温病大便不通候《诸病源候论》
  28. 温病《时病论歌括新编》
  29. 温病大纲《温热论》
  30. 温病《止园医话》
  31. 温病的坏病《圆运动的古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