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暑温兼泄泻

《医学衷中参西录》书籍目录

天津侯姓学徒,年十三岁,得暑温兼泄泻。

病因 季夏天气暑热,出门送药受暑,表里俱觉发热,兼头目眩晕。服药失宜,又兼患泄泻。

证候 每日泄泻十余次,已逾两旬,而心中仍觉发热懒食,周身酸软无力,时或怔忡,小便赤涩发热,其脉左部微弱,右部重按颇实,搏近六至。

诊断 此暑热郁于阳明之腑,是以发热懒食,而肝肾气化不舒,是以小便不利致大便泄泻也。当清泻胃腑,调补肝肾,病当自愈。

处方怀山药(两半) 滑石(一两) 生杭芍(六钱) 净萸肉(四钱)生麦芽(三钱) 甘草(三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 服药一剂泻即止,小便通畅,惟心中犹觉发热,又间有怔忡之时,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 生怀地黄(一两) 净萸肉(八钱) 生杭芍(六钱)生麦芽(二钱) 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 将药连服两剂,其病霍然全愈。

帮助 初次所用之方,即拙拟之滋阴清燥汤山萸肉、生麦芽也。

从来寒温之热传入阳明,其上焦燥热下焦滑泻者,最为难治,因欲治其上焦之燥热,则有碍下焦之滑泻;欲补其下焦之滑泻,则有碍上焦之燥热,是以医者对之恒至束手。

然此等证若不急为治愈,则下焦滑泻愈久,上焦燥热必愈甚,是以本属可治之证,因稍为迟延竟至不可救者多矣。惟拙拟之滋阴清燥汤山药滑石并用,一补大便,一利小便。而山药多液,滑石性凉,又善清上焦之燥热,更辅以甘草、芍药以复其阴(仲景谓作甘草芍药汤以复其阴),阴复自能胜燥热,而芍药又善利小便,甘草亦善调大便,汇集四味为方,凡遇证之上焦燥热下焦滑泻者,莫不随手奏效也。间有阳明热实,服药后滑泻虽止而燥热未尽清者,不妨继服白虎汤。其热物理虚者,或服白虎加人参汤,若虑其复作滑泻,可于方中仍加滑石三钱,或更以生山药代粳米煎取清汤,一次只饮一大口,徐徐将药服完,其热全消,亦不至复作滑泻。愚用此法救人多矣,滋阴清燥汤后,附有治愈多案可参观也。至此案方中加萸肉、生麦芽者,因其肝脉弱而不舒,故以萸肉补之,以生麦芽调之,所以遂其条达之性也。至于第二方中为泻止小便已利,故去滑石。为心中犹怔忡,故将萸肉加重。为犹有余热未清,故又加生地黄。因其余热无多,如此治法已可消除净尽,无须服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衷中参西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衷中参西录》书籍目录
  1. 暑温兼泄泻《医学衷中参西录》
  2. 暑温案《丁甘仁医案》
  3. 暑痫《中医词典》
  4. 暑温、伏暑《温病条辨》
  5. 暑邪门《王旭高临证医案》
  6. 暑温、伏暑《温病条辨》
  7. 暑泄《中医词典》
  8. 暑温《儿科萃精》
  9. 暑泄《儒门事亲》
  10. 暑温《时病论》
  11. 暑泄秘方《华佗神方》
  12. 暑温《回春录》
  13. 暑泻《时病论歌括新编》
  14. 暑温《温病条辨》
  15. 暑泻《中医名词词典》
  16. 暑温《吴鞠通医案》
  17. 暑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8. 暑温《中医词典》
  19. 暑泻《时病论歌括新编》
  20. 暑温《时病论歌括新编》
  21. 暑泻《中医词典》
  22. 暑温《中医名词词典》
  23. 暑泻《时病论》
  24. 暑温《时病论歌括新编》
  25. 暑疡《中医词典》
  26. 暑痿《温热暑疫全书》
  27. 暑疡《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28. 暑痿《中医词典》
  29. 暑疡《温热暑疫全书》
  30. 暑天阳明病《经方实验录》
  31. 暑疫《血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