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足厥阴肝经穴

《类经图翼》书籍目录

肝经穴歌

足厥阴经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是。中封、蠡沟伴中都,膝关、曲泉、阴包次。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才过期门至。

大敦 在足大指端,去爪甲韭叶及三毛中。一云内侧为隐白,外侧为大敦。足厥阴所出为井。刺二分,留十呼,灸三壮。

主治卒心痛汗出,腹胀肿满,中热喜寐,五淋七疝,小便频数不禁,阴痛引小腹,阴挺出,血崩,尸厥如死。病左取右,病右取左。孕妇产前产后,皆不宜灸。一云凡疝气腹胀足肿者,皆宜灸之,以泄肝木,而脾胃之土自安。

玉龙赋云∶兼期门,能治坚 疝气。

千金云∶大便难,灸四壮。又治五淋,灸三十壮。又失尿不禁,灸七壮,小儿灸一壮。

尿血灸随年壮。

席弘赋云∶大便秘结宜烧此。

百证赋云∶兼照海,善蠲寒证。

通玄赋云∶能除七疝之偏坠。

天星秘诀云∶兼长强,治小肠气痛。

乾坤生意云∶兼三阴交,治小肠气痛。又治一切冷气,连脐腹结痛,小便遗溺。

行间 在足大指间动脉应手陷中。一云在足大指次指歧骨间,上下有筋,前后有小骨尖,其穴正居陷中,有动脉应手。足厥阴所溜为荥。刺三分,留十呼,灸三壮。

主治呕逆咳血,心胸痛,腹胁胀,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息,中风口 四逆,嗌干烦渴,瞑不欲视,目中泪出,太息,癫疾短气,肝积肥气, 疟洞泄,遗尿癃闭崩漏白浊,寒疝少腹肿,腰痛不可俯仰,小儿惊风。一曰主便赤溺难白浊,胸背心腹胀痛,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

神农经云∶治小腹胀,心疼,寒湿肺气,可灸七壮。

千金云∶小儿重舌,灸行间,随年壮。又茎中痛,灸五十壮。又失尿不禁,灸七壮。

百证赋云∶兼睛明,可治雀目汗气。又云∶兼涌泉,疗消渴。

通玄赋云∶治膝肿腰疼。

捷法云∶兼膻中、水分、关元、三里、三阴交,治血蛊。

太冲 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一云一寸五分。)内间陷者中,动脉应手。一云在足大指本节后,行间上二寸,内间有络亘连至地五会二寸骨罅间,动脉应手陷中。足厥阴所注为 ,即原也。刺三分,留十呼,灸三壮。

主治虚劳呕血恐惧气不足,呕逆发寒,肝疟令人腰痛,嗌干胸胁支满,太息浮肿,小腹满,腰引少腹痛,足寒,或大小便难,阴痛遗溺溏泄,小便淋癃,小腹疝气,腋下马刀疡 ,酸踝痛,女子月水不通,或漏血不止,小儿卒疝。

神农经云∶治寒湿香港脚痛,行步难,可灸三壮。

千金云∶产后出汗不止,刺太冲急补之。又云∶凡上气冷发,呕逆不食,腹中雷鸣,不限壮数,从痛灸至不痛止,炷如雀矢。又治气短下气,灸五十壮。此穴并主肺痿。又治不得尿,灸五十壮。又治虚劳浮肿,灸百壮。

席弘赋云∶兼合谷,治并连肩脊痛难忍。又兼百会、照海、阴交,治咽喉疾。又治脚痛膝肿,针三里、悬钟、三阴交、二陵,更向太冲引气。

标幽赋云∶能除心胀咽痛

通玄赋云∶治行步难移最奇。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云∶能治生死病,能医惊痫风,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动,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蒙,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

中封(一名悬泉)在足内踝前一寸,筋里宛宛中。一云在内踝前一寸,斜行小脉上,贴足腕上大筋陷中,仰足取之。足厥阴所行为经。刺四分,留七呼,灸三壮。千金云∶五十壮。

主治 疟,色苍苍然善太息,如将死状,振寒溲白,大便难,小腹肿痛五淋,足厥冷不嗜食,身体不仁,寒疝痿厥筋挛,失精,阴缩入腹相引痛,或身微热。一云能止汗出。

千金云∶梦泄遗精阴缩,灸五十壮。又治五淋不得尿,灸二七壮。又治鼓胀,灸二百壮。又治瘿气,灸随年壮。

玉龙赋云∶合三里,治行步艰楚。

蠡沟(一名交仪) 在足内踝上五寸。足厥阴络,别走少阳。刺二分,留三呼,灸三壮。

主治疝痛,小腹满痛,癃闭脐下积气如石,数噫,恐悸少气,足胫寒酸,屈伸难,腰背拘急,不可俯仰,月经不调,溺下赤白。

中都(一名中 ) 在足内踝上七寸,当 骨中,与少阴相直。足厥阴 。刺三分,留六呼,灸五壮。

主治肠癖 疝小腹痛,湿痹,足热胫寒,不能行立,妇人崩中,产后恶露不绝。

膝关 在犊鼻下二寸旁陷者中。刺四分,灸五壮。

主治风痹,膝内肿痛引膑,不可屈伸,及寒湿走注,白虎历节风痛,不能举动,咽喉中痛。

曲泉 在膝内辅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横文头取之。足厥阴所入为合。刺六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治 疝阴股痛,小便难,少气,泄痢脓血,腹胁支满,膝痛筋挛,四肢不举,不可屈伸,风劳失精,身体极痛,膝胫冷,阴茎痛,实则身热目痛,汗不出,目KT KT ,发狂衄血喘呼,痛引咽喉,女子阴挺出,少腹痛,阴痒血瘕。

千金云∶男子失精,膝胫冷疼,灸百壮。

席弘赋云∶兼照海、阴交,更求气海、关元同泻,治七疝小腹痛神效。

阴包 在膝上四寸,股内廉两筋间,蜷足取之,看膝内侧有槽者中。足厥阴别走者。

刺六分,灸三壮、七壮。

主治腰尻引小腹痛,小便难,遗尿,月水不调。

五里 在气冲下三寸,阴股中动脉应手。千金翼曰∶在阴廉下二寸。刺六分,灸五壮。

主治肠风热闭不得溺,风劳嗜卧,四肢不能举。

阴廉 在羊矢下斜里三分直上,去气冲二寸,动脉陷中。(羊矢在阴旁股内约文缝中,皮肉间有核如羊矢。)刺八分,留三呼,灸三壮。

主治妇人不妊,若经不调未有孕者,灸三壮即有子。

急脉 气府论曰∶厥阴毛中急脉各一。王氏注曰∶在阴毛中,阴上两旁相去同身寸之二寸半,按之隐指坚然,甚按则痛引上下。其左者中寒,则上引少腹,下引阴丸,善为痛,为小腹急中寒。此两脉皆厥阴之大络通行其中,故曰厥阴急脉,即睾之系也。可灸而不可刺,病疝小腹痛者,即可灸之。按此穴,自甲乙经以下诸书皆无,是遗误也。经脉篇曰∶足厥阴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又曰∶其别者,循胫上睾结于茎。然此实厥阴之正脉,而会于阳明者也,今增入之。

章门(一名长平,一名胁 ) 在大横外直脐季肋端,侧卧屈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一云肘尖尽处是穴。一云在脐上一寸八分,两旁各八寸半季肌端。一云在脐上二寸,两旁各六寸。

寸法以胸前两乳间横折八寸约取之。脾之募也。为脏之会。足厥阴少阳之会。刺六分,留六呼,灸三壮。一云百壮。

主治两胁积气如卵石,膨胀肠鸣,食不化,胸胁痛,烦热支满,呕吐咳喘不得卧,腰脊冷痛不得转侧,肩臂不举,伤饱身黄,瘦弱泄泻,四肢懈堕,善恐,少气厥逆。

难疏曰∶脏会季肋,脏病治此。

千金云∶奔豚积聚,坚满胀痛,吐逆不下食,腰脊冷疼,小便白浊,灸脾募百壮,三报之。

又治狂走癫痫,灸三十壮。又尿血,灸百壮。又治石水,灸然谷、气冲、四满、章门。

百证赋云∶治胸胁支满。

一传治久泻不止,癖块胀疼。

期门 在不容旁一寸五分,上直乳,第二肋端。肝之募也。足厥阴太阴阴维之会。刺四分,灸五壮、七壮。

主治伤寒,胸中烦热,奔豚上下,目青而呕,霍乱泻痢,腹硬胸胁积痛支满,呕酸善噫,食不下,喘不得卧。一妇人患伤寒热入血室,医者不识。许学士曰∶小柴胡已迟,当刺期门,予不能针,请善针者针之。如言而愈。

千金云∶主奔豚,灸百壮。上气咳逆,胸满痛彻胸背,灸巨阙、期门各五十壮。

玉龙赋云∶兼大敦,能治坚 疝气。

席弘赋云∶期门穴主伤寒患,六日过经犹未汗,但向乳根二肋间,又治妇人坐产难。

百证赋云∶兼温溜,治伤项强。

通玄赋云∶期门退胸满、血膨而可止。

天星秘诀云∶兼三里,治伤寒过经不出汗。

快捷方式云∶治产后噎。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经图翼》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经图翼》书籍目录
  1. 足厥阴肝经穴《类经图翼》
  2. 足厥阴肝经穴《中医词典》
  3. 足厥阴肝经穴歌《针灸大成》
  4. 足厥阴肝经图《医学指归》
  5. 足厥阴肝经穴图《古今医统大全》
  6. 足厥阴肝经图《经络考》
  7. 足厥阴肝经穴图及歌括《金针秘传》
  8. 足厥阴肝经手心胞《医效秘传》
  9. 足厥阴肝经左右二十二穴《针灸资生经》
  10. 足厥阴肝经十一穴远近法《备急千金要方》
  11. 足厥阴肝疟《圣济总录》
  12. 足厥阴肝经配合四十七法《针灸神书》
  13. 足厥阴肝脏病论《内经博议》
  14. 足厥阴肝经脉歌《万病回春》
  15. 足厥阴肝之经《子午流注针经》
  16. 足厥阴肝经经穴歌《古今医统大全》
  17. 足厥阴肝之经左右二十二穴《针灸大全》
  18. 足厥阴肝经经穴分寸歌《医学集成》
  19. 足厥阴及股凡二十二穴《针灸甲乙经》
  20. 足厥阴肝经步穴歌《古今医统大全》
  21. 足厥阴经别《中医词典》
  22. 足厥阴肝经病《中医词典》
  23. 足厥阴经病《中医词典》
  24. 足厥阴肝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二穴)《金针秘传》
  25. 足厥阴经筋《中医词典》
  26. 足厥阴肝经(左右共二十八穴)《经络汇编》
  27. 足厥阴经筋病候《中医词典》
  28. 足厥阴肝经《子午流注针经》
  29. 足厥阴经穴主治《针灸大成》
  30. 足厥阴肝经《针灸聚英》
  31. 足厥阴经症治《伤寒括要》

《类经图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