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奶
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对母体来说也大有好处。因为婴儿的有力吸吮能通过神经传导,反射性地促进乳母的脑垂体释放催产素,刺激子宫收缩使子宫早日复原。
乳腺的分泌受激素和神经调节,此外,健康婴儿的吮吸能反射性地促进乳腺分泌。要是较长时间不让婴儿吮吸或乳房经常胀满不得排空,就会抑制乳腺的分泌。所以,如何喂奶大有学问。
早期吮吸 首次哺乳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出生后即予喂哺。早期喂哺,既可促进乳汁分泌又能让初生儿充分获得营养最丰富和免疫物质含量最高的初乳。
哺乳次数 乳汁少时,“按需”哺乳,就是说小儿一哭就喂。待等奶水充足后,还是定时为好,可使小儿胃内的乳汁充分消化,而母亲的乳房得以重新充满。正常新生儿每隔3~4小时喂哺一次;早产儿则每隔2~3小时喂哺。3个月以上的婴儿,白天每4小时喂一次,晚上如果睡得好,可省去半夜1次。6个月后,应养成夜间不吃奶的习惯,白天仍然每4小时一次。
两乳交替喂哺 每次喂奶时间15~20分钟。左、右乳轮换着喂,吸空一侧乳房后再换另侧,下次哺乳时先后调换。这样可使左、右乳房轮流被吸空,乳汁的成分因出乳先后而不同。最先分泌的乳汁,脂肪含量低而蛋白质含量高。随后,脂肪含量逐渐增多而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末段乳汁的脂肪含量要比初段高2~3倍。两侧乳房轮流吸空,既可保证婴儿吸到最后一部份含脂肪较多的奶液,又可促使乳腺继续分泌更多的乳汁。倘若奶水多,婴儿吃不完,应将多余的奶用吸乳器吸出或挤出。否则,乳房内经常有剩余的奶,将使奶水越来越少且易生奶疖。若婴儿体弱有病或乳母本身患病,暂时不能喂哺,也应按时将乳汁吸出或挤出。
喂奶姿势 睡着喂奶有两个坏处。第一,奶水容易进入婴儿的耳咽管再流到耳朵,引起中耳炎。第二,容易养成婴儿一边睡觉一边吸奶或含着乳头入睡的不良习惯。故应坐着喂奶,乳母最好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一只脚搁在小凳上,或搁在另一脚上,使婴儿舒服地斜卧在怀里吸奶。用食指和中指轻轻压住乳晕,这样可防止乳房堵住婴儿的鼻孔而妨碍呼吸,同时还可防止奶水流得太快以致婴儿来不及吞咽而呛着。
哺乳完毕后,应将婴儿抱起伏在肩上,轻拍他的背部,使咽下的空气嗝出,这样可防止溢乳(呕奶)。

- 喂奶《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喂马添膘法《奇方类编》
- 喂养《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谓胃承气汤《删补名医方论》
- 喂养方法《中医儿科学》
- 胃左动脉《人体解剖学》
- 喂养和大便问题《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胃足阳明之脉《经络考》
- 猬《本草纲目》
- 胃足阳明之脉《中医词典》
- 猬皮《神农本草经》
- 胃足阳明经病证《中医词典》
- 魏《古今医统大全》
- 胃足阳明经病证《脉经》
- 魏伯阳《中医词典》
- 胃主受纳《中医词典》
- 魏桂岩逆顺险三法论《张氏医通》
- 胃主受纳《中医名词词典》
- 魏了翁(1178-1237年)《中医词典》
- 胃主脾客《针灸大成》
- 魏荔彤《中医词典》
- 胃主降浊《中医词典》
- 魏文帝与慈禧太后的治脱发秘方《趣味中医》
- 胃主降浊《中医名词词典》
- 魏小隐夫人半产治验《一得集》
- 胃主腐熟《中医词典》
- 魏序《目经大成》
- 胃主腐熟《中医名词词典》
- 魏序《得配本草》
- 胃中燥矢《中医名词词典》
- 魏序《医学从众录》
《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前言
- 预防保健篇
- 第一章 增进健康靠自己
- 第一节 疲劳是万病之源
- 第二节 一日保健术
- 早晨醒来赖会儿床
- 对镜观色
- 刷牙、漱口
- 冷水浴(脸)
- 护肤
- 晨饮一杯水
- 适量运动
- 梳头
- 浴手
- 搓面
- 活动颈部
- 缩唇呼气
- 弯腰
- 散步
- 慢跑
- 登高运动
- 便后察病
- 不忘进早餐
- 合理膳食
- 少饮酒、多喝茶
- 不吸烟
- 学会午睡
- 热水坐浴和泡足
- 和谐、适度的性生活
- 充足睡眠、不熬夜
- 科学安排作息时间
- 提高工作效率
- 注意肌体协调平衡
- 培养一项以上业余爱好
- 每周娱乐半天
- 自得其乐
- 适当进补
- 附录
- 第二章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 第三章 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
- 第一节 居室卫生
- 第二节 传染病者活动场所及用物的消毒
- 第三节 除害
- 第四节 垃圾粪便的卫生管理
- 第四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青春期保健
- 第二节 孕期卫生保健
- 第三节 产期卫生保健
- 第四节 产后卫生保健
- 第五节 哺乳期卫生保健
- 第六节 婴幼儿保健
- 第七节 更年期妇女保健
- 第八节 老年期妇女保健
- 第五章 中老年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