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增进健康靠自己

《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书籍目录

“健康是福,无病是乐”,反映了人们谋求健康的愿望。长期来,在增进健康的努力中,人们往往依赖于医生、药物或医疗设施,较少重视自身潜能,以致使本来可以预防或避免的疾病难以幸免,降低了健康水平,失去了原本可以延长的寿命。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被疾病折磨了几十年,但对自己所患的疾病却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把疾病康复的全部希望和权力统统交给医生。实际上,医生并不是疾病康复的主体,真正的主体是病人自己。拿冠心病来说,饮食中高胆固醇、吸烟、肥胖高血压紧张情绪等是引起和加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属于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也称“自我创造的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不设法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单靠医生或药物显然是难以奏效的。至于在疾病康复手段和方法上,除药物外,诸如体操、太极拳、气功、按摩、饮食等自我保健方法,更是医生所替代不了的。

随着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医学模式发生了变化,人类疾病谱和死因谱也发生了变迁,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精神性疾病、意外死亡等一些非传染性疾病在明显地增多,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非传染性疾病的大流行就将不可避免。随着医学科学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生活无规律、精神紧张、疲劳、不合理饮食、缺乏锻炼和吸烟等有着密切关系。我国医务工作者对高血压、心脏病的高危人群和健康人群进行生活方式与行为指导,使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下降20%和18%。美国有两位卫生学家对7000名45岁以上成年人随访,结果发现:

(1)每晚睡眠7~8小时;

(2)一日三餐,不吃零食;

(3)每天吃早饭;

(4)控制体重,保持正常状态;

(5)适量运动;

(6)不吸烟;

(7)饮酒适量。

上述七项卫生习惯,能经常做到六项或七项者较只能做到三项或不到三项者,平均寿命长11岁。

笔者亲身碰到两位年龄相仿的老干部,1971年两人同时因冠心病心绞痛同住在一家医院。病情稳定出院后,一位十分注意保养,二十几年来始终如一,至今还健在;可是,另一位,对疾病抱无所谓态度,在出院后不久的一天午饭后洗冷水澡,突然心肌梗塞致死。再有一个例子,发生在作者单位里,一位是单位的领导,平素体健,很少生病。另一位是这位领导的秘书,虽然年青了十多岁,可时常患病。大热天,别人穿短袖、短衫还嫌热,可她却穿两用衫还嫌冷。这位秘书深知自己体弱多病,十分注意保养,至今还活着。可是,这位领导已经过世好几年了。体弱多病的健在,平素健康的却过世,这里悟出一个道理,人与机器一样,同样需要保养。

劳逸结合,合理营养,适量运动和消除疾病危险因素,通过自己主观努力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我们称它为自我保健术。谁掌握了自我保健术,谁就掌握了健康的钥匙,谁也就掌握了驾驭健康的本领。可是,在我们周围却有不少人,总认为工作忙,任务重,自我保健顾不上。大家一定还都知道我国著名数学家张广厚吧,如果张广厚同志能及早注意自己疲累,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身体,量力而行,注意休息和锻炼,如果能懂得一点自我保健知识,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注意营养调节与饮食起居,那么,张广厚,这位祖国宝贵的数学人才可能还会微笑地生活在我们中间,为祖国作出更大贡献。无数事实和血的教训告诉我们——要诊惜健康!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书籍目录
  1. 增进健康靠自己《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2. 增加染色强度方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3. 增进老人心理卫生的原则《医学心理学》
  4. 增订治麻问答捷要《麻科活人全书》
  5. 增录《重订囊秘喉书》
  6. 增订客气客运活法《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7. 增生《病理学》
  8. 增补胎前十症《胎产指南》
  9. 增生性骨性关节病《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10. 增补临产须知(万密斋先生女科)《胎产指南》
  11. 增水行舟《中医词典》
  12. 增补本草备要自序《本草备要》
  13. 增损柴胡汤《妇人大全良方》
  14. 增爱丸《是斋百一选方》
  15. 增损建脾丸《备急千金要方》
  16. 怎样制作茶饮《茶饮保健》
  17. 增损乐令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8. 怎样预防病毒性肝炎《免疫与健康》
  19. 增损肾沥汤《备急千金要方》
  20. 怎样预防艾滋病传播《免疫与健康》
  21. 增损肾沥汤《备急千金要方》
  22. 怎样学习外科学《外科学总论》
  23. 增损四物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4. 怎样选择配料《茶饮保健》
  25. 增损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6. 怎样选择茶具《茶饮保健》
  27. 增损四物汤方《妇人大全良方》
  28. 怎样选择保健茶饮《茶饮保健》
  29. 增损胃苓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30. 怎样选用滋补性食物《中医饮食营养学》
  31. 增损续断丸《普济本事方》

《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