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喂养方法

《中医儿科学》书籍目录

婴儿喂养方法分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三种。

(一)母乳喂养

生后6个月之内以母乳为主要食品者,称为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最适合婴儿需要,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母乳营养丰富,最适合婴儿的生理需要;母乳易为婴儿消化吸收;母乳含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乳糖较多,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母乳具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作用;母乳喂哺最为简便而又经济;母乳喂养利于增进母子感情,又便于观察小儿变化,随时照料护理;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早日恢复,推迟月经来潮不易怀孕,哺乳的妇女也较少发生乳腺癌卵巢癌等。

母乳喂养的方法,以按需喂给为原则。第1、2个月不需定时喂哺,可按婴儿需要随时喂。此后按照小儿睡眠规律可每2-3小时喂1次,逐渐延长到3~4小时1次,夜间逐渐停1次,一昼夜共6-7次。4-5个月后可减至5次。每次哺乳约15-20分钟。根据各个婴儿的不同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每次哺乳时间,以吃饱为度。每次哺乳前要用温开水拭净乳头,乳母取坐位,将小儿抱于怀中,让婴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另一侧。哺乳完毕后将小儿轻轻抱直,头靠母肩,轻拍其背,使吸乳时吞人胃中的空气排出,可减少溢乳

母亲患传染病、重症心脏病或肾脏病,或身体过于虚弱者,不宜哺乳。乳头皲裂、感染时可暂停哺乳,但要吸出乳汁,以免病后无乳。

断奶时间视母婴情况而定。一般可在小儿10-12个月时断奶,若母乳量多者也可延至1.5—2岁断奶。断奶应逐渐减少以至停止哺乳,不可骤断。若正值夏季或小儿患病之时,应推迟断奶。

(二)混合喂养

因母乳不足而需添喂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时,称为混合喂养。混合喂养的方法有两种:补授法与代授法。

1.补授法每日母乳喂养的次数照常,每次喂完人乳后加喂一定量代乳晶,直到婴儿吃饱。这种喂养方法可因经常吸吮刺激而维持母乳的分泌,因而较代授法为优。

2.代授法一日内有数次完全喂牛、羊乳代替母乳。使用代授法时,每日母乳哺喂次数最好不少于3次,维持夜间喂乳,否则母乳会很快减少。

(三)人工喂养

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别的代乳品喂养婴—;儿,称为人工喂养。

1.乳制品根据当地习惯和条件选用动物乳,其中牛奶最为常用。

牛奶所含营养成分与人奶有差别。所含蛋白质较多,但以酪蛋白为主,在胃内形成凝块较大,不易消化。含乳糖较少,故喂食时最好加5%-8%的糖。婴儿每日约需加糖牛奶100”120mL/kg,需水每日150raL/kg。例如3个月婴儿,体重5kg,每日需喂鲜牛奶550mL内加蔗糖44g,另需加喂温开水、果汁200mL。一般小儿全日鲜牛奶喂哺量以不超过800mL为宜,能量供给不足时可增补辅助食品。小于5个月的婴儿喂牛奶宜适当加水稀释,2个月以内加1/2水,3—4个月加1/3水。

全脂奶粉是由鲜牛奶浓缩、喷雾、干燥制成。按重量1:8(30g奶粉加240g水),或按体积1:4(1匙奶粉加4匙水)加开水调制成乳汁,其成分与鲜牛奶相似。

鲜羊奶成分近似于牛奶,使用方法可参照牛奶。

2.代乳品大豆类代乳晶营养价值较谷类代乳晶为好。制备时应补足所缺成分,可用作3-4个月以上婴儿的代乳晶。3个月以下婴儿因不易消化,最好不用豆类代乳晶。豆浆用500g大豆制成豆浆约3000ral。每500g豆浆加食盐0.5g、乳酸钙1.5g、淀粉10g、糖30g,煮沸20分钟,待温喂用。开始喂哺时可加1倍水稀释,如无消化不良可逐渐减少水分。豆制代乳品如5410代乳粉也适合婴儿使用。

米、面制品如乳儿糕、糕干粉等,大多含碳水化合物高而蛋白质、脂肪过少,所含必需氨基酸也不完善,一般只宜作为辅助食品。使用时要加入一定量豆粉、蛋粉、鱼蛋白粉或奶粉及植物油,以增加其营养价值。

(四)添加辅食

无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婴儿,都应按时于一定月龄添加辅助食品。添加辅助食品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不能同时添加几种,需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另一种;应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添加辅食的顺序可参照下表。

表2—1添加辅食顺序

月龄添加辅食

l-4个月菜汤水果汁维生素A、D制剂

5—6个月米汤米糊稀粥蛋黄鱼泥菜泥豆腐

7—9个月粥烂面碎菜蛋鱼肝泥肉末饼干馒头片窝窝头熟土豆芋头

10-12个月粥、软饭、挂面等各种饮食豆制品、碎菜、碎肉、带馅食品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儿科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儿科学》书籍目录
  1. 喂养方法《中医儿科学》
  2. 喂养《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3. 喂养和大便问题《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4. 喂奶《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5. 《本草纲目》
  6. 喂马添膘法《奇方类编》
  7. 猬皮《神农本草经》
  8. 谓胃承气汤《删补名医方论》
  9. 《古今医统大全》
  10. 胃左动脉《人体解剖学》
  11. 魏伯阳《中医词典》
  12. 胃足阳明之脉《经络考》
  13. 魏桂岩逆顺险三法论《张氏医通》
  14. 胃足阳明之脉《中医词典》
  15. 魏了翁(1178-1237年)《中医词典》
  16. 胃足阳明经病证《中医词典》
  17. 魏荔彤《中医词典》
  18. 胃足阳明经病证《脉经》
  19. 魏文帝与慈禧太后的治脱发秘方《趣味中医》
  20. 胃主受纳《中医词典》
  21. 魏小隐夫人半产治验《一得集》
  22. 胃主受纳《中医名词词典》
  23. 魏序《目经大成》
  24. 胃主脾客《针灸大成》
  25. 魏序《得配本草》
  26. 胃主降浊《中医词典》
  27. 魏序《医学从众录》
  28. 胃主降浊《中医名词词典》
  29. 魏掾痰火上冲惊悸不寐治验《一得集》
  30. 胃主腐熟《中医词典》
  31. 魏之琇(1722-1772年)《中医词典》

《中医儿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