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习惯

《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书籍目录

勤洗手 手,是人们从事工作、学习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手的活动范围非常大,接触的东西也非常多,容易沾染上细菌、病毒、寄生虫虫卵和一些有害有毒物质。有人观察,在1平方厘米手的皮肤上,沾有各种微生物多达1万个,尤其是手的皮肤皱折处更多。在这许许多多的微生物中,可能还夹杂着象甲型肝炎病毒、痢疾杆菌、伤寒与副伤寒杆菌等致病性微生物或蛔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虫卵。如果用这种脏手取食,不仅会妨碍个人健康,而且还会经手传播疾病,影响他人。所以,保持手的卫生,对预防疾病,保障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保持手的卫生,一定要做到勤洗手,养成工作、学习结束后,外出回来,特别是食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

勤剪指甲 正常成人如果不剪指甲,一年能长5厘米之多。指甲长了容易藏垢纳污。有人取1克重的甲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除了甲垢外,还有3.8亿多万个细菌,其中还夹杂着不少寄生虫虫卵,并含有一些有害有毒物质。

留长指甲是一种不良卫生习惯,也是一种缺乏公共卫生道德观念的表现,用留有长指甲的手取食,就有可能使人致病,损人害己。因此,勤剪指甲利人又利己。

勤洗澡 人体表面密布着二三百万个汗腺,汗腺分泌汗液,汗液含有氯化钠、氯化钾、尿素、尿酸、肌酐、乳酸等物质。此外,在人体表面还有皮脂腺,皮脂腺分泌皮脂,皮脂含有脂肪、脂肪酸、胆固醇、蛋白质渗出液及腺细胞碎屑等。人体在一昼夜能分泌皮脂约20克,1年能分泌7000克之多。初分泌出来的汗液为弱碱性,在皮肤表面停留一段时间后,与皮脂中脂肪所生成的挥发性脂肪酸混合变为酸性,散发出使人难闻的特殊气味,长时间不洗澡,皮肤上的污垢会越积越多,有碍卫生,并易得各种皮肤传染病

勤换衣 衣服容易脏,脏衣服不仅有损仪表,而且还会孽生虱子,沾染细菌、病毒,传播斑疹伤寒回归热传染病。故勤换衣也是一种良好的公共卫生道德表现。

勤理发 头皮的皮脂腺和汗腺比较发达,分泌也比较旺盛,而且经常暴露在外面,头皮和头发上常常有许多脏东西,如果不经常洗头理发,就容易发臭、生疮、长癣,甚至长头虱。因此,要自觉养成勤洗头、勤理发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勤开窗 据报道,上海某影剧院放映通宵电影,随机调查102名观众,发现99%的观众有不同程度的疲倦、头昏嗜睡心慌恶心胸闷等不适,年龄越小,出现症状的人数越多,且不适的程度越明显。为什么观众会出现这些症状的呢?据测定,放映通宵电影的影剧院,风速不符合标准的达91%,空气湿度不符合标准达25%~33%,二氧化碳浓度超标达8%~11%,细菌总数超标达16%~50%。影剧院内环境如此低劣,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和通风换气不够有关。清洁新鲜空气有良好刺激作用,有助于驱散倦意,提高工作、学习效率,防止传播呼吸道传染病。因此,平时也应勤开窗,尤其是公共场所,在早晚,工(课)间一定要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清洁。

不随地吐痰 痰里面有很多脏东西,特别是肺结核、支气管炎病人的痰里,还含有大量病菌。有人观察,在一个开放性肺结核病人的一口痰中,含有500多万个结核杆菌,在一天吐出来的痰中,结核杆菌竟多达30亿之多。因此,这种病人随地吐痰,就等于放毒,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他人健康。

除了肺结核之外,还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白喉肺炎等病人,也可以通过吐痰传播疾病。

有人认为,把痰吐在墙角、阴暗的地方,不会有什么影响。其实,阴暗、潮湿的地方更适合细菌的生存和繁殖。也有人把痰吐在地上,然后用鞋底去擦,从表面上看,痰没有了,实际上促使细菌、病毒随尘埃更快地飞扬在空气里,同时,由于鞋底上踩有痰,很容易带到各处传播。

要改变这一陋习,一定要从个人做起,养成把痰吐在痰盂里的习惯,没有痰盂的地方,吐在纸里或手帕里,以便回家处理。

不随地大小便 随地大小便,粪便里的病菌、虫卵就会污染环境和水源,传播疾病,损害健康。

寄生虫卵、病菌和病毒在粪便中能活很长时间,伤寒杆菌能活数月之久,脊髓灰质炎病毒能活4个月。但是,这些细菌、病毒都怕高温,在50℃时30分钟就会被杀死,60~70℃时,5分钟即能杀灭。因此,只要做到不随地大小便,粪缸加盖,密封发酵,就能达到粪便无害化。

不随地倒垃圾 垃圾里常常带有多种病菌和寄生虫卵以及有害物质。垃圾中有机物质腐烂分解的时候还会散发出大量有害气体,孳生苍蝇、跳蚤、老鼠,传播疾病。

家庭生活中的垃圾,应每天倒在指定的垃圾收集处,做到日清日运;集体单位的垃圾,要放在有盖垃圾箱内,不可乱丢,尤其是腐烂变质、有害有毒废弃物,应严格清毒,焚毁或深埋,做到无害化处理;农村收集的垃圾,最好泥封堆肥,使垃圾发酵产热杀死虫卵和病菌,提高肥效,防止肥源散失。

乱丢瓜果纸屑、乱倒垃圾是不良的卫生习惯,影响环境卫生和市容整洁。处理好垃圾是改善环境卫生,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有效措施。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书籍目录
  1. 卫生习惯《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2. 卫生丸《外科传薪集》
  3. 卫生训练问题《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4. 卫生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5. 卫生易简方《古今医统大全》
  6. 卫生事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医学通史》
  7. 卫生易简方《古今医统大全》
  8. 卫生人力《预防医学》
  9. 卫生政策指标《预防医学》
  10. 卫生立法的意义和必要性《预防医学》
  11. 卫生总要《急救广生集》
  12. 卫生立法的基本特征《预防医学》
  13. 卫生组织建设《中国医学通史》
  14. 卫生立法的程序《预防医学》
  15. 卫氏并殖吸虫《人体寄生虫学》
  16. 卫生经费《预防医学》
  17. 卫嵩《中医词典》
  18. 卫生行政系统的确立《中国医学通史》
  19. 卫五十周《黄帝内经太素》
  20. 卫生行政部门的GMP《医院药学》
  21. 卫虚无汗胃逆咳呕《伤寒说意》
  22. 卫生工作方针与组织建设《中国医学通史》
  23. 卫汛《中医词典》
  24. 卫生膏《何氏虚劳心传》
  25. 卫营同病《中医名词词典》
  26. 卫生服务指标《预防医学》
  27. 卫营同病《中医词典》
  28. 卫生防疫宝丹《医学衷中参西录》
  29. 卫在脉外《中医词典》
  30. 卫生法规的实施《预防医学》
  31. 《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