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足阳明经病证第六

《脉经》书籍目录

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取三里。饮食不下,隔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抑而刺之;在下脘,则散而去。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软而散者,当病食痹,髀痛。胃中有癖,食冷物者,痛,不能食;食热即能食。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

诊得胃脉,病形何如?

曰:胃实则胀,虚则泄。病先发于胃,胀满;五日之肾,少腹腰脊痛,胫;三日之膀胱,背膂筋痛,小便闭;五日上之脾,闭塞不通,身痛体重(《灵枢》云:上之心)。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后,夏日。(六日一作三日)

脉浮而芤,浮则为阳,芤则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趺阳脉浮者,胃气虚也。

趺阳脉浮大者,此胃家微,虚烦,圊必日再行。

芤而有胃气者,脉浮之大而软,微按之芤,故知芤而有胃气也。

趺阳脉数者,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

趺阳脉涩者,胃中有寒,水谷不化。

趺阳脉粗粗而浮者,其病难治。趺阳脉浮迟者,故久病。

趺阳脉虚则遗溺,实则失气。

动作头痛重,热气朝者,属胃。厥气客于胃,则梦饮食。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菟,下入膝膑中,下循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是动则病凄凄然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动,欲独闭户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厥。是主血(血一作胃)所生病者,狂,疟(一作螈),温,淫汗出,鼽衄,口,唇紧,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痛,循膺、乳、街、股、伏菟、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盛者,则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脉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脉经》书籍目录
  1. 胃足阳明经病证《脉经》
  2. 胃主受纳《中医词典》
  3. 胃足阳明经病证《中医词典》
  4. 胃主受纳《中医名词词典》
  5. 胃足阳明之脉《中医词典》
  6. 胃主脾客《针灸大成》
  7. 胃足阳明之脉《经络考》
  8. 胃主降浊《中医词典》
  9. 胃左动脉《人体解剖学》
  10. 胃主降浊《中医名词词典》
  11. 谓胃承气汤《删补名医方论》
  12. 胃主腐熟《中医词典》
  13. 喂马添膘法《奇方类编》
  14. 胃主腐熟《中医名词词典》
  15. 喂奶《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16. 胃中燥矢《中医名词词典》
  17. 喂养《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8. 胃中有蛇秘方《华佗神方》
  19. 喂养方法《中医儿科学》
  20. 胃中有热候《诸病源候论》
  21. 喂养和大便问题《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2. 胃中虚冷证三 阳明五十四《伤寒悬解》
  23. 《本草纲目》
  24. 胃中寒冷证四 阳明五十五《伤寒悬解》
  25. 猬皮《神农本草经》
  26. 胃中虫痛《校注医醇剩义》
  27. 《古今医统大全》
  28. 胃之五窍《中医词典》
  29. 魏伯阳《中医词典》
  30. 胃之经足阳明湿戊土《儒门事亲》
  31. 魏桂岩逆顺险三法论《张氏医通》

《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