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寒疫
《金鉴》谓:"春应温而反寒,名曰寒疫(注)。"其症初起头痛、身疼、寒热无汗或作呕逆,人迎之脉浮紧者,宜用辛温解表法治之。观此见症,与冬令伤寒初客太阳无异,因在春令,所以不名伤寒。又因众人之病相同,所以名为寒疫。然其治法,又与伤寒相去不远矣。如有变症,可仿伤寒法治之。
(歌括):
应温反寒寒疫症,初起寒热头身疼,
无汗呕逆脉浮紧,辛温解表莫稍停,
症与伤寒无大异,因在春令寒疫称。
治与伤寒相仿佛,变症参考伤寒门。
(注释)
疫:指感受天地之疠气而成病,为流行性急性传染病之通称。

- 寒疫《时病论歌括新编》
- 寒夜啼《证治准绳·幼科》
- 寒疫《时病论歌括新编》
- 寒夜啼《中医词典》
- 寒疫《中医词典》
- 寒噎饮食不下针法《急救广生集》
- 寒疫《医学摘粹》
- 寒药治例《古今医统大全》
- 寒疫《松峰说疫》
- 寒药之非《证治准绳·疡医》
- 寒疫《时病论》
- 寒药之非《正体类要》
- 寒疫《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寒腰痛《中医词典》
- 寒疫论《温病条辨》
- 寒牙痛《中医词典》
- 寒疫由来《四圣悬枢》
- 寒鸦《饮膳正要》
- 寒因寒用《中医名词词典》
- 寒暄《中医词典》
- 寒因寒用《中医词典》
- 寒性《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寒淫《中医词典》
- 寒泻秘方《华佗神方》
- 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丹溪手镜》
- 寒泻《时病论》
- 寒饮《中医词典》
- 寒泻《金匮翼》
- 寒郁《中医词典》
- 寒泻《症因脉治》
- 寒郁于肺《凌临灵方》
《时病论歌括新编》
- 作者:周选堂 制作:“E书时空”
- 作者周选堂简介
- 序一:李序
- 序二:章序
- 序三:徐序
- 编者的话
- 正文
- 卷一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 卷二 春伤于风大意
- 卷三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
- 一、概述
- 二、分述
- (一)飧泄
- (二)洞泄
- (三)寒泻
- (四)火泻
- (五)暑泻
- (六)湿泻
- (七)痰泻
- (八)食泻(附:饮泻)
- (九)风痢
- (十)寒痢
- (十一)热痢(附:暑痢)
- (十二)湿痢
- (十三)噤口痢
- (十四)水谷痢
- (十五)休息痢
- (十六)五色痢
- 选按
- 三、拟用诸法
- 四、备用成方(计十二方)
- 卷四 夏伤于暑大意
- 卷五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大意
- 一、概述
- 二、分述
- (一)风疟
- (二)暑疟
- (三)寒疟
- (四)湿疟
- (五)温疟
- (六)瘴疟
- (七)瘅疟
- (八)牝疟
- (九)痰疟
- (十)食疟
- (十一)疫疟
- (十二)虚疟
- (十三)劳疟
- (十四)疟母
- (十五)三日疟
- (十六)伏暑
- (十七)秋暑(附:秋凉)
- 选按
- 三、拟用诸法
- 四、备用成方(计十六方)
- 卷六 秋伤于湿大意
- 卷七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
- 卷八 冬伤于寒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