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备用成方(计十二方)
(主治)统治湿温湿热。
(服法)煎服。
(主治)治湿热盘踞膜原。
(服法)煎服。
(主治)湿温身重,胸满头痛,妄言多汗,两胫逆冷。
(服法)煎服。
三仁汤:
(主治)湿温胸闷不肌,舌白不渴,午后身热,状若阴暑等。
(服法)煎服。
(主治)治诸气膹郁,诸痿喘呕之因于燥者。
(药物)麦冬、阿胶、杏仁、麻仁、桑叶、枇杷叶、人参、甘草、石膏。
(服法)煎服。
杏苏散:
(药物)杏仁、苏梗、茯苓、半夏、陈皮、甘草、枳壳、桔梗、前胡,加姜枣。
(服法)煎服。
(服法)煎温服。
(主治)伤湿身重,腹痛腰冷。
(服法)煎服。
(主治)湿气在表,头痛头重,或腰脊得痛,或一身尽痛,微热昏倦等。
(服法)煎服。
平胃散:
(主治)湿淫于内,脾胃不能克制者。
(服法)煎服。
蜜煎导法:
(主治)阳明症,自汗,小便利,大便秘结等。
(药物)蜂蜜。
(服法)微火热,勿令焦,捻作挺子,糁皂角末,插谷道中。
除湿汤:
(主治)伤湿腹痛,身重足软,大便溏泻。
(药物)苍术、陈皮、茯苓、制半夏、厚朴、甘草。
(服法)煎服。

- 备用成方(计十二方)《时病论歌括新编》
- 备用成方(计十八方)《时病论歌括新编》
- 备用成方(计十二方)《时病论歌括新编》
- 备用成方(计七方)《时病论歌括新编》
- 备用成方(计十方)《时病论歌括新编》
- 备用成方(计二十三方)《时病论歌括新编》
- 备用成方(计十六方)《时病论歌括新编》
- 备用成方(计八方)《时病论歌括新编》
- 备用方《临证指南医案》
- 备用成方《时病论》
- 备用方《临证指南医案》
- 备用成方《时病论》
- 备用方《临证指南医案》
- 备用成方《时病论》
- 备用要方《痧胀玉衡》
- 备用成方《时病论》
- 备用要方(计九方)《外科证治全书》
- 备用成方《时病论》
- 备用要方(暑症)《明医杂着》
- 备用成方《时病论》
- 背《经络全书》
- 备用成方《时病论》
- 背《中医名词词典》
- 备用成方《时病论》
- 背《中医词典》
- 备急五嗽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背《内经评文》
- 备急丸类《退思集类方歌注》
- 背《奇症汇》
- 备急丸(金匮)《张氏医通》
- 背(月吕)《中医词典》
《时病论歌括新编》
- 作者:周选堂 制作:“E书时空”
- 作者周选堂简介
- 序一:李序
- 序二:章序
- 序三:徐序
- 编者的话
- 正文
- 卷一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 卷二 春伤于风大意
- 卷三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
- 一、概述
- 二、分述
- (一)飧泄
- (二)洞泄
- (三)寒泻
- (四)火泻
- (五)暑泻
- (六)湿泻
- (七)痰泻
- (八)食泻(附:饮泻)
- (九)风痢
- (十)寒痢
- (十一)热痢(附:暑痢)
- (十二)湿痢
- (十三)噤口痢
- (十四)水谷痢
- (十五)休息痢
- (十六)五色痢
- 选按
- 三、拟用诸法
- 四、备用成方(计十二方)
- 卷四 夏伤于暑大意
- 卷五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大意
- 一、概述
- 二、分述
- (一)风疟
- (二)暑疟
- (三)寒疟
- (四)湿疟
- (五)温疟
- (六)瘴疟
- (七)瘅疟
- (八)牝疟
- (九)痰疟
- (十)食疟
- (十一)疫疟
- (十二)虚疟
- (十三)劳疟
- (十四)疟母
- (十五)三日疟
- (十六)伏暑
- (十七)秋暑(附:秋凉)
- 选按
- 三、拟用诸法
- 四、备用成方(计十六方)
- 卷六 秋伤于湿大意
- 卷七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
- 卷八 冬伤于寒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