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湿热
立秋处暑之令,炎蒸如夏,患者非秋湿即为秋暑。其实秋令之湿热亦必夹有秋暑也。湿热之见症:身热有汗,苔黄而泽,烦渴溺赤,脉来洪数是也。当用通利州都法治之。如大便秘结加瓜蒌、薤白,开其上以润其下。如大便未下,脉形实大有力者,是湿热夹有积滞也。宜本法加元明粉、制熟军治之。
(歌括)
湿热秋令秋暑并,身热有汗苔黄润。
烦渴溺赤脉洪数,通利州都法可遵。
便秘加入瓜蒌薤,开上润下症自轻。
倘便未下脉实力,湿热夹滞加元军。

- 湿热《时病论歌括新编》
- 湿气水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湿热《时病论歌括新编》
- 湿气呕吐《症因脉治》
- 湿热《中医词典》
- 湿气呕吐《中医词典》
- 湿热《证治准绳·幼科》
- 湿气论《医原》
- 湿热《明医指掌》
- 湿气霍乱《症因脉治》
- 湿热《明医指掌》
- 湿气霍乱《中医词典》
- 湿热《明医指掌》
- 湿气《凌临灵方》
- 湿热《明医指掌》
- 湿气《中医词典》
- 湿热《时病论》
- 湿癖血箭《中医词典》
- 湿热便血《中医词典》
- 湿疟《儿科萃精》
- 湿热便血《金匮翼》
- 湿疟《时病论》
- 湿热成痿肺金受邪论《脾胃论》
- 湿疟《金匮翼》
- 湿热乘肝《正体类要》
- 湿疟《医述》
- 湿热疮《千金翼方》
- 湿疟《中医词典》
- 湿热发黄《中医词典》
- 湿疟《时病论歌括新编》
- 湿热腹痛《中医词典》
《时病论歌括新编》
- 作者:周选堂 制作:“E书时空”
- 作者周选堂简介
- 序一:李序
- 序二:章序
- 序三:徐序
- 编者的话
- 正文
- 卷一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 卷二 春伤于风大意
- 卷三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
- 一、概述
- 二、分述
- (一)飧泄
- (二)洞泄
- (三)寒泻
- (四)火泻
- (五)暑泻
- (六)湿泻
- (七)痰泻
- (八)食泻(附:饮泻)
- (九)风痢
- (十)寒痢
- (十一)热痢(附:暑痢)
- (十二)湿痢
- (十三)噤口痢
- (十四)水谷痢
- (十五)休息痢
- (十六)五色痢
- 选按
- 三、拟用诸法
- 四、备用成方(计十二方)
- 卷四 夏伤于暑大意
- 卷五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大意
- 一、概述
- 二、分述
- (一)风疟
- (二)暑疟
- (三)寒疟
- (四)湿疟
- (五)温疟
- (六)瘴疟
- (七)瘅疟
- (八)牝疟
- (九)痰疟
- (十)食疟
- (十一)疫疟
- (十二)虚疟
- (十三)劳疟
- (十四)疟母
- (十五)三日疟
- (十六)伏暑
- (十七)秋暑(附:秋凉)
- 选按
- 三、拟用诸法
- 四、备用成方(计十六方)
- 卷六 秋伤于湿大意
- 卷七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
- 卷八 冬伤于寒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