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瘴疟
瘴疟之症,乃因天气炎热,山气湿蒸,多有瘴岚之毒,人感之者,即时昏闷,一身沉重,或寒盛热微,或寒微热盛,或狂言妄语,或口喑不言(注)。初起邪入气分,甚则邪瘀于心,凝聚于脾。治法先用宣窍导痰法,以探吐其痰,然后辨其轻重表里。轻者在表,以芳香化浊法加草果,槟榔!重者在里,以和解兼攻法治之。
(歌括)
瘴疟天炎山湿蒸,人感瘴毒昏闷沉。
身重寒热微或甚,狂言妄语或口喑。
初起邪郁在气分,甚延聚脾血瘀心。
先用宣窍导痰治,再辨表里和重轻。
表轻化浊加槟果,里重和解兼攻行。
(注释)
"喑":口不能言也《黄帝内经素问》"邪入于阴则喑"。

- 瘴疟《时病论歌括新编》
- 瘴疠治法《石室秘录》
- 瘴疟《中医名词词典》
- 瘴疽《外科证治全书》
- 瘴疟《圣济总录》
- 瘴疽《外科心法要诀》
- 瘴疟《时病论歌括新编》
- 瘴疽《医宗金鉴》
- 瘴疟《中医词典》
- 瘴疽《中医词典》
- 瘴疟《幼幼新书》
- 瘴后变症《瘴疟指南》
- 瘴疟《医述》
- 瘴毒脚气《中医词典》
- 瘴疟《证治准绳·幼科》
- 瘴病中将息法《瘴疟指南》
- 瘴疟《明医指掌》
- 瘴病后将息法《瘴疟指南》
- 瘴疟《症因脉治》
- 瘴《瘴疟指南》
- 瘴疟《时病论》
- 瘴《续名医类案》
- 瘴疟内伤辨《瘴疟指南》
- 障陷《中医词典》
- 瘴疟伤寒辨《瘴疟指南》
- 障《明医指掌》
- 瘴疟五脏俱病《瘴疟指南》
- 障《中医词典》
- 瘴疟形状《瘴疟指南》
- 胀卒痛肠如疟积消瘅病《内经博议》
- 瘴气《圣济总录》
《时病论歌括新编》
- 作者:周选堂 制作:“E书时空”
- 作者周选堂简介
- 序一:李序
- 序二:章序
- 序三:徐序
- 编者的话
- 正文
- 卷一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 卷二 春伤于风大意
- 卷三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
- 一、概述
- 二、分述
- (一)飧泄
- (二)洞泄
- (三)寒泻
- (四)火泻
- (五)暑泻
- (六)湿泻
- (七)痰泻
- (八)食泻(附:饮泻)
- (九)风痢
- (十)寒痢
- (十一)热痢(附:暑痢)
- (十二)湿痢
- (十三)噤口痢
- (十四)水谷痢
- (十五)休息痢
- (十六)五色痢
- 选按
- 三、拟用诸法
- 四、备用成方(计十二方)
- 卷四 夏伤于暑大意
- 卷五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大意
- 一、概述
- 二、分述
- (一)风疟
- (二)暑疟
- (三)寒疟
- (四)湿疟
- (五)温疟
- (六)瘴疟
- (七)瘅疟
- (八)牝疟
- (九)痰疟
- (十)食疟
- (十一)疫疟
- (十二)虚疟
- (十三)劳疟
- (十四)疟母
- (十五)三日疟
- (十六)伏暑
- (十七)秋暑(附:秋凉)
- 选按
- 三、拟用诸法
- 四、备用成方(计十六方)
- 卷六 秋伤于湿大意
- 卷七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
- 卷八 冬伤于寒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