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备用成方(计十方)
葳蕤汤:
(主治)风温初起,六脉浮盛,表实壮热。汗少者,先用此方发表。
(药物)葳蕤、白薇、羌活、葛根、麻黄、川芎、木香、杏仁、石膏、甘草。
(服法)煎服。
银翘散:
(主治)风温、温病、冬温等症。
(药物)银花、连翘、桔梗、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竹叶、甘草、鲜芦根。
(服法)煎服。
小定风珠方:
(主治)温病厥而且呃,脉细而有劲。
(服法)童便冲服。
大定风珠方:
(主治)热病灼阴,或误表妄攻,以致神倦,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
(药物)生地、白芍、阿胶、麦冬、生龟板、生鳖甲、生牡蛎、鸡子黄、麻仁、五味子、炙甘草。
(服法)煎服。
(主治)风热之毒,喉肿而痛,发斑发疹。
(药物)防风、荆芥、牛蒡子、甘草、犀角。如热盛加连翘、薄荷、黄芩、黄连。
(服法)煎服。
(主治)时毒发颐。
(药物)连翘、花粉、柴胡、荆芥、防风、升麻、桔梗、羌活、独活、红花、苏木、川芎、归尾、甘草。如两颐连面皆肿,加白芷、漏芦、坚硬不消,加皂角、穿山甲;大便干结,加酒炒大黄。
[服法]煎服。
(主治)胃火热盛,阳毒发斑,吐血衄血。
(服法)煎服。
(主治)伤寒温毒,表里俱盛,或已经汗下,或过经不解,三焦大热,六脉洪盛,阳毒发斑等。
(药物)黄连、黄芩、黄柏、石膏、栀子、麻黄、淡豆豉、加姜、枣、细茶。
(服法)煎热服。
凉膈散:
(主治)温热时行,表里实热及心火亢盛,目赤便秘,发热发斑等。
(药物)连翘、栀子、黄芩、薄荷、大黄、芒硝、甘草、竹叶、白蜜(冲入)
(服法)煎服。
(主治)感受四时不正之气,伤寒伤风,温病热病等。
(药物)羌活、防风、细辛、苍术、川芎、白芷、黄苓、生地、甘草。加生姜、葱白。
(服法)煎服。

- 备用成方(计十方)《时病论歌括新编》
- 备用成方(计十二方)《时病论歌括新编》
- 备用成方(计十六方)《时病论歌括新编》
- 备用成方(计十二方)《时病论歌括新编》
- 备用方《临证指南医案》
- 备用成方(计十八方)《时病论歌括新编》
- 备用方《临证指南医案》
- 备用成方(计七方)《时病论歌括新编》
- 备用方《临证指南医案》
- 备用成方(计二十三方)《时病论歌括新编》
- 备用要方《痧胀玉衡》
- 备用成方(计八方)《时病论歌括新编》
- 备用要方(计九方)《外科证治全书》
- 备用成方《时病论》
- 备用要方(暑症)《明医杂着》
- 备用成方《时病论》
- 背《经络全书》
- 备用成方《时病论》
- 背《中医名词词典》
- 备用成方《时病论》
- 背《中医词典》
- 备用成方《时病论》
- 背《内经评文》
- 备用成方《时病论》
- 背《奇症汇》
- 备用成方《时病论》
- 背(月吕)《中医词典》
- 备用成方《时病论》
- 背(月吕)筋痛《中医词典》
- 备急五嗽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背包生《中医词典》
《时病论歌括新编》
- 作者:周选堂 制作:“E书时空”
- 作者周选堂简介
- 序一:李序
- 序二:章序
- 序三:徐序
- 编者的话
- 正文
- 卷一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 卷二 春伤于风大意
- 卷三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
- 一、概述
- 二、分述
- (一)飧泄
- (二)洞泄
- (三)寒泻
- (四)火泻
- (五)暑泻
- (六)湿泻
- (七)痰泻
- (八)食泻(附:饮泻)
- (九)风痢
- (十)寒痢
- (十一)热痢(附:暑痢)
- (十二)湿痢
- (十三)噤口痢
- (十四)水谷痢
- (十五)休息痢
- (十六)五色痢
- 选按
- 三、拟用诸法
- 四、备用成方(计十二方)
- 卷四 夏伤于暑大意
- 卷五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大意
- 一、概述
- 二、分述
- (一)风疟
- (二)暑疟
- (三)寒疟
- (四)湿疟
- (五)温疟
- (六)瘴疟
- (七)瘅疟
- (八)牝疟
- (九)痰疟
- (十)食疟
- (十一)疫疟
- (十二)虚疟
- (十三)劳疟
- (十四)疟母
- (十五)三日疟
- (十六)伏暑
- (十七)秋暑(附:秋凉)
- 选按
- 三、拟用诸法
- 四、备用成方(计十六方)
- 卷六 秋伤于湿大意
- 卷七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
- 卷八 冬伤于寒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