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霍乱
霍乱症,在夏秋为多,由于风寒暑热,饮食生冷之邪杂糅交病于中,致令三焦混乱,清浊相干,乱于肠胃也。其症吐泻腹痛,脉多微涩或沉细而伏,或大而虚。如风甚则头痛寒热;寒甚则转筋厥冷;暑甚则大渴引饮;邪在上焦则吐多;在下焦则泻多;在中焦则吐泻俱甚。总宜治乱保安法治之。如风甚加苏叶、橘红;寒甚加草蔻、木瓜;暑甚加芦根、竹茹。吐多加黄连、干姜;泻多加荷叶、葛根;吐泻不已,损伤中焦之气,以致阴阳间阻,手足厥冷,脉微欲绝,不多饮水者,不分风寒暑热,急以挽正回阳法救之。若欲吐不吐,欲泻不泻者,名干霍乱,急用炒盐调童便,服之探吐。若舌卷囊缩为难治。脉象洪大而滑者生,微涩渐迟者死。
(歌括)
霍乱吐泻腹绞疼,脉涩沉伏大虚分。
风甚头痛兼寒热,寒甚转筋厥冷形。
暑甚大渴而引饮,吐泻当分三焦因。
总以治乱保安法,寒加瓜蔻风苏红。
吐泻不止损中气,阴阳间隔手足冰。
急用挽正回阳法,干霍盐便探吐灵。
舌卷囊缩为难治,微涩迟死洪滑生。

- 霍乱《时病论歌括新编》
- 霍乱《医学集成》
- 霍乱《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霍乱《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霍乱《育婴家秘》
- 霍夫曼氏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霍乱《中医名词词典》
- 霍、乱《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 霍乱《千金翼方》
- 惑病《灵素节注类编》
- 霍乱《医理真传》
- 惑《医经原旨》
- 霍乱《景岳全书》
- 惑《中医词典》
- 霍乱《时病论歌括新编》
- 获得性免疫《人体寄生虫学》
- 霍乱《傅青主女科》
- 或中《中医词典》
- 霍乱《中医词典》
-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读医随笔》
- 霍乱《备急千金要方》
- 或问手足太阳、手足阳明、手足少阳、俱会于首、然六阳会于首者、亦有阴乎《此事难知》
- 霍乱《备急千金要方》
- 或问东垣丹溪治病之法《明医杂着》
- 霍乱《新修本草》
- 或问《金针秘传》
- 霍乱《凌临灵方》
- 火字解《医学心悟》
- 霍乱《伤寒捷诀》
- 火灼烂坏方五首《外台秘要》
- 霍乱《产鉴》
《时病论歌括新编》
- 作者:周选堂 制作:“E书时空”
- 作者周选堂简介
- 序一:李序
- 序二:章序
- 序三:徐序
- 编者的话
- 正文
- 卷一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 卷二 春伤于风大意
- 卷三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
- 一、概述
- 二、分述
- (一)飧泄
- (二)洞泄
- (三)寒泻
- (四)火泻
- (五)暑泻
- (六)湿泻
- (七)痰泻
- (八)食泻(附:饮泻)
- (九)风痢
- (十)寒痢
- (十一)热痢(附:暑痢)
- (十二)湿痢
- (十三)噤口痢
- (十四)水谷痢
- (十五)休息痢
- (十六)五色痢
- 选按
- 三、拟用诸法
- 四、备用成方(计十二方)
- 卷四 夏伤于暑大意
- 卷五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大意
- 一、概述
- 二、分述
- (一)风疟
- (二)暑疟
- (三)寒疟
- (四)湿疟
- (五)温疟
- (六)瘴疟
- (七)瘅疟
- (八)牝疟
- (九)痰疟
- (十)食疟
- (十一)疫疟
- (十二)虚疟
- (十三)劳疟
- (十四)疟母
- (十五)三日疟
- (十六)伏暑
- (十七)秋暑(附:秋凉)
- 选按
- 三、拟用诸法
- 四、备用成方(计十六方)
- 卷六 秋伤于湿大意
- 卷七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
- 卷八 冬伤于寒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