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晚发
晚发者,亦由冬受严寒,当时未发,发于来年清明之后,夏至以前,较诸温晚发一个节令,故名晚发病也。其症:头痛发热,或恶风恶寒,或有汗,或无汗,或烦燥,或口渴,脉来洪数是也。亦当先辨其因素,因风而触发者,始可定辛温,辛凉之法,辨症治之。但其曩受之伏寒(注),必较温热之伏气稍轻,峻烈之剂,不宜浪用。如无风寒所触,则仍以温病论治,宜以清凉透邪法加蝉衣,栀子,枳壳治之。但须注意者,这里所说的晚发,系春时晚发,较秋时晚发相去云泥。前者是冬时之伏寒而发于春,后者是夏时之伏暑而发于秋。当细辨之。慎勿以晚发同名而误同一治耳。
(歌括)
冬寒未发晚发由,来年发于清明后。
恶风恶寒热有汗,头疼烦渴脉洪数。
因寒因风明病因,辛温辛凉细研究。
曩受伏寒较温轻,峻烈之剂莫浪投。
如非风寒所触发,论治仍属温病畴。
清凉透邪蝉栀枳,两种晚发细推求。
(注释)
曩:读如朗,昔日也。曩受之伏寒:指去冬所受伏藏于人体之寒邪。

- 晚发《时病论歌括新编》
- 晚蚕砂《本草择要纲目》
- 晚发《中医名词词典》
- 晚蚕砂《顾松园医镜》
- 晚发《时病论歌括新编》
- 晚蚕沙《药性切用》
- 晚发《中医词典》
- 晚蚕蛾(蚕沙)《本草新编》
- 晚发《时病论》
- 菀《中医词典》
- 晚发(参叶案)《伤寒指掌》
- 挽正回阳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 晚发解《研经言》
- 挽如引弓《养生导引秘籍》
- 晚发是伤寒正病《伤寒补例》
- 挽法《中医词典》
- 晚发一阵热《医林改错》
- 宛膲(jiáo焦)《中医词典》
- 晚嫁难产《中医词典》
- 宛(yù)陈《中医词典》
- 晚期产后出血《百病自测》
- 宛《中医词典》
- 晚期合并症《骨科学》
- 烷烃氯化的反应历程《医用化学》
- 晚期妊娠中毒症《中医词典》
- 烷烃的物理性质《医用化学》
- 晚清时期的中医教育《中国医学通史》
- 烷烃的同系列和通式《医用化学》
- 晚漱治牙宣《医方考》
- 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构象《医用化学》
- 脘《中医词典》
《时病论歌括新编》
- 作者:周选堂 制作:“E书时空”
- 作者周选堂简介
- 序一:李序
- 序二:章序
- 序三:徐序
- 编者的话
- 正文
- 卷一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 卷二 春伤于风大意
- 卷三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
- 一、概述
- 二、分述
- (一)飧泄
- (二)洞泄
- (三)寒泻
- (四)火泻
- (五)暑泻
- (六)湿泻
- (七)痰泻
- (八)食泻(附:饮泻)
- (九)风痢
- (十)寒痢
- (十一)热痢(附:暑痢)
- (十二)湿痢
- (十三)噤口痢
- (十四)水谷痢
- (十五)休息痢
- (十六)五色痢
- 选按
- 三、拟用诸法
- 四、备用成方(计十二方)
- 卷四 夏伤于暑大意
- 卷五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大意
- 一、概述
- 二、分述
- (一)风疟
- (二)暑疟
- (三)寒疟
- (四)湿疟
- (五)温疟
- (六)瘴疟
- (七)瘅疟
- (八)牝疟
- (九)痰疟
- (十)食疟
- (十一)疫疟
- (十二)虚疟
- (十三)劳疟
- (十四)疟母
- (十五)三日疟
- (十六)伏暑
- (十七)秋暑(附:秋凉)
- 选按
- 三、拟用诸法
- 四、备用成方(计十六方)
- 卷六 秋伤于湿大意
- 卷七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
- 卷八 冬伤于寒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