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食泻(附:饮泻)
食泻者即胃泻也。由于脾为湿困不能健运,阳明胃腑失其消化,以致食积太仓而成便泻。其脉,气口紧盛或右关沉滑。其症;吞酸嗳臭,恶闻食气,腹满甚而不泻,得泻则腹疼缓解,当用楂曲平胃法治之。又有渴能饮水,水下腹泻,泻而大渴,名为"溢饮滑泻",即《金匮要略》中之饮泻,是由水渍于胃而然。宜用增损胃苓法去厚朴、苍术,加白术、甘草治之。须辨症详明,不可混称。
(歌括)
食泻因脾为湿困,胃失消化食积屯。
右关沉滑气口紧,吞酸恶食胸脘闷,
腹痛不泻泻得快,楂曲平胃迎刃应。
渴饮复泻为饮泻,水积于胃增(损)胃苓,
加入术草去苍朴,食泻饮泻莫混称。

- 食泻(饮泻)《时病论歌括新编》
- 食泻《时病论》
- 食泻(饮泻)《时病论歌括新编》
- 食泻《症因脉治》
- 食蟹中毒《中医词典》
- 食泻《保婴撮要》
- 食蟹中毒候《诸病源候论》
- 食泻《中医词典》
- 食蟹中毒治之方《金匮悬解》
- 食泻《中医名词词典》
- 食蟹中毒治之方《医宗金鉴》
- 食泄《中医词典》
- 食蟹中毒治之方 又方《金匮悬解》
- 食哮《中医词典》
- 食心痛《中医词典》
- 食痫《幼科心法要诀》
- 食蕈菌中毒《中医词典》
- 食痫《儿科萃精》
- 食鸭成瘕《奇方类编》
- 食痫《证治准绳·幼科》
- 食鸭成症《景景医话》
- 食痫《幼幼新书》
- 食鸭蛋不消《奇效简便良方》
- 食痫《医宗金鉴》
- 食鸭积滞《奇效简便良方》
- 食痫《中医词典》
- 食鸭肉成病候《诸病源候论》
- 食痫《中医名词词典》
- 食盐《本草纲目》
- 食咸哮嗽《中医词典》
- 食盐《雷公炮制药性解》
《时病论歌括新编》
- 作者:周选堂 制作:“E书时空”
- 作者周选堂简介
- 序一:李序
- 序二:章序
- 序三:徐序
- 编者的话
- 正文
- 卷一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 卷二 春伤于风大意
- 卷三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
- 一、概述
- 二、分述
- (一)飧泄
- (二)洞泄
- (三)寒泻
- (四)火泻
- (五)暑泻
- (六)湿泻
- (七)痰泻
- (八)食泻(附:饮泻)
- (九)风痢
- (十)寒痢
- (十一)热痢(附:暑痢)
- (十二)湿痢
- (十三)噤口痢
- (十四)水谷痢
- (十五)休息痢
- (十六)五色痢
- 选按
- 三、拟用诸法
- 四、备用成方(计十二方)
- 卷四 夏伤于暑大意
- 卷五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大意
- 一、概述
- 二、分述
- (一)风疟
- (二)暑疟
- (三)寒疟
- (四)湿疟
- (五)温疟
- (六)瘴疟
- (七)瘅疟
- (八)牝疟
- (九)痰疟
- (十)食疟
- (十一)疫疟
- (十二)虚疟
- (十三)劳疟
- (十四)疟母
- (十五)三日疟
- (十六)伏暑
- (十七)秋暑(附:秋凉)
- 选按
- 三、拟用诸法
- 四、备用成方(计十六方)
- 卷六 秋伤于湿大意
- 卷七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
- 卷八 冬伤于寒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