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应用和评价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传统的免疫学技术,能够沿用至今说明它本身有一定的优点:①灵敏度高。补体活化过程有放大作用,比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的灵敏度高得多,能测定0.05μg/ml的抗体,可与间接凝集法的灵敏度相当。②特异性强。各种反应成分事先都经过滴定,选择了最佳比例,出现交叉反应的机率较小,尤其用小量法或微量法时。③应用面广,可用于检测多种类型的抗原或抗体。④易于普及,试验结果显而易见;试验条件要求低,不需要特殊仪器或只用光电比色计即可。
补体结合试验可应用在以下几方面:①传染病诊断。病原性抗原及相应抗体的检测。②其他抗原的检测。例如肿瘤相关抗原、血迹中的蛋白质鉴定、HLA分型等。③自身抗体检测。
但是补体结合试验参与反应的成分多,影响因素复杂,操作步骤繁锁并且要求十分严格,稍有疏忽便会得出不正确的结果,所以在多种测定中已被其他更易被接受的方法所取代。但对于免疫学技术的基本训练仍是一个很好的试验。

- 应用和评价《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应用地高辛标记rRNA探针的电镜原位杂交技术《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应用良方《焦氏喉科枕秘》
- 应用ISHH技术对染色体制片、基因分配(Chromosomalassignment of genes)的研究《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应用某些诊断或治疗手段《预防医学》
- 应用《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应用生物素标记DNA探针电镜原位杂交技术《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应响歌《达摩洗髓易筋经》
- 应用特异单引物法标记DNA探针《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应详细介绍研究对象的情况《预防医学》
- 应用同位素标记cRNA探针电镜原位杂交技术于染色体制片《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应下诸证《温疫论》
- 应用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预防医学》
- 应下诸证《医学集成》
- 应用药性《麻科活人全书》
- 应突《中医词典》
- 应用于受体的研究《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应痛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应用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时的注意事项《预防医学》
- 应痛内托丸《洪氏集验方》
- 应用诸方《伤科大成》
- 应天者动五岁而右迁应地者静六期而环会《读医随笔》
- 应用诸方《医门补要》
- 应声虫病《奇方类编》
- 应用注意事项《药理学》
- 应声虫《古今医统大全》
- 应章弟三阴疟《孙文垣医案》
- 应梦人参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应指《中医词典》
- 应麟《中医词典》
- 应钟《中医词典》
《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绪论
- 免疫学基础
- 第一章 抗原
-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
- 第三章 补体系统
- 第四章 免疫系统
- 第五章 细胞因子
- 第六章 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
- 第七章 免疫应答
- 第八章 免疫应答
- 免疫学技术
- 第九章 抗原抗体反应
- 第十章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 第十一章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十二章 沉淀反应
- 第一节 液体内沉淀试验
- 第二节 凝胶内沉淀试验
- 第三节 免疫电泳技术
- 第四节 免疫浊度法
- 第十三章 凝集反应
- 第十四章 溶血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
- 第十五章 酶免疫技术
- 第一节 酶免疫技术的分类
- 第二节 均相酶免疫测定
- 第三节 ELISA的原理和类型
- 第四节 ELISA的技术要点
- 第五节 膜载体的酶免疫测定
- 第六节 酶免疫测定的应用
- 第十六章 放射免疫分析
- 第十七章 荧光免疫技术
- 第一节 有关荧光的基本知识
- 第二节 荧光抗体技术
- 第三节 荧光免疫测定
- 第十八章 发光免疫技术
- 第十九章 金免疫技术
- 第二十章 免疫细胞的分离和保存技术
- 第二十一章 淋巴细胞标志和功能的检测>
- 第二十二章 吞噬细胞的检测
- 第二十三章 细胞因子和细胞粘附分子的检测
- 免疫学检验
- 第二十四章 变态反应的检验
- 第二十五章 自身免疫病的检验
- 第二十六章 免疫增殖病的检验
- 第二十七章 免疫缺陷病的检验
- 第二十八章 移植免疫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