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http://qihuangzhishu.com/all/qhsearch.png)
(一)免疫缺陷的发生阶段及环节
免疫系统在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某个环节受阻,就会发生免疫缺陷(图27-1)。
1.干细胞发育障碍(图27-1A)使淋巴细胞系、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皆可发生缺陷。
2.淋巴细胞系发育障碍(图27-1B)形成联合免疫缺陷病。
3.粒细胞发育障碍(图27-1C)可发生慢性肉芽肿。
4.第三、四咽囊形成障碍(图27-1D)使胸腺和甲状旁腺发育不良,常见的疾病有DiGeorge综合征等。
5.胸腺形成不良(图27-1E)可导致Nezelof综合征。
6.间叶细胞系发育障碍(图27-1F)骨髓血管系异常,可出现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7.胸腺功能障碍(图27-1G)T细胞异常,可导致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8.类囊组织的障碍(图27-1H)影响B细胞形成,可出现性连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以上皆为中枢性干细胞发育障碍所致的免疫缺陷。
图27-1 免疫系统各阶段发育障碍示意图
(A~K为发育障碍的部位)
9.致敏T细胞功能不全(图27-1I)可发生慢性皮肤粘膜真菌感染症等。
10.B细胞至浆细胞阶段发生障碍(图27-1J)可发生选择性免疫缺陷病,例如IgA选择性缺陷病等。
11.T细胞和B细胞协同作用障碍(图27-1K)也是一种联合免疫缺陷,但属于外周性的,例如Wiskott-Aldrich综合征等。
以上各种免疫缺陷的发生率相差很大,其中B细胞缺陷最多见(约50%),其次为联合免疫缺陷(20%)(图27-2)。
(二)免疫缺陷的发生原因
1.遗传基因异常一是X连锁隐性遗传,病态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女性可以不表现疾病,但在男性则别无选择;所以男性患病率比女性高得多;例如Bruton型丙种球蛋白缺乏症、X连锁高IgM型Ig缺陷症和X连锁联合免疫缺陷病(Gitlin型)等。另一类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无性别差异,例如Swiss型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图27-2 各型免疫缺陷的发生率
2.中枢免疫器官发育障碍可由遗传缺陷所致,也可由宫内感染某些病毒(例如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等)导致胚胎发育受损,免疫系统发育异常。
3.免疫细胞内在缺陷多由先天性酶缺陷引起,例如腺苷脱氨酶(ADA)缺乏、核苷磷酸化酶(PNP)缺乏以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皆可引起T细胞、B细胞或吞噬细胞缺陷。
4.免疫细胞间调控机制异常机体的免疫调控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网络机制,在这个调节网中,无论是辅助不足或抑制过盛,皆可导致免疫缺陷。许多继发性免疫缺陷则常因感染、药物和放射线等因素而发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all/pic/ctopewm.gif)
- 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缺陷病《医学遗传学基础》
-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医学免疫学》
- 免疫缺陷病《病理学》
-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缺陷《医学免疫学》
- 免疫缺陷病的检验《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和抗体多样性《医学免疫学》
- 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医学免疫学》
-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和多样性《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免疫缺陷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的调节《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免疫染色《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抗原性《医学免疫学》
- 免疫染色《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医学免疫学》
- 免疫是怎么回事《免疫与健康》
-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功能《医学免疫学》
- 免疫逃避《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超家族《医学免疫学》
- 免疫网络的其它模型《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免疫球蛋白分子《医学免疫学》
- 免疫网络学说《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网络学说及其在医海陆空中的应用《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系统《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系统《核、化学武器损伤》
-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及抗体形成《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系统《组织学与胚胎学》
《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绪论
- 免疫学基础
- 第一章 抗原
-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
- 第三章 补体系统
- 第四章 免疫系统
- 第五章 细胞因子
- 第六章 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
- 第七章 免疫应答
- 第八章 免疫应答
- 免疫学技术
- 第九章 抗原抗体反应
- 第十章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 第十一章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十二章 沉淀反应
- 第一节 液体内沉淀试验
- 第二节 凝胶内沉淀试验
- 第三节 免疫电泳技术
- 第四节 免疫浊度法
- 第十三章 凝集反应
- 第十四章 溶血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
- 第十五章 酶免疫技术
- 第一节 酶免疫技术的分类
- 第二节 均相酶免疫测定
- 第三节 ELISA的原理和类型
- 第四节 ELISA的技术要点
- 第五节 膜载体的酶免疫测定
- 第六节 酶免疫测定的应用
- 第十六章 放射免疫分析
- 第十七章 荧光免疫技术
- 第一节 有关荧光的基本知识
- 第二节 荧光抗体技术
- 第三节 荧光免疫测定
- 第十八章 发光免疫技术
- 第十九章 金免疫技术
- 第二十章 免疫细胞的分离和保存技术
- 第二十一章 淋巴细胞标志和功能的检测>
- 第二十二章 吞噬细胞的检测
- 第二十三章 细胞因子和细胞粘附分子的检测
- 免疫学检验
- 第二十四章 变态反应的检验
- 第二十五章 自身免疫病的检验
- 第二十六章 免疫增殖病的检验
- 第二十七章 免疫缺陷病的检验
- 第二十八章 移植免疫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