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免疫金的特性和制备
(一)免疫金的特性
胶体金可以和蛋白质等各种大分子物质结合,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习惯上将胶体金结合蛋白质的复合物称为金探针。用于免疫测定时胶体金多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或抗体)结合,这类胶体金结合物常称为免疫金复合物,或简称免疫金(immunogold)。
胶体金与蛋白质结合的机制尚有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物理吸附性的。胶体金颗粒带有一层表面阴性电荷,与蛋白质表面的阳性电荷通过静电感应相附。因此环境pH和离子强度是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其他如胶体金颗粒的大小、蛋白质的分子量及蛋白质浓度等也会影响蛋白质的吸附。
(二)免疫金的制备
1.用0.2mol/LK2CO3或0.1mol/LHC1调节胶体金溶液的pH至选定值。原则上可选择待标记蛋白质等电点,也可略为偏碱。但通常最适反应pH往往需经多次试验才能确定。
在调节胶体金的pH值时应注意,胶体金会阻塞pH计的电极,不可直接将电极插入胶体金溶液中,宜先用终浓度为0.15的聚乙二醇(PEG,20000)稳定胶体金后,再胶体金的pH值。
2.将1/10体积的合适浓度的蛋白质溶液加于胶体金溶液中,放置室温反应2~5min。
由于盐类成分能影响胶体金对蛋白质的吸附,并可使胶体金聚沉,因此待标记蛋白质溶液若含有较高的离子浓度,应在标记前先对低离子强度的蒸馏水透析去盐。
3.加入浓度为0.2%的PEG或BSA以饱和游离的胶体金。
4.离心分离,去除上清液中未结合的蛋白质。离心条件视胶体金颗粒的粒径而异:对5nm金颗粒可选用40000r/min离心1h;8nm金颗粒用25000r/min离心45min;14nm金颗粒用25000r/min离心30min,40nm金颗粒用15000r/min离心30min。
5.轻吸上清液。沉淀用含PEG或BSA的缓冲液悬浮,恢复原体积后再离心。如此洗涤2~4次。以彻底除去未结合的蛋白质。
6.免疫金复合物最终用稀释液配制成工作浓度保存。稀释液通常是加入稳定剂的缓冲液。缓冲溶液常用中性的PBS或Tris缓冲液。
多种蛋白质、葡聚糖、PEG2000、明胶等均为良好的高分子稳定剂,PEG和BSA是最常用的稳定剂。稳定剂有两大作用:一为保护胶体金的稳定性,使之便于长期保存;二为防止或减少免疫金复合物的非特异性吸附反应。稳定剂的合理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不适当的稳定剂有时也会导致非特异性反应。

- 免疫金的特性和制备《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胶体铁细胞化学染色《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免疫金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免疫胶体铁细胞化学《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免疫金及免疫金银技术的优点《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免疫胶体金银细胞化学染色的固定剂选择《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免疫金技术发展史《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免疫记忆《医学免疫学》
- 免疫金探针的鉴定《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免疫火箭电泳法《动脉粥样硬化》
- 免疫金银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免疫活性细胞及其肿瘤的免疫细胞学《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免疫金银染色《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和免疫反应《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免疫酶细胞化学《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免疫固定电泳《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耐受的机制《医学免疫学》
- 免疫功能障碍《病理生理学》
- 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医学免疫学》
- 免疫功能的变化《病理生理学》
- 免疫耐受的终止《医学免疫学》
- 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炎症《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医学免疫学》
- 免疫复合物检测的意义及应用《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器官《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球蛋白《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辅佐细胞《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免疫放射分析《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绪论
- 免疫学基础
- 第一章 抗原
-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
- 第三章 补体系统
- 第四章 免疫系统
- 第五章 细胞因子
- 第六章 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
- 第七章 免疫应答
- 第八章 免疫应答
- 免疫学技术
- 第九章 抗原抗体反应
- 第十章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 第十一章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十二章 沉淀反应
- 第一节 液体内沉淀试验
- 第二节 凝胶内沉淀试验
- 第三节 免疫电泳技术
- 第四节 免疫浊度法
- 第十三章 凝集反应
- 第十四章 溶血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
- 第十五章 酶免疫技术
- 第一节 酶免疫技术的分类
- 第二节 均相酶免疫测定
- 第三节 ELISA的原理和类型
- 第四节 ELISA的技术要点
- 第五节 膜载体的酶免疫测定
- 第六节 酶免疫测定的应用
- 第十六章 放射免疫分析
- 第十七章 荧光免疫技术
- 第一节 有关荧光的基本知识
- 第二节 荧光抗体技术
- 第三节 荧光免疫测定
- 第十八章 发光免疫技术
- 第十九章 金免疫技术
- 第二十章 免疫细胞的分离和保存技术
- 第二十一章 淋巴细胞标志和功能的检测>
- 第二十二章 吞噬细胞的检测
- 第二十三章 细胞因子和细胞粘附分子的检测
- 免疫学检验
- 第二十四章 变态反应的检验
- 第二十五章 自身免疫病的检验
- 第二十六章 免疫增殖病的检验
- 第二十七章 免疫缺陷病的检验
- 第二十八章 移植免疫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