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斑点免疫层析试验
(一)原理
斑点免疫层析试验(dotimmunochromatographicassay,DICA)简称免疫层析试验(ICA),也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但利用了微孔膜的毛细血管作用,滴加在膜条一端的液体慢慢向另一端渗移,犹如层析一般。
(二)试剂和操作
免疫层析试验以单克隆双抗体夹心法为例。试验所用试剂全部为干试剂,多个试剂被组合在一个约6mm×70mm的塑料板条上,成为一单一试剂条(图19-2),试剂条上端(A)和下端(B)分别粘贴吸水材料,免疫金复合物干片粘贴在近下端(C)处,紧贴其上为硝酸纤维素膜条。硝酸纤维素膜条上有两个反应区域,测试区(T)包被有特异抗体,参照区(R)包被有抗小鼠IgG。
图19-2 免疫层析试验原理示意图
测定时将试纸条下端浸入液体标本中,下端吸水材料即吸取液体向上端移动,流经C处时使干片上的免疫金复合物复溶,并带动其向膜条渗移。若标本中有待测特异抗原,其时可与免疫金复合物之抗体结合,此抗原抗体复合物流至测试区即被固相抗体所获,在膜上显出红色反应线条(T)。过剩的免疫金复合物继续前行,至参照区与固相小鼠IgG结合(免疫金复合物中的单克隆抗体为小鼠IgG),而显出红色质控线条(R)。反之,阴性标本则无反应线条,而仅显示质控线条。
斑点免疫层析试验在试剂形式和操作步骤上较前述的几种免疫测定法都更为简化,只用一个试剂,只有一步操作。

- 斑点免疫层析试验《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斑豆疮论《伤寒总病论》
- 斑点《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斑豆疮入眼《圣济总录》
- 斑丹火主母门《古今医统大全》
- 斑黄《医学见能》
- 斑疮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斑黄并发《松峰说疫》
- 斑疮瘾疹一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 斑鹪《本草衍义》
- 斑疮《续名医类案》
- 斑鸠《本草纲目》
- 斑《友渔斋医话》
- 斑鸠《医学入门》
- 斑《友渔斋医话》
- 斑鸠《本草求真》
- 斑《证类本草》
- 斑鸠《本经逢原》
- 斑《冯氏锦囊秘录》
- 斑鸠《本草从新》
- 斑《中医词典》
- 斑鸠《得配本草》
- 颁白《中医词典》
- 斑鸠《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颁《经络全书》
- 斑鸠《本草分经》
- 班苗《神农本草经》
- 斑鸠《本草撮要》
- 扳机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斑鸠《药性切用》
《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绪论
- 免疫学基础
- 第一章 抗原
-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
- 第三章 补体系统
- 第四章 免疫系统
- 第五章 细胞因子
- 第六章 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
- 第七章 免疫应答
- 第八章 免疫应答
- 免疫学技术
- 第九章 抗原抗体反应
- 第十章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 第十一章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十二章 沉淀反应
- 第一节 液体内沉淀试验
- 第二节 凝胶内沉淀试验
- 第三节 免疫电泳技术
- 第四节 免疫浊度法
- 第十三章 凝集反应
- 第十四章 溶血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
- 第十五章 酶免疫技术
- 第一节 酶免疫技术的分类
- 第二节 均相酶免疫测定
- 第三节 ELISA的原理和类型
- 第四节 ELISA的技术要点
- 第五节 膜载体的酶免疫测定
- 第六节 酶免疫测定的应用
- 第十六章 放射免疫分析
- 第十七章 荧光免疫技术
- 第一节 有关荧光的基本知识
- 第二节 荧光抗体技术
- 第三节 荧光免疫测定
- 第十八章 发光免疫技术
- 第十九章 金免疫技术
- 第二十章 免疫细胞的分离和保存技术
- 第二十一章 淋巴细胞标志和功能的检测>
- 第二十二章 吞噬细胞的检测
- 第二十三章 细胞因子和细胞粘附分子的检测
- 免疫学检验
- 第二十四章 变态反应的检验
- 第二十五章 自身免疫病的检验
- 第二十六章 免疫增殖病的检验
- 第二十七章 免疫缺陷病的检验
- 第二十八章 移植免疫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