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补体系统的生物活性
补体是机体重要的免疫效应系统之一。补体系统活化可以溶解细胞,在活化过程中产生的中间复合物及某些片段也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所以补体系统结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可参与机体的防御效应和自身稳定,亦可引起免疫损伤。
(一)溶细胞作用
不论何种途径活化,补体系统都能对其粘附的细胞产生溶解作用。在经典活化途径中,抗体的作用只是特异性地定位靶细胞和活化补体,而靶细胞的溶解则是补体系统的作用结果。对不同种类的靶细胞,补体的溶解效果亦不相同;例如革兰阴性杆菌、支原体、异体红细胞和血小板对补体很敏感;革兰阳性菌对补体不敏感。
补体的溶细胞反应不仅可以抗菌,也可抵抗其它微生物及寄生虫的感染。病毒在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补体的参与可显著增强抗体结病毒的灭活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直接溶解有包膜的病毒,防止病毒对易感细胞的吸附和穿入,或干扰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补体缺陷的病人,机体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另一方面,补体也常常引起病理性反应,例如异型输血时的溶血反应,自身免疫病时的细胞损伤等都可由补体系统引起。
(二)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
补体在活化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产物,例如C3b和C4b等,对抗原抗体复合物有很强的亲和力,可共价结合到免疫复合物上,然后通过补体的其他效应对免疫复合物产生抑制或清除作用。
1.吞噬调理作用人及哺乳类动物的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都在C3b和C4b受体,能与带有补体成分的免疫复合物相结合,将两者连接起来,促进吞噬细胞对免疫复合物的吞噬作用。在这种意义上,补体也可称为非特异性调理素(opsonin)。补体成分C3b、C4b、iC3b均有调理作用,这种调理作用在机体的抗感染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2.免疫粘附作用带有补体成分的免疫复合物还可通过C3b受体结合到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表面(免疫粘附作用)。被粘附的免疫复合物在肝中得到处理,或者通过吞噬作用促进其清除。
3.免疫复合物抑制作用C3和C4对免疫复合物的共价结合可导致如下结果:①阻碍免疫复合物相互结合形成大的网格而易于在组织中沉积;②阻止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而诱发一系列的病理损伤;③可破坏免疫复合物的空间结构而使其溶解。上述作用对免疫复合物病有抑制效果,在补体活性降低或补体缺乏时,易发生免疫复合物病或使病情加重。
(三)炎症介质作用
补体是机体重要的炎症介质之一,可通过许多途径引起不同的炎症。
1.过敏毒素作用C5a和C3a可以作用到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膜上,使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白三烯及前列腺素等活性介质,引起类似过敏反应的病理变化(见第八章),所以将C5a和C3a称为过敏毒素(anaphylatoxin);现已发现C4a亦有较弱的过敏毒素作用。这类作用可被抗组胺药物封闭。
2.趋化作用C4a、C5a、C3a和C5b67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趋化因子(chemotaxin),可使这些吞噬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加强对病原体的吞噬和消除,同时引起炎症反应。
3.激肽样作用C2a、C4a等具有激肽样活性,能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引起炎性充血。
补体各成分及其片段的生物活性总结在表3-4。
表3-4补体成分的生物学活性
补体成分 | 生物活性 |
C1~C9 | 溶菌,杀菌和溶细胞作用 |
C3b,C4b | 吞噬调理作用 |
C3b | 免疫粘附作用 |
C1q,C4 | 中和与溶解病毒作用 |
C2a,C4a | 激肽样作用 |
C3a,C5a,C4a | 过敏毒素作用 |
C3a,C5a,C5b67 | 趋化因子 |
C3,C4,CR1 | 溶解和清除免疫复合物 |

- 补体系统的生物活性《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补体系统的激活《医学免疫学》
- 补体系统的组成和性质《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补体系统的活化与调控《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补体型《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补体系统《医学免疫学》
- 补天大造丸《奇方类编》
- 补体调节分子的结构及功《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补天丸《医方考》
- 补体受体及其免疫学功能《医学免疫学》
- 补天丸《医方论》
- 补体受体的结构及功能《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补土派《中医词典》
- 补体受体《医学免疫学》
- 补胃汤《备急千金要方》
- 补体缺陷病《医学免疫学》
- 补五脏《千金翼方》
- 补体结合试验《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补五脏《千金翼方》
- 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医学免疫学》
- 补泄抑法《幼科推拿秘书》
- 补体固有成分的分子结构及功能《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补泻《中医名词词典》
- 补体分子的组分和命名《医学免疫学》
- 补泻《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 补体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补泻《针灸素难要旨》
- 补体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补泻《针灸素难要旨》
- 补体的遗传学特征《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补泻《针灸聚英》
《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绪论
- 免疫学基础
- 第一章 抗原
-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
- 第三章 补体系统
- 第四章 免疫系统
- 第五章 细胞因子
- 第六章 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
- 第七章 免疫应答
- 第八章 免疫应答
- 免疫学技术
- 第九章 抗原抗体反应
- 第十章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 第十一章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十二章 沉淀反应
- 第一节 液体内沉淀试验
- 第二节 凝胶内沉淀试验
- 第三节 免疫电泳技术
- 第四节 免疫浊度法
- 第十三章 凝集反应
- 第十四章 溶血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
- 第十五章 酶免疫技术
- 第一节 酶免疫技术的分类
- 第二节 均相酶免疫测定
- 第三节 ELISA的原理和类型
- 第四节 ELISA的技术要点
- 第五节 膜载体的酶免疫测定
- 第六节 酶免疫测定的应用
- 第十六章 放射免疫分析
- 第十七章 荧光免疫技术
- 第一节 有关荧光的基本知识
- 第二节 荧光抗体技术
- 第三节 荧光免疫测定
- 第十八章 发光免疫技术
- 第十九章 金免疫技术
- 第二十章 免疫细胞的分离和保存技术
- 第二十一章 淋巴细胞标志和功能的检测>
- 第二十二章 吞噬细胞的检测
- 第二十三章 细胞因子和细胞粘附分子的检测
- 免疫学检验
- 第二十四章 变态反应的检验
- 第二十五章 自身免疫病的检验
- 第二十六章 免疫增殖病的检验
- 第二十七章 免疫缺陷病的检验
- 第二十八章 移植免疫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