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间接血凝试验
血凝试验(hemagglutinationtest)是红细胞凝集试验的简称。间接血凝试验是以红细胞作为载体的间接凝集试验,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广泛,以下简述其操作过程。
(一)载体
红细胞是大小均一的载体颗粒,最常用的为绵羊、家兔、鸡的红细胞及O型人红细胞。新鲜红细胞能吸附多糖类抗原,但吸附蛋白质抗原或抗体的能力较差。致敏的新鲜红细胞保存时间短,且易变脆、溶血和污染,只能使用2~3天。为此一般在致敏前先将红细胞醛化,可长期保存而不溶血。常用的醛类有甲醛、戊二醛、丙酮醛等。红细胞经醛化后体积略有增大,两面突起呈圆盘状。
醛化红细胞具有较强的吸附蛋白质抗原或抗体的能力,血凝反应的效果基本上与新鲜红细胞相似。如用两种不同醛类处理效果更佳。也可先用戊二醛,再用鞣酸处理。醛化红细胞能耐60℃加热,并可反复冻融不破碎,在4℃可保存3~6个月,在-20℃可保存一年以上。
(二)致敏
致敏用的抗原或抗体要求纯度高,并保持良好的免疫活性。用蛋白质致敏红细胞的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只须在低pH,低离子浓度下,用醛化红细胞直接吸附即可。间接法则需用偶联剂将蛋白质结合到红细胞上。常用偶联剂为双偶氮联苯胺(bidiazotizedbenzidine,BDB)和氯化铬。前者通过共价键,后者通过金属阳离子静电作用使蛋白质与红细胞表面结合而达到致敏的目的。
(三)血凝试验
可在微量滴定板或试管中进行,将标本倍比稀释,一般为1:64,同时设不含标本的稀释液对照孔。在含稀释标本1滴的板孔(或试管)中,加入0.5%致敏红细胞悬液1滴,充分混匀,置室温1~2小时,即可观察结果。凡红细胞沉积于孔底,集中呈一圆点的为不凝集(一)。如红细胞凝集,则分布于孔底周围。根据红细胞凝集的程度判断阳性反应的强弱(图13-4),以++凝集的孔为滴度终点。
图13-4血凝反应强度示意图
-:红细胞沉积于孔底;+:红细胞沉积于孔底,周围有散在少量凝集;
++:红细胞形成层凝集,面积较小,边缘较松散;+++:红细胞形
成片层凝集,面积略多于++;++++:红细胞形成片层凝集,均匀
布满孔底,或边缘皱缩如花边状

- 间接血凝试验《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间接凝集反应的作用《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间经《中医词典》
- 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间气《中医词典》
- 间接凝集反应《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间羟胺《药理学》
- 间接连接-关节《人体解剖学》
- 间日疟《圣济总录》
- 间接灸《中医词典》
- 间日疟《中医词典》
- 间接灸《中医名词词典》
- 间日疟方二首《外台秘要》
- 间接喉镜检查法《耳鼻咽喉外科学》
- 间日疟候《诸病源候论》
- 间接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间日疟秘方《华佗神方》
- 间接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间日子母《中医词典》
- 间接法《预防医学》
- 间甚《中医词典》
- 间接测热法《生理学》
- 间使《针灸大成》
- 间化《中医词典》
- 间使《中医词典》
- 间谷《中医词典》
- 间使《针灸学》
- 间隔灸《中医词典》
- 间使(经穴)《子午流注说难》
- 间动电流生理作用特性《理疗学》
- 间歇发作性意识障碍《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绪论
- 免疫学基础
- 第一章 抗原
-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
- 第三章 补体系统
- 第四章 免疫系统
- 第五章 细胞因子
- 第六章 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
- 第七章 免疫应答
- 第八章 免疫应答
- 免疫学技术
- 第九章 抗原抗体反应
- 第十章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 第十一章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十二章 沉淀反应
- 第一节 液体内沉淀试验
- 第二节 凝胶内沉淀试验
- 第三节 免疫电泳技术
- 第四节 免疫浊度法
- 第十三章 凝集反应
- 第十四章 溶血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
- 第十五章 酶免疫技术
- 第一节 酶免疫技术的分类
- 第二节 均相酶免疫测定
- 第三节 ELISA的原理和类型
- 第四节 ELISA的技术要点
- 第五节 膜载体的酶免疫测定
- 第六节 酶免疫测定的应用
- 第十六章 放射免疫分析
- 第十七章 荧光免疫技术
- 第一节 有关荧光的基本知识
- 第二节 荧光抗体技术
- 第三节 荧光免疫测定
- 第十八章 发光免疫技术
- 第十九章 金免疫技术
- 第二十章 免疫细胞的分离和保存技术
- 第二十一章 淋巴细胞标志和功能的检测>
- 第二十二章 吞噬细胞的检测
- 第二十三章 细胞因子和细胞粘附分子的检测
- 免疫学检验
- 第二十四章 变态反应的检验
- 第二十五章 自身免疫病的检验
- 第二十六章 免疫增殖病的检验
- 第二十七章 免疫缺陷病的检验
- 第二十八章 移植免疫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