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血清IgE的检测
IgE和IgG4(以下只用IgE代表)是介导Ⅰ型变态反应的抗体,因此检测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对Ⅰ型变态反应的诊断和过敏原的确定很有价值。
一、总IgE的测定
(一)测定方法
正常情况下血清IgE仅在ng/ml水平,用常规测定IgG或IgM的凝胶扩散法检测不出IgE,必须用高度敏感的放射免疫测定法及酶联免疫测定法进行检测。
1.放射免疫吸附剂试验(radioimmunosorbenttest,IRST)是将抗IgE吸附到固相载体上用以检测血清IgE的方法,故又称固相放射免疫测定(SPRIA);临床常用双抗体夹心法,多以滤纸为载体。将抗IgE抗体偶联到经溴化氟活化的滤纸上,使其与待检血清及IgE参考标准进行反应;洗涤后加入125I标记的抗人IgE,再经洗涤后测定滤纸片的放射活性,其测定值与标本中的IgE含量呈正相关。
2.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IgE时也常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详见第十五章),操作方便,敏感性也很高,在临床上经常应用。
3.间接血凝试验用抗IgE至敏红细胞,将标本血清做系列稀释后与致敏红细胞反应。此法更加简便易行,便于普及,但敏感性比上两法稍低。
(二)临床意义
血清总IgE水平一般用国际单位(IU)或ng表示,1IU=2.4ng,相当于WHO标准冻干血清制剂0.00928mg内所含的IgE量。正常人群IgE水平受环境、种族、遗传、年龄、检测方法及取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以致各家报道的正常值相差甚远。婴儿脐带血IgE水平小于0.5IU/ml,出生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12岁时达成人水平。成人血清IgE水平约在20~200IU/ml之间,一般认为大于333IU/ml(800ng/ml)时为异常升高。
IgE升高相关的常见疾病有:过敏性哮喘、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药物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曲菌病、麻风、类天疱疮及某些寄生虫感染等。上述疾病时IgE升高的程度并不一致,在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时最为显著,其值可达5000~20000ng/ml,除了此病和特应性皮炎以及在花粉季节之外,任何血清总IgE水平大于5000ng/ml的患者均应考虑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
二、特异性IgE的测定
(一)测定方法
特异性IgE是指能与某种过敏原特异性结合的IgE,因此需要用纯化的变应原代替抗IgE进行检测;常用的方法仍然是放射免疫技术和酶标免疫技术。
1.放射变应原吸附剂试验(radioallergosorbenttest,RAST)将纯化的变应原与固相载体结合,加入待检血清及参考对照,再与同位素标记的抗IgE抗体反应,然后测定固相的放射活性,通过标准曲线求出待检血清中特异性IgE的含量,或在标本放射活性高于正常人均数加3S时判为阳性。
2.酶联免疫测定法试验原理及步骤基本同RAST,仅是最后加入酶标记的抗IgE,利用酶底物进行显色。测定结果的表示也与RAST相同。
(二)临床意义及评价
RAST是目前公认的检测型变态反应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影响因素少、对患者绝对安全等优点;不但有助于过敏性哮喘的诊断,对寻找变应原也有重要价值。RAST与皮肤试验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符合率在80%左右,但不能完全代替后两种试验,因为活体试验还能反映嗜碱性粒细胞和靶细胞的反应性。
但是RAST也有许多缺点:费用昂贵、花费时间长、放射性同位素易过期而且污染环境、不同来源试剂盒的参比血清不同而不易相互比较、待检血清含有相同特异性IgG时可干扰正常结果。因此一般只在下列情况下才做RAST:①皮试结果难以肯定、但需提供进一步的诊断证据者;②不适宜做皮试或激发试验者,例如老年、幼儿、妊娠妇女、患有皮肤病、对变应原有严重过敏史或正服用抗过敏药物以及重病者;③观察脱敏治疗效果或研究变态反应机制。
ELISA法与RAST有相似的优点,而且还有独特的长处,如没有同位素污染、酶标抗体可长期保存,因此在国内应用较多。用ELISA测试屋尘和一些花粉的结果与RAST符合率较高,且与临床也较符合,但与皮肤试验的符合率可能不够理想。

- 血清IgE的检测《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血清Lp(α)测定法《动脉粥样硬化》
- 血清ApoA-I@@/ApoB比值《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r-谷氨酰转肽酶或r-谷氨酰转氨酶(r-GT或r-GTP)《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ApoAⅠ(B100)透射比浊测定法《动脉粥样硬化》
- 血清白蛋白《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血浆)葡萄糖《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血浆)尿酸《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苯丙氨酸《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血浆)过氧化脂质《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病《急诊医学》
- 血清(浆)胆碱脂酶《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清补体《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侵睛《中医词典》
- 血清补体《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郄《中医词典》
- 血清补体《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气阴阳清浊《类经》
- 血清补体《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气形志篇《黄帝内经·素问》
- 血清补体《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气形志《素问悬解》
- 血清补体《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气形志《素问悬解》
- 血清补体《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气心腹疼痛候(妇科心镜 下)《古今医统大全》
- 血清补体《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气为病《丹溪治法心要》
- 血清补体水平与疾病《医学免疫学》
《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绪论
- 免疫学基础
- 第一章 抗原
-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
- 第三章 补体系统
- 第四章 免疫系统
- 第五章 细胞因子
- 第六章 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
- 第七章 免疫应答
- 第八章 免疫应答
- 免疫学技术
- 第九章 抗原抗体反应
- 第十章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 第十一章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十二章 沉淀反应
- 第一节 液体内沉淀试验
- 第二节 凝胶内沉淀试验
- 第三节 免疫电泳技术
- 第四节 免疫浊度法
- 第十三章 凝集反应
- 第十四章 溶血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
- 第十五章 酶免疫技术
- 第一节 酶免疫技术的分类
- 第二节 均相酶免疫测定
- 第三节 ELISA的原理和类型
- 第四节 ELISA的技术要点
- 第五节 膜载体的酶免疫测定
- 第六节 酶免疫测定的应用
- 第十六章 放射免疫分析
- 第十七章 荧光免疫技术
- 第一节 有关荧光的基本知识
- 第二节 荧光抗体技术
- 第三节 荧光免疫测定
- 第十八章 发光免疫技术
- 第十九章 金免疫技术
- 第二十章 免疫细胞的分离和保存技术
- 第二十一章 淋巴细胞标志和功能的检测>
- 第二十二章 吞噬细胞的检测
- 第二十三章 细胞因子和细胞粘附分子的检测
- 免疫学检验
- 第二十四章 变态反应的检验
- 第二十五章 自身免疫病的检验
- 第二十六章 免疫增殖病的检验
- 第二十七章 免疫缺陷病的检验
- 第二十八章 移植免疫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