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机体因素
内因包括机体内的各种重要条件因素,相同外因作用下,内因条件不同,后果也不同。
(一)遗传因素
临床上早就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家族史倾向。在动物实验研究中陆续发现了几种自身免疫病的品(NZB、NAB/NAWF1小鼠OS来亨鸡等)进一步提示遗传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70年代以来,对人白细胞抗原(HLA)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发现HLA与某些疾病,特别是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患有强直性脊椎炎的病人中90%以上带有HLA-B27抗原。凡带有HLA-B8、DW3、DRW3单体型的人发生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危险性比带有其他型的人高得多。Addison病与B8、DR3有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又称型或青年型糖尿病)与B8、DR3、DDR4、DR3/4有关,类风湿关节炎与DR4有关。慢性甲状腺炎(Hashimoto病HLA-DR5有关。新近,人们对MHC与疾病关联的研究深入到了分子水平。糖尿病低抗者DQβ链第57位是天门冬酸,而易感者常出现丝氨酸、缬氨酸、丙氨酸。在NOD(nonobese diabetic)转基因小鼠中证实了上述结果。
利用小鼠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模型研究发现,疾病发生受多基因控制。基因之一是与H-2K端相连锁。第二个糖尿病基因座在第9对染色体位于Thy-1与MDD1基因标志之间。通过返交试验发现易感动物至少有3个隐性致糖尿病基因。
遗传易感倾向并非绝对,疾病的外显率也受环境因素影响。
(二)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失常
统计数字表明体液或细胞免疫缺陷者自身免疫病的发生率高于正常随机人群。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低丙球蛋白血症者自身免疫病的发生率可高达14%,而正常人群(指无免疫缺陷)中的发生率为0,001~0.01%。细胞免疫缺陷常同时伴有肿瘤与自身免疫的高发现象。
胸腺功能不全、慢性病毒感染、增生性变化等与自身免疫的发生有关。SLE患者血清中胸腺激素含量下降,胸腺萎缩,试用胸腺素治疗曾观察到症状缓解。摘除胸腺对重症肌无力者有显著疗效。
(三)年龄、性别及内分泌的影响
临床观察老年人中自身抗体检出率增高,在60~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50%以上可以检出自身抗体。临床观察也发现自身免疫病多好发于妇女,据统计SLE患者,女性比男性多9倍以上。动物实验证实了性激素在自身免疫病发展中的作用。将雄性NZB小鼠进行阉割,可加速病变、病情加剧、寿命缩短。而雌性病鼠接受雄激素治疗则可延长寿命。

- 机体因素《医学免疫学》
- 机体因素《医学免疫学》
- 机械呼吸机的类型《急诊医学》
- 机体因素《预防医学》
- 机械门控通道《生理学》
- 机体如何防止出血《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急诊医学》
- 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机制《医学免疫学》
- 机械通气的监护和呼吸机的停用《急诊医学》
- 机体抗毒性免疫《医学微生物学》
- 机械通气的模式《急诊医学》
- 机体抗病毒免疫《医学微生物学》
- 机械通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急诊医学》
- 机体对营养的正常需要《外科学总论》
- 机械通气治疗的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急诊医学》
- 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变化《药理学》
- 机械通气治疗和呼吸机的调节《急诊医学》
- 机体的抗菌性免疫《医学微生物学》
- 机械性肠梗阻《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机体变化《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机要黄芩芍药汤《医经国小》
- 机能和代谢的代偿《病理生理学》
- 乩方论《医学源流论》
- 机理《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肌《中医名词词典》
- 机理《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肌《医述》
- 机理《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肌痹《圣济总录》
- 机关之水《中医词典》
- 肌痹《中医词典》
《医学免疫学》
- 第一篇 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
- 第一章 绪论--免疫学发展简史
- 第一节 免疫学的经验时期
- 第二节 经典免疫学时期
- 第三节 近代免疫学时期
- 第四节 现代免疫学时期
- 第五节 免疫学在生物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分子
- 第一节 抗体的发现及其特性
-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 第三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和抗体多样性
- 第五节 抗体的制备
- 第三章 补体系统
-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 第三节 补体受体及其免疫学功能
-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 第五节 血清补体水平与疾病
- 第四章 细胞因子
-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述
- 第二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结构
-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 第四节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 第五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一):主要组织兼容性抗原
- 第一节 MHC基因结构
- 第二节 MHC抗原
- 第三节 MHC分子的功能
- 第四节 HLA的医学意义
- 第五节 HLA分型技术
- 第六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二):白细胞分化抗原
- 第七章 免疫细胞(一):造血干细胞
-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的特性
- 第二节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 第三节 造血干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发生
- 第八章 免疫细胞(二):淋巴细胞系
- 第一节 T细胞
- 第二节 B细胞
- 第三节 第三群淋巴细胞
- 第九章 免疫细胞(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 第一节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 第二节 其他抗原呈递细胞
- 第三节 抗原呈递细胞的抗原呈递作用
- 第二篇 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
- 第十章 抗原
-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 第二节 抗原的免疫原性
- 第三节 抗原的抗原性
-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 第十一章 免疫应答(一):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概念与过程
- 第二节 抗体产生的细胞学基础
- 第三节 抗体形成过程中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 第四节 免疫记忆
- 第五节 体液免疫的效应
- 第六节 体液免疫应答的调节
- 第十二章 免疫应答(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 第十三章 免疫应答(三):免疫耐受
- 第一节 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 第二节 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 第三节 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
- 第四节 免疫耐受的机制
- 第五节 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
- 第十四章 免疫应答(四):免疫调节
- 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调节
- 第二节 遗传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第三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
- 第三篇 免疫病理
- 第十五章 超敏反应
-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 第十六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
- 第一节 生理性自身免疫现象
- 第二节 病理性自身免疫应答的诱因
- 第三节 病理性自身免疫发生机制
-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第五节 自身免疫病治疗原则
- 第十七章 免疫缺陷
- 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
- 第三节 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第四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 第十八章 肿瘤免疫
- 第十九章 移植免疫
- 第一节 器官移植排斥的类型
- 第二节 移植反排斥的机制
- 第三节 移植排斥的防止
- 第二十章 免疫学检测法
- 第一节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 第二节 体液免疫功能的检测
- 第三节 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免疫学诊断中的应用
- 第二十一章 免疫治疗学
- 第一节 免疫增强药物及免疫增强疗法
- 第二节 免疫抑制剂及免疫抑制疗法
- 第三节 生物应答调节与免疫治疗
- 主要参考资料